2020-04-1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小朵
今年7歲
我的爸爸媽媽
都是監獄人民警察
今天
媽媽終於能回家了
我等了她好久好久
記得那天是情人節
媽媽離開家前告訴我
「爸爸媽媽要去打怪獸了」
只要我乖乖在家爺爺奶奶的話
一個月,她就回來了
我每天數著日子
在家等爸爸媽媽回家
但是有一天
媽媽告訴我
她可能不能一個月之內回家了
……
2月14日,高潔開始了為期14天的備勤隔離。在備勤隔離期間,一有空擋,高潔就拿出手機和孩子視頻,幫她訂正作業,叮囑她及時上網課。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小朵每天都在心裡數著,爸爸還有多少天回家,媽媽還有多少天回家……備勤隔離了多少天,小朵比高潔記得還清楚。
原計劃隔離結束後,她將入監連續執勤14天後就能回家。但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升級,2月20日,「一戰到底」的號聲吹響,作為分監區長,高潔是分監區的「定海神針」。如果分監區長都不在了,其他民警如何安心堅守一線?想到這裡,高潔毅然請戰加入「一站到底」的隊伍。得知丈夫也請戰第一線,自豪於丈夫有擔當的同時,高潔焦慮了,這一戰不知何時結束……家中老小怕是要辜負了。高潔告訴小朵,怪獸可能一個月打不完,等打完了怪獸,爸爸媽媽就回家了。
從那以後,視頻聊天時,小朵將思念藏在心裡,不再頻繁地詢問回家的時間,但卻悄悄地把一家三口的微信群名改成了「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讓高潔既欣慰,又心疼。
「說不定一戰就半年」「那就調整半年」……電話那頭父母的支持,和朋友圈裡無數的「若有戰,召必回!」「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話語讓高潔備受鼓舞,她一次次地告訴自己「疫情當前,個人的困難都是小事情」,要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警察的誓言。
做足了思想準備,2月28日,第三批民警進入監區執行任務。入監之前,高潔給女兒打了一個電話,「媽媽要進去了,這次會有點久,你一個人在家要乖乖聽爺爺奶奶的話,每天做作業,練鋼琴……」一向乖巧的女兒哭了起來,她知道,媽媽一說「進去了」,就找不到媽媽了。
監獄警察進入監內
就不能再使用手機
聯繫不上爸爸媽媽的小朵
又把一家三口的微信群名稱
改成了
「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呀?」
微信那頭遲遲沒有回應
小朵每天照常按時聽網課、做作業、彈鋼琴
但她的心裡始終有一些疑惑:
媽媽到底在幹嘛呢?
媽媽有沒有想我?
媽媽什麼時候會給我打電話?
媽媽什麼時候能回家?
「回到監區恢復了從前的作息,早上6點開始查號,安排服刑人員洗漱、吃飯,組織她們勞動改造,進行個談,給她們上課,熄燈後安排巡房……一天的工作圍繞著服刑人員的改造展開,她們都把我們當成『媽媽』一樣,我們24小時陪著她們。為了保證輪崗警力的持續性,現在的工作強度比較往常增強了若干倍。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去,但我們都知道要撐住,絕對不可以倒下。」高潔說,滿噹噹的一天,讓她暫時擱下了對女兒的想念。
有一次,高潔在夜間巡房時發現,湖北籍的服刑人員劉某連續兩天都沒睡好覺了。得知她擔心在湖北的親人是否受到疫情的影響,高潔打電話給她的家人了解情況。得知家人身體健康,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後,劉某的情緒穩定了下來。這只是疫情期間,女子監獄民警密切聯繫服刑人員家人的一個片段,監內的不少湖北籍服刑人員都存在這樣的情況,針對沒有獲得撥打親情電話機會的服刑人員,監獄民警及時聯繫她們的家人,為她們捎來平安的消息。
三月下旬,監獄系統準許民警每天在特定時間段和場所使用手機和家人聯繫。但這些民警們,卻忙得沒時間給自己的孩子和父母打上一個電話。
在一線民警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監區黨支部開展慰問幫扶工作,為一線民警守護「小家」。來到小朵家時,她正在和奶奶一起揉麵團。得知小朵正在學習烘焙,二監區支部特意為她送來了一臺烘焙機。為了迎接「打怪獸的媽媽」,小朵很快掌握了烘焙機的操作,並製作了多個種類的蛋糕、麵包,準備給媽媽露一手。
疫情漸漸得到控制
第三批民警即將換防
高潔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告訴小朵
「媽媽,再過六天你就回來了!」
「媽媽,我再過個周末,你就回來了!」
……
每次打電話
小朵開心地告訴高潔
媽媽回家的時間
4月14日
監區大門開
一批批打怪獸的媽媽
回家了
小朵早早地起了床
等候著打怪獸的媽媽
送上她精心製作的愛心餅乾
文|郭佳文 謝偉英
編輯|福建法治報新媒體中心
原標題:《打怪獸的媽媽回來了》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