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李雲天十二幅照片憶往昔,回憶舊情感嘆心憂:那時年輕錯過了很多》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
文/梵音茶語
郭德綱這幾年一直在力捧德雲社的年輕演員,雲字科有嶽雲鵬、張雲雷,鶴字科有孟鶴堂、張鶴倫,九字科的張九齡也是嶄露頭角,秦霄賢亦可是霄字科的代表,即便是第三代的劉筱亭、尚筱菊也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但德雲社早期的演員也有一直默默演出,名氣相對不顯者,就像曾經的李根,後來的李雲天。
李雲天在步入2020年以後,仿佛內心中有了很多的煩擾,在網絡上面的發文顯得內心中有了太多的變化。前不久的時候回憶了自己在天津的生活,感慨與高峰從兄弟相稱轉到了叔侄關係,內心裡還是懷念以往的生活。3月23日的時候,李雲天再次在網絡上曬出十二張舊照,並配以長文詳細解讀照片背後的故事,依然是感慨舊日的時光和情分,感嘆自己當年年輕錯過了很多。
每一張照片李雲天都做了詳細的註解,從05年時候的大學時光,他重點也是突出了自己的大學學歷,在德雲社演員中也是有不少高學歷演員的。不要只盯著那幾位不高的學歷,學歷不代表能力更不能代表品行!那個時候額李雲天還叫李根,相聲門裡拜的師父還是李立山先生,李立山先生的創作功底不俗,當年被觀眾追捧的諷刺類相聲作品《巧立名目》就出自於這位老先生之手。
李雲天后面的那幾幅照片是在德雲社各地時的演出,當時他在相聲舞臺上用的名字依然是李根,甚至於師兄弟以及德雲社的一種演員都拿著他的名字砸掛,當然在評書場裡用的名字是李景麒,因為他是郭德綱西河門的徒弟。當年在德雲書場說書,即便是賣十張票也是高興得不得了,在德雲社的相聲院子裡也是與一眾老藝人合作相聲段子的演出,並經常與郭德綱同臺合作,時至今日的名氣與以往有太多的不同,不在於名聲和收入,而是以往的那種回憶情懷,那面李雲天會感慨「那時候年輕錯過了很多很多」。
而後李雲天在德雲社國內各地的劇場園子裡演出,在相片中也都有體現,並且做了詳細的解釋。就像第八圖中南京劇場開業時演出間隙的遊玩,圖十在哈爾濱演出後與老四隊的狂歡,還有圖十二最為珍貴的當年西安分社開業時候的演出,在照片中有很多回憶,有同門師兄弟之間的嬉笑玩樂,那個時候的閻鶴祥和張九齡等人還很年輕,那個時候尚筱菊也還未正式拜師嶽雲鵬,那個時候的李根李景麒已經在2012年的時候正式拜師郭德綱,被賜名李雲天,頗有義薄雲天之意。
李雲天的回憶充滿了對以往的懷念,懷念曾經的美好,懷念師兄弟之間的快樂,也懷念自己曾經沒有把握住的機會。當然在他的長文中也看到了他很多心憂,對於曾經一塊磨破滾打的同門,如今他們的名氣都盛之與他,內心中有些感慨自己的時運和成就也是應有之意,他如今心中更想念的是過去,過去的他和過去的日子,看到老隊員如今的成績,他有些低沉「我也夠廢物的」。
李雲天的低沉在於當年在德雲社尚未有如此繁榮時他的風光,在於內心有期許身上有本事但未能如願展現的落差感,在於老隊員如今都是名聲顯赫而他顯得落落無名的緊迫感。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有才能的人不會被永遠的埋沒,李景麒的評書有自己的風格也收穫了不少的擁躉,李雲天的相聲基本功紮實在市場繁華的日子裡自然也會有名聲鶴起的一天。只是不要太多的回憶過往,回憶往日的情誼是一種紀念,回憶往昔時的風光,對比同門的成績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容易讓負面的情緒影響了自己,只要不忘初心潛心作藝,寶劍封匣總有重建天光之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慢慢走下去會迎來屬於他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世人皆是如此!
|本文作者梵音茶語,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