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家班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假如你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經常和他人抬槓,也許偶爾能夠取得暫時的勝利,但那勝利卻是虛無的,因為你因此而永遠地失去了他人對你的好感。」
看過富蘭克林的這段話語,請大家思考以下這樣一個問題:虛無縹緲的勝利和他人對自己的好感,哪一個更重要?
想必會有90%以上的人會選擇他人對自己的好感,但是,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卻往往容易放棄他人對我們的好感,而去選擇虛無縹緲的勝利。
01
作者卡耐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晚宴,晚宴上,一位男士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並引用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成語。
這位男士告訴卡耐基,他引用的這句話出自《聖經》,但是卡耐基知道這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為了證明自己的豐富學識,卡耐基有些尖銳的指出了男士的錯誤。
男士毫不示弱立即反唇相譏。卡耐基身邊正好坐著研究莎士比亞多年的好友,於是卡耐基讓好友出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裁決。好友聽後,對卡耐基說:「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
晚宴結束後,卡耐基問好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是出自莎士比亞,為什麼還要說我錯了?」
好友告訴他:「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和人抬槓呢?在生活中,永遠避免與人發生正面衝突,那樣你也會感到舒服。」
好友的話對卡耐基啟發很大,因為在這之前,他一直是一個好與人爭辯的人。他以前一直不承認自己的這個弱點,因為好與人爭辯的人,屬於爭強好勝、固執己見的人。
爭強好勝的心態,使爭辯者缺乏了友善的態度,因此這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因為自己的個性而不招人喜歡。
02
在別人犯錯的時候,為了給人留有足夠的面子,為了不發生爭執,是不是就可以對別人的錯誤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呢?
卡耐基在書中告訴我們,面對別人的錯誤,可以用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去告訴他,如果直截了當的對他說:「你做得不對」、「或者你說的不對」,得到的不是對方對你的感激不盡,因為你這是對人自尊心的打擊,所以對方完全可以理解為這是你對他的挑釁。
我在這方面就有深刻的教訓。
我在零售業從事招商工作,一次公司會議上,領導讓我去引進一個服裝品牌,並告知我這個品牌是法國的名牌。因為事先對於這個品牌我已經做了調查研究,所以我當時毫不猶豫就對領導說:「領導,您說錯了,這個品牌是德國的。」
會議現場的同事們面面相覷,我看到領導的臉色有些變化,我意識到自己說話太直接了。雖然我沒有要貶低領導的意思,但是看到領導瞬間凝重的臉色,我知道自己是在找事。
卡耐基在書中提到,直截了當的指出別人的錯誤,就是一種挑釁行為,這種不友善的行為一定會讓人反感和不舒服,何況又是當眾給人指出錯誤。
遇到像我這種類似的問題,卡耐基也給出了處理辦法。
比如當領導說那個品牌是法國的,我明明知道是德國的,這時候,在會議上,我可以忽略領導的錯誤。會後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再和領導去探討。
即使沒有人在場,也應該保持謙遜的態度。
「領導,你說的那個品牌是那個國家的問題,我想和您探討一下,當然,我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我也不確定……」
卡耐基告訴我們,委婉地指出別人的錯誤,自然不會有人責怪你。
03
有時候,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可能會導致本該得到的勝利果實瞬間滑落。
卡耐基在書中舉了這樣的一個例子。
S先生是一位律師,他在美國的最高法院為一個案子做辯護,這個案子涉及一筆巨額資金。在審理的過程中,一位法官問S先生:「海軍法的申訴期限是不是6年?」
S先生知道根本沒有這樣的條文,於是他說:「法官先生,海軍法裡並沒有您提到的條文。」
此話一出,整個法庭的空氣頓時凝固了。雖然S先生說的沒有錯,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一名律師指出錯誤,法官的內心怎麼能夠平靜呢。
雖然S先生認為那場辯護自己做得很好,很精彩,甚至勝過之前的任何一場辯護,但是,因為他沒有說服法官,最終失敗了。
S先生總結自己的失敗時說到:「我失敗的原因,就是在於我當眾告訴這個極有學問且在法學界很有權威的人他錯了。」
也許有讀者會認為法官的度量太小,其實「面子」是一個人自尊與尊嚴的體現,無論在世界的那個角落,無論是什麼人,都很難捨棄「面子」這個問題,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
04
對「面子」的看重,既然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就要儘量不給人難堪,給人留住「面子」。
給人留住面子,首先不要直截了當的指出別人的錯誤。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發現,縱觀一些成功人士或者人情世故的老手,不會當眾指責別人。而那些喜歡賣弄聰明的人,才會直截了當地指出別人的錯誤,以此來顯示自己的高明。
而這種指責,在無形當中,多了一個對手或者是敵人。
在人際交往中,想要獲得他人的好感,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應該採用一定的技巧。
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就等於在對對方說:「我比你聰明,而且我能證明比你聰明。」這是一種挑釁行為,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厭惡,因此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直率地去指責別人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