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讀了100本書,這本帶給我的觸動最多也最大

2020-12-17 笑薇讀書

關注「笑薇讀書」,每天帶你一起學習和成長。

11號晚上,我在視頻號直播間給書友們做了一場讀書分享,主題是:2020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雖然現在還沒統計今年的閱讀量,但是估摸應該也有100來本吧,從這100來本書中,我挑選了這本《度光陰的人》,因為真的是特別喜歡,雖然是今年新出的書,但是作者蘇辛老師已經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來完成她的作品。

《度光陰的人》是一本散文集,內容非常豐富,在這本書裡,你能讀到關於對原生家庭的思考,對親情的熱愛,對家族命運的反思,以及對自我冷靜又深入的剖析。

蘇辛老師文筆清新靈動,思想深刻,感情淳樸,幾乎每一章每一節都有許多深深觸動我的地方。果然,用五年的時間打磨出的作品真的是精品,我相信,未來它必定會有更長的生命力。

分享幾點書上最打動我的地方。

01 原生家庭與父親母親

蘇辛原生家庭並不幸福,疾病和貧窮自她十幾歲的時候,就一直像夢魘一樣籠罩著全家人。

蘇辛的父親早年在老家開了一個木材來料加工廠,當時在村裡,家裡經濟還算富餘,父親驕傲地蓋起了一幢三層的樓房,準備把事業大幹一場的時候,災難驟降。

蘇辛的母親毫無徵兆地就發瘋了,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精神分裂症,說胡話、神神叨叨、跑出去幾天不回,咒罵除了丈夫子女之外的所有人.....

原本一個幸福的小家迅速被攪得天翻地覆,並陷入混亂之境,親戚們幾乎都不來往了,父親為照顧母親,無奈放棄了事業,沒了經濟來源,這個家很快便貧病交加。蘇辛上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在很多年裡,全家人都經常被絕望無助的情緒所籠罩,父親也從此一蹶不振。

「貧窮與疾病,單獨一樣都可以令人發瘋。貧窮阻斷選擇,令你短視;疾病耗空一切,從物質到精神。它們結伴而行,則足以令人絕望。」

蘇辛的母親足足瘋了16年,最難熬的時候,一家人甚至想要以死亡的方式作為解脫,因為實在不知該怎麼辦,生活似乎看不到希望。

但是,儘管生活很難,但全家人都沒有放棄,蘇辛的父親一直積極地為妻子的病四處奔走,尋求良方。

最終,2009年的時候,蘇辛的母親突然神智清醒了很多,不僅能邏輯清晰地講話,而且廚藝也恢復了大半,全家人皆大歡喜。

但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在講述原生家庭的時候,作者非常地坦誠,在書裡,她將母親生病後自己的心情真實地袒露開來:

「我曾怨過母親,因為她拖著整個家庭走向深淵,但後來我明白了,讓整個家庭走向深淵的,並不只是母親,而是我們四個人弱點的總和。她的問題,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這個家庭所有問題的聚合。她經受的磨鍊,不是她一個人的劫難,也是對整個家庭的試煉。」

十三四歲正是一個女孩特別需要母親的關愛的時候,但是蘇辛的母親卻去了「很遠的地方」,這種特殊的病某種程度上讓一個正直青春期的女孩瞬間失去了母愛和家庭的溫暖,不僅如此,她的生活,她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地覆的突變。

遭人譏笑、白眼都不算什麼,更難的是,繼續讀書都差點成了問題。畢業後,又毫無選擇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辛苦工作,只為給家人治病,還清欠債。

長期處於這種壓力巨大、悲傷壓抑、以及隨時可能崩潰的情況下,難免偶爾會對母親心生埋怨,認為是母親把全家人拖向了深淵。

想想我們自己,難道就沒有因為成年後的不順利、不幸福對對父母心生不滿的時候嗎?原生家庭早已經成了許多人人生不幸福的情緒出口。

包括我曾經也一直都覺得我父母的婚姻就是個巨大的錯誤,內心裡,我總認為,某種程度上,子女的不幸福、不成材,甚至父母自己人生的坎坷、艱辛都是最初那個選擇的錯誤造成的。

可是,正如蘇辛所說,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不過凡體肉身,也有自己的局限,無力解決的問題,以及看不清的未來。

