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11號晚上,我在視頻號直播間給書友們做了一場讀書分享,主題是:2020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雖然現在還沒統計今年的閱讀量,但是估摸應該也有100來本吧,從這100來本書中,我挑選了這本《度光陰的人》,因為真的是特別喜歡,雖然是今年新出的書,但是作者蘇辛老師已經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來完成她的作品。
《度光陰的人》是一本散文集,內容非常豐富,在這本書裡,你能讀到關於對原生家庭的思考,對親情的熱愛,對家族命運的反思,以及對自我冷靜又深入的剖析。
蘇辛老師文筆清新靈動,思想深刻,感情淳樸,幾乎每一章每一節都有許多深深觸動我的地方。果然,用五年的時間打磨出的作品真的是精品,我相信,未來它必定會有更長的生命力。
分享幾點書上最打動我的地方。
01 原生家庭與父親母親
蘇辛原生家庭並不幸福,疾病和貧窮自她十幾歲的時候,就一直像夢魘一樣籠罩著全家人。
蘇辛的父親早年在老家開了一個木材來料加工廠,當時在村裡,家裡經濟還算富餘,父親驕傲地蓋起了一幢三層的樓房,準備把事業大幹一場的時候,災難驟降。
蘇辛的母親毫無徵兆地就發瘋了,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精神分裂症,說胡話、神神叨叨、跑出去幾天不回,咒罵除了丈夫子女之外的所有人.....
原本一個幸福的小家迅速被攪得天翻地覆,並陷入混亂之境,親戚們幾乎都不來往了,父親為照顧母親,無奈放棄了事業,沒了經濟來源,這個家很快便貧病交加。蘇辛上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在很多年裡,全家人都經常被絕望無助的情緒所籠罩,父親也從此一蹶不振。
「貧窮與疾病,單獨一樣都可以令人發瘋。貧窮阻斷選擇,令你短視;疾病耗空一切,從物質到精神。它們結伴而行,則足以令人絕望。」
蘇辛的母親足足瘋了16年,最難熬的時候,一家人甚至想要以死亡的方式作為解脫,因為實在不知該怎麼辦,生活似乎看不到希望。
但是,儘管生活很難,但全家人都沒有放棄,蘇辛的父親一直積極地為妻子的病四處奔走,尋求良方。
最終,2009年的時候,蘇辛的母親突然神智清醒了很多,不僅能邏輯清晰地講話,而且廚藝也恢復了大半,全家人皆大歡喜。
但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在講述原生家庭的時候,作者非常地坦誠,在書裡,她將母親生病後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袒露開來:
「我曾怨過母親,因為她拖著整個家庭走向深淵,但後來我明白了,讓整個家庭走向深淵的,並不只是母親,而是我們四個人弱點的總和。她的問題,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這個家庭所有問題的聚合。她經受的磨鍊,不是她一個人的劫難,也是對整個家庭的試煉。」
十三四歲正是一個女孩特別需要母親的關愛的時候,但是蘇辛的母親卻去了「很遠的地方」,這種特殊的病某種程度上讓一個正直青春期的女孩瞬間失去了母愛和家庭的溫暖,不僅如此,她的生活,她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地覆的突變。
遭人譏笑、白眼都不算什麼,更難的是,繼續讀書都差點成了問題。畢業後,又毫無選擇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辛苦工作,只為給家人治病,還清欠債。
長期處於這種壓力巨大、悲傷壓抑、以及隨時可能崩潰的情況下,難免偶爾會對母親心生埋怨,認為是母親把全家人拖向了深淵。
想想我們自己,難道就沒有因為成年後的不順利、不幸福對對父母心生不滿的時候嗎?原生家庭早已經成了許多人人生不幸福的情緒出口。
包括我曾經也一直都覺得我父母的婚姻就是個巨大的錯誤,內心裡,我總認為,某種程度上,子女的不幸福、不成材,甚至父母自己人生的坎坷、艱辛都是最初那個選擇的錯誤造成的。
可是,正如蘇辛所說,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不過凡體肉身,也有自己的局限,無力解決的問題,以及看不清的未來。
試著去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也許我們將能理解父母更多一點,也因此慢慢自我接納。
「如果沒有我們,這時代不會有任何不同。我們這微笑的一家,除了彼此相愛,再無任何道路可走。我們已經彼此深深相愛。」
家人無法選擇,每一個家庭又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幸福與災難,都要共享共擔。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或許內心將會得到真正的釋然。而釋然,即自由。
02 愛情與自我成長
感情經歷可以促進一個人的自我成長與成熟。蘇辛在書裡寫道:
「從愛一個人裡,我們學會了真正的自愛。」「經由愛情或事業,我們找到的,居然還是自身。」
愛情的成功亦或失敗,都會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某種成熟。
蘇辛是一個特別自信開朗、可愛活潑的女孩,小時候的她學習好,又有才華,文章和繪畫都是全校出名的,但感情上,她卻極不自信,因為幼時得過小兒麻痺症,她一直為自己的腿疾深深地自卑,這種自卑在遇到愛情的時候,開始被無限方大。
「我怕死了愛情,怕死了愛情中那毫無縫隙的赤裸相對。一向蔑視陳規的我,唯有此時會用父母的眼光審視自己:『你看,她身體不健康,家事怕照顧不來,帶孩子怕也帶不好,怎麼能跟她在一起?』或虛擬他的眼光來看:『不夠漂亮而且不健康,不好帶出去見親友,又不愛做家務,哪裡可愛了?』」
因為自身的不夠完美,蘇辛在感情中害怕被審視、被挑揀、被否定,然而,又有誰是完美無缺的?又有幾個人在婚戀中不會被人挑揀呢?
相信很多女生都有在感情裡不自信的經歷,我也不例外。
大學時喜歡一個男生,個子高高的,面相清秀,後來,我有一天,鼓起勇氣表白,結果被人拒絕了,不久後,那個男生也有了女朋友,還是同校的。
所以那段時間,我對自己也是很不自信的,因為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夠好,不然為什麼他不願意跟我在一起呢?
那時候的我對感情的理解太膚淺,男女的結合本就是一種緣分,有時候,沒能在一起並不是我們不夠好,即便再完美的女神,都會有失戀的時候,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更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所以,感情受挫時,大可不必自我否定。因為我們的價值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拒絕而消失,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相信,沒能在一起不是自己的錯,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而已。
「跌跌撞撞地活著和愛著,終於學會了愛自己,並不完美,甚至不健康的自己。接受了這樣的自我,也接受了別人可能不會愛自己的事實--當接受了這樣的可能性,便可以接受『雖然你不愛我,但我還是會遇見那個情投意合的人』可能性。」
當你堅信自己的價值,愛自己的時候,才會有人愛你並接納你。因為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
蘇辛老師對孤獨的探討,同樣我也非常喜歡和認同:
「孤獨來自想要交流的欲望,來自想被認同的需求,來自一個靈魂想得到另一個相似靈魂共振的渴望。」
我是個還比較獨立的人,平時有自己要忙的事,閒的時候也有自己精神滿足的方式,所以,對於我來說,真正感到孤獨的時候,不是無人陪伴,而是不被理解,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今年是成為新手媽媽的第一年,也是事業的快速發展期,所以一直特別忙,4月初甚至還因此跟斌哥大吵了一架,他認為我沒有平衡好工作與家庭,我認為他不夠體諒與寬容,總之心裡特別委屈,特別孤獨。
後來想想,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與體諒另一個人的,即便伴侶也很難做到,因為我們彼此原本就是不同的個體, 甚至,男女的思維模式,以及某些方面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我們看重的,未必是他們看重的,想要求得完全的理解贊同不太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孤獨一定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生而為人,註定與孤獨相伴。 因為孤獨來自生命本身。每個人來到人世都是獨自而來,離開的時候,也是獨自而去。接受了這個現實,我們就不必對生活與他人抱有過高的期待。
孤獨的時候,學會與自己相處,不必把所有的情緒和感受都分享給另外一個人,因為沒有人接得住。
書上還有一句話我同樣很喜歡:
「你追求物質、權利、愛欲,並不是只求它們本身,而是追求它們背後那個讓自己滿意的自己。」
讀到這句話我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想想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忙?做這麼多事情?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其實我並不拜金,也沒有很強的物質欲,吃穿用度都很簡樸,辛苦工作,不停地折騰,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有獨立的能力,希望生活得自由,然後如果有可能,我想在老家買個房子,以後給父母一個更好的晚年。這些,都必須通過辛勤工作才有可能實現。
正是這些不甘、期待、渴求,最終化為成推動自己不斷前行的力量與勇氣。
03 如何連結到喜歡的作家?