試著去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和人生經歷,也許我們將能理解父母更多一點,也因此慢慢自我接納。

「如果沒有我們,這時代不會有任何不同。我們這微笑的一家,除了彼此相愛,再無任何道路可走。我們已經彼此深深相愛。」

家人無法選擇,每一個家庭又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幸福與災難,都要共享共擔。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或許內心將會得到真正的釋然。而釋然,即自由。

02 愛情與自我成長

感情經歷可以促進一個人的自我成長與成熟。蘇辛在書裡寫道:

「從愛一個人裡,我們學會了真正的自愛。」「經由愛情或事業,我們找到的,居然還是自身。」

愛情的成功亦或失敗,都會讓我們獲得內心的某種成熟。

蘇辛是一個特別自信開朗、可愛活潑的女孩,小時候的她學習好,又有才華,文章和繪畫都是全校出名的,但感情上,她卻極不自信,因為幼時得過小兒麻痺症,她一直為自己的腿疾深深地自卑,這種自卑在遇到愛情的時候,開始被無限方大。

「我怕死了愛情,怕死了愛情中那毫無縫隙的赤裸相對。一向蔑視陳規的我,唯有此時會用父母的眼光審視自己:『你看,她身體不健康,家事怕照顧不來,帶孩子怕也帶不好,怎麼能跟她在一起?』或虛擬他的眼光來看:『不夠漂亮而且不健康,不好帶出去見親友,又不愛做家務,哪裡可愛了?』」

因為自身的不夠完美,蘇辛在感情中害怕被審視、被挑揀、被否定,然而,又有誰是完美無缺的?又有幾個人在婚戀中不會被人挑揀呢?

相信很多女生都有在感情裡不自信的經歷,我也不例外。

大學時喜歡一個男生,個子高高的,面相清秀,後來,我有一天,鼓起勇氣表白,結果被人拒絕了,不久後,那個男生也有了女朋友,還是同校的。

所以那段時間,我對自己也是很不自信的,因為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一定是自己不夠好,不然為什麼他不願意跟我在一起呢?

那時候的我對感情的理解太膚淺,男女的結合本就是一種緣分,有時候,沒能在一起並不是我們不夠好,即便再完美的女神,都會有失戀的時候,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更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所以,感情受挫時,大可不必自我否定。因為我們的價值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拒絕而消失,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相信,沒能在一起不是自己的錯,只是沒有遇到對的人而已。

「跌跌撞撞地活著和愛著,終於學會了愛自己,並不完美,甚至不健康的自己。接受了這樣的自我,也接受了別人可能不會愛自己的事實--當接受了這樣的可能性,便可以接受『雖然你不愛我,但我還是會遇見那個情投意合的人』可能性。」

當你堅信自己的價值,愛自己的時候,才會有人愛你並接納你。因為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

蘇辛老師對孤獨的探討,同樣我也非常喜歡和認同:

「孤獨來自想要交流的欲望,來自想被認同的需求,來自一個靈魂想得到另一個相似靈魂共振的渴望。」

我是個還比較獨立的人,平時有自己要忙的事,閒的時候也有自己精神滿足的方式,所以,對於我來說,真正感到孤獨的時候,不是無人陪伴,而是不被理解,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今年是成為新手媽媽的第一年,也是事業的快速發展期,所以一直特別忙,4月初甚至還因此跟斌哥大吵了一架,他認為我沒有平衡好工作與家庭,我認為他不夠體諒與寬容,總之心裡特別委屈,特別孤獨。

後來想想,一個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與體諒另一個人的,即便伴侶也很難做到,因為我們彼此原本就是不同的個體, 甚至,男女的思維模式,以及某些方面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我們看重的,未必是他們看重的,想要求得完全的理解贊同不太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孤獨一定是無法避免的。所以,生而為人,註定與孤獨相伴。 因為孤獨來自生命本身。每個人來到人世都是獨自而來,離開的時候,也是獨自而去。接受了這個現實,我們就不必對生活與他人抱有過高的期待。

孤獨的時候,學會與自己相處,不必把所有的情緒和感受都分享給另外一個人,因為沒有人接得住。

書上還有一句話我同樣很喜歡:

「你追求物質、權利、愛欲,並不是只求它們本身,而是追求它們背後那個讓自己滿意的自己。」

讀到這句話我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想想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忙?做這麼多事情?難道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其實我並不拜金,也沒有很強的物質欲,吃穿用度都很簡樸,辛苦工作,不停地折騰,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有獨立的能力,希望生活得自由,然後如果有可能,我想在老家買個房子,以後給父母一個更好的晚年。這些,都必須通過辛勤工作才有可能實現。

正是這些不甘、期待、渴求,最終化為成推動自己不斷前行的力量與勇氣。

03 如何連結到喜歡的作家?

最後,和大家分享最後一點:如何連結到喜歡的作家?

9月份,我邀請了蘇辛老師,暢銷書作家,也是業界有名的出版人做客我的社群為書友們帶來了一場特別精彩,也特別成功的分享,那是我發起的第一次作家和書友的一個線上的交流會,包括此次直播,我也邀請到了蘇辛老師,還問蘇辛老師要了幾本籤名書作為抽獎禮物贈送給書友們。

我只是一個普通作者,蘇辛老師絕對是令我仰望的作家,那麼我是如何連結並邀請到她的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9月初,當時我讀到這本《度光陰的人》,因為很有感觸,我當時拍了3條視頻推薦,因為實在很喜歡,我就找蘇辛老師的自媒體,在公眾號搜索框一搜就找到了公眾號「蘇辛-writer」,當時還挺激動,這麼容易就找到了,然後我就在她的文章底下留言,告訴蘇辛老師,我特別喜歡她的書,還專門拍了幾個視頻推薦,然後很快收到回復。

蘇辛老師詢問我的視頻號,我就又給留言了,後來,蘇辛老師竟然真的找到了我的視頻號,點了很多贊,還給我發了私信,就這樣,我們建立了聯繫。

後來我們聊得特別投緣,當時也是應書友們提議,我就試著邀請到蘇辛老師來社群做分享,沒想到蘇辛老師非常爽快地就答應了,包括後來的暢銷書作家午歌也是通過蘇辛老師引薦,所以,無意中,就和一些自己曾經以為距離很遙遠的作家建立了聯繫。

所以,如果大家有自己很喜歡的作家,也可以通過自媒體、社交媒體的方式與他們聯繫哦,收穫會超出想像的。

04.讀書種類豐富,才能成為優秀幸福的人

最後,再分享一點關於閱讀的建議:

其實這兩三年,我一直都是讀實用類書籍比較多,因為直覺認為,工作能力是職場新人的立身之本,所以前面的兩年我一直在惡補各種有助於增強職業競爭力的書籍。

但是,當我讀到這本《度光陰的人》時,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生活裡不能沒有散文和文學,因為這類書是真正滋養我們心靈、治癒我們內心情感創傷的良藥,同時更是引導我們思考生活與生命的光。

實用類的書能幫助我們提升效率,引發行動層面上改變,比如之前分享的《人生效率手冊》,就直接影響了我早起,然後今年確實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成績與突破。但文學散文能夠促進內在的反思,心智的成熟,某種程度上,能啟發和引導我們提升塑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讀書不可挑食偏食,對年輕人來說,不同的書都要讀一讀,一個幸福的人,既要勤勉務實,自律高效,同時,更要擁有寬闊的視野、豐富的內在、有趣的靈魂。(完)

大家好,我是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寫作實現自由生活。堅持閱讀三年,成功實現經濟獨立,時間自由。

從2020年年初開始,我致力於閱讀推廣,目前已影響近400名書友走上讀書寫作之路,其中有些已經成為了平臺籤約作者,有的已經寫出了10萬+爆文,還有些因為養成了讀書寫作和早起的習慣,走出了之前的焦慮迷茫,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規劃與期望。

2021年,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從讀書開始。如果你也想和我一起因書結緣,精進成長,歡迎私信我,備註:改變。讓閱讀照亮你未來的路。

更多閱讀:

因為這本書,六年不曾早起的我,今年早起300天,收穫超出想像

改稿太痛苦,曾經我差點放棄!現在成為「上稿王」,分享4點心得

她前半生,依附男人,出軌渣男,卻在後半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回歸小城自由職業3年,11月去大城市學習交流,分享6個收穫