最後,和大家分享最後一點:如何連結到喜歡的作家?
9月份,我邀請了蘇辛老師,暢銷書作家,也是業界有名的出版人做客我的社群為書友們帶來了一場特別精彩,也特別成功的分享,那是我發起的第一次作家和書友的一個線上的交流會,包括此次直播,我也邀請到了蘇辛老師,還問蘇辛老師要了幾本籤名書作為抽獎禮物贈送給書友們。
我只是一個普通作者,蘇辛老師絕對是令我仰望的作家,那麼我是如何連結並邀請到她的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9月初,當時我讀到這本《度光陰的人》,因為很有感觸,我當時拍了3條視頻推薦,因為實在很喜歡,我就找蘇辛老師的自媒體,在公眾號搜索框一搜就找到了公眾號「蘇辛-writer」,當時還挺激動,這麼容易就找到了,然後我就在她的文章底下留言,告訴蘇辛老師,我特別喜歡她的書,還專門拍了幾個視頻推薦,然後很快收到回復。
蘇辛老師詢問我的視頻號,我就又給留言了,後來,蘇辛老師竟然真的找到了我的視頻號,點了很多贊,還給我發了私信,就這樣,我們建立了聯繫。
後來我們聊得特別投緣,當時也是應書友們提議,我就試著邀請到蘇辛老師來社群做分享,沒想到蘇辛老師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包括後來的暢銷書作家午歌也是通過蘇辛老師引薦,所以,無意中,就和一些自己曾經以為距離很遙遠的作家建立了聯繫。
所以,如果大家有自己很喜歡的作家,也可以通過自媒體、社交媒體的方式與他們聯繫哦,收穫會超出想像的。
04.讀書種類豐富,才能成為優秀幸福的人
最後,再分享一點關於閱讀的建議:
其實這兩三年,我一直都是讀實用類書籍比較多,因為直覺認為,工作能力是職場新人的立身之本,所以前面的兩年我一直在惡補各種有助於增強職業競爭力的書籍。
但是,當我讀到這本《度光陰的人》時,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裡不能沒有散文和文學,因為這類書是真正滋養我們心靈、治癒我們內心情感創傷的良藥,同時更是引導我們思考生活與生命的光。
實用類的書能幫助我們提升效率,引發行動層面上改變,比如之前分享的《人生效率手冊》,就直接影響了我早起,然後今年確實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與突破。但文學散文能夠促進內在的反思,心智的成熟,某種程度上,能啟發和引導我們提升塑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讀書不可挑食偏食,對年輕人來說,不同的書都要讀一讀,一個幸福的人,既要勤勉務實,自律高效,同時,更要擁有寬闊的視野、豐富的內在、有趣的靈魂。(完)
大家好,我是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寫作實現自由生活。堅持閱讀三年,成功實現經濟獨立,時間自由。
從2020年年初開始,我致力於閱讀推廣,目前已影響近400名書友走上讀書寫作之路,其中有些已經成為了平臺籤約作者,有的已經寫出了10萬+爆文,還有些因為養成了讀書寫作和早起的習慣,走出了之前的焦慮迷茫,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規劃與期望。
2021年,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從讀書開始。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因書結緣,精進成長,歡迎私信我,備註:改變。讓閱讀照亮你未來的路。
更多閱讀:
因為這本書,六年不曾早起的我,今年早起300天,收穫超出想像
改稿太痛苦,曾經我差點放棄!現在成為「上稿王」,分享4點心得
她前半生,依附男人,出軌渣男,卻在後半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回歸小城自由職業3年,11月去大城市學習交流,分享6個收穫
我曾經1年讀100本書,卻越讀越困惑,直到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