我曾經1年讀100本書,卻越讀越困惑,直到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

相關焦點

  • 我曾經1年讀100本書,卻越讀越困惑,直到掌握了這個秘密武器
    因為我在2019年,分別參加過兩個和閱讀有關的訓練營,一個是和提高閱讀速度有關,一個是和提高閱讀記憶有關。這兩個訓練營,讓我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前前後後讀了將近100本書,在認知上得到的提升非常大。但是現在回頭再看,我在書評私教班2個月時間內,只讀了8本書的收穫,卻遠遠大於之前的100本。我從18年底開始學習自媒體寫作,到現在正好滿2年了,第一年用了洪荒之力去寫,統共就上稿了4篇文章,這可憐巴巴的4篇上稿文,不但折磨得自己快要發瘋,而且寫完之後,完全沒有啥心得。
  • 2019年,你讀了幾本書?
    明年我的目標是:至少20本,爭取30本。人生苦短啊!我在豆瓣上標記想讀的書,這輩子怕是讀不完了。但依然值得為之努力。一寸進步自有一寸喜悅。並且,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也完全在我2020年的閱讀計劃中。這本書讓你站在一個更宏大也更細微的視角,去重新看待人類這種地球上的生物,內容涵蓋歷史、生物、文化等多個領域。不禁為作者的學識和筆觸所折服!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
  • 2019年我讀了上百本書,寫了近20萬字的書評,最好看就是這十本了
    這是華娃2019的讀書總結唐代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回想一下,我從小就很愛看書,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已經教我讀《唐詩三百首》了。等到四歲,爸爸沒時間教我認字,他就給我買了本《新華字典》,並且教會我用筆劃查字典。
  • 兩年讀了差不多200本書,這7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就是這一天,我開始了我立下許久的FLAG——讀書。記得那天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有一本是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從那以後,我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手機裡、kindle裡面的電子書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時隔不知多久之後,讀書這件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2020年第100天,推薦十本必讀好書
    經同事提醒,才發現,今天是2020年的第100天。每個人的一生,可能只有300個左右的100天,過去一個就少一個。我想,作為HR,起碼讀一些好書,以便從容應對未來的挑戰,今天HRGO就給你推薦2020年的十本必讀好書(最後一本強烈推薦),各大電商平臺均有銷售。
  • 2016年,你讀了幾本書?
    如果這本書影響了你,影響了你對未來的選擇,這個價值遠遠超過漢堡。精讀君更願意這麼說,一本書,就打開了你認知的窗口,讓你能夠坐地日行八萬裡、上下五千年。那麼,問題來了,2016年,你讀了幾本書?在精讀讀友會,有這樣一群安靜的讀書人,他們在2016年讀的書均在12本或以上,相當於每個月至少讀完一本書。他們都是誰?他們讀了什麼書?他們讀後感寫的都是什麼?長按識別二維碼,一起來認識認識吧!
  • 如果你 2020 年只看幾本書,那就讀這 7 本吧
    由於這些時間很短,所以看幾本書來提升自己的認知頗為合適。作為一個喜歡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的人,在此我推薦幾本書。這些書有著不同的主題內容,有的是關於生活,有的是關於人物,還有的是令人難忘的故事。雖然你能從每本書中都找到一些普遍的經驗教訓,但如果你對創業、心理學或商業領域感興趣,那麼這些書尤其值得一讀。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在談具體的方法之前,我先談談讀書的誤區,這些誤區我自己也都經歷過。(1)追求數量,一年讀N本。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有種標籤是:一年讀N本書,一般來說N>=100。雖然有這種標籤的人可能真的挺牛,但單純追求讀書的數量,基本沒有任何意義。
  • 陪孩子精讀100本書後,我發現了這些閱讀的秘密
    生了孩子後,選書、買書、讀書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常,在陪孩子精讀100本書後,我發現了這些類型的書籍,更受孩子的歡迎。在沒有遇到《消防車吉普達》這本書之前,我無法想像孩子對於喜歡的書籍還會產生持續不斷的「負面作用」。這本書構圖精良,故事脈絡清晰,我尤其喜愛這本書,孩子也喜愛,只不過「程度」與我不同。
  • 睡前讀了這本書,我居然夢見了陳道明!
    最近迷上了一本書(書名先賣個關子),每天睡覺之前讀一讀,頗覺有趣。昨晚剛好讀到關於做夢的內容,晚上就做了一個有趣的夢。更難得的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夢境的主要情節依然歷歷在目,不像以往,一覺醒來夢也散了。還是先來說說我夢見啥了吧。
  • 迄今為止,對自己影響最大的10本書,分享給你
    但我還是會有些許的遺憾——如果在上學的時候,能夠多讀些書,也不至於在走向社會後,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痛。可以說,寫作與讀書改變了我。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大的10本書。有人生規劃的書、有文學的書、有哲學的書、也有一些專業書籍。
  • 一本書是如何寫出來的?
    歷史上,出版書籍最多的人是法國作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1850年):一共寫過了91部小說...當然寫作不一定是為了出書,靠寫作出書賺錢本身也很難。大多數作家在出名前,都是窮困潦倒,生活拮据。
  • 2020年最後31天,撐不下去的時候,就看看這本漫畫
    2020年最後31天,撐不下去的時候,就看看這本漫畫 2020-12-01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迄今為止,影響你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迄今為止,影響你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我們關注教育,我們也總是說教育的本質在於點燃思想。可是如何點燃呢?當然要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讀什麼書?思考哪本書對自己影響大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思考點、啟發點。
  • 童年的那套書,哈利波特帶給我最初的感動
    這一系列成功的含義也是當我長大後才知道。小磊小學不知道是4年紀還是5年紀時候,纏著爸媽給自己買了一套6本哈利波特的書籍,花了200多塊錢。在0幾年的五線小縣城,花這麼多錢買故事書是很少很少的。因此小磊很是寶貴,那時候還只是出到了哈利波特第六部混血王子。天知道那套書是羅琳怎麼寫出來的,那個魔法世界帶給一個小學生的震撼是不可言喻的。
  • 書單|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樣對婚姻困惑失望,這3本書能讓你釋然
    幸好,這幾年我一直都在閱讀,我相信,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能在書裡找到答案。既然婚姻問題給我帶來了這麼大的困擾和煩惱,那麼我就去讀書好了,所以今年我讀了很多本關於親密關係、夫妻相處之道的書籍,一些原本困惑了我很久的問題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穫了一些改變與成長。
  • 人生中最值得看的100本書,你讀過幾本?
    我總結了以下10個分類,為了不使類別之間差異太大,每個類別篩選了高質量的10本,合計100本。《活著》(豆瓣評分:9.4)同樣非常有名氣的一本書,我也很早之前讀過,覺得應該作為2020年的書單再次讀一遍!《活著》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
  • 小學6年讀1700本書,生生可達成
    2010年,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我以「讓100%的學生喜歡讀寫」獲得了一等獎,裡面就有「152小學整本書閱讀」的內容。而《152小學整本書教學實驗》一文,2012年就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師》雜誌上。後來的萬字研究與實踐成果發表於《教育研究與評論》雜誌上。因為「152」就是小學六年讀1700本童書,也許這個量太大,也許很多人沒有看到些個文章,這件事並沒有引起共鳴。
  • 成長必讀|看完這4本書,你一定會比過去的自己更出色
    前段時間,一位書友告訴我,自己年近50,但很幸運自11月開始,因為參加了讀書營,每天跟著許多書友一起讀書,養成了閱讀寫作的好習慣,自己的內心和生活狀態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雖老之將至,卻因開啟了讀書寫作,重新找到了成長的途徑。這讓我很開心,也很欣慰,讀書一定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無論我們處在什麼階段,對於成長的渴求都是不變的。而閱讀,為普通人成長提供了一條非常好的途徑。
  • 2020年讀完102本書小結及2021年讀書計劃
    這本書也是一本很跟進社會趨勢及思維模型的書籍。10《學會提問》 原作名: [美] 尼爾·布朗 / [美] 斯圖爾特·基利 譯者: 吳禮敬今年讀的特別痛苦的書之一,但之所以難讀,說明可以有所成長。通過閱讀這本書籍我第一次認真的看待批判性思維,也發現自己需要提升的點。如果有好的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看待事物,更容易發現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