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根據林正英電影改編的紅白機遊戲《靈幻道士》

2020-12-12 畢什普

1985年上映的香港殭屍電影《殭屍先生》在兩岸三地掀起了一股中式殭屍熱,而由林正英飾演的經典道長形象,更成了此後將近十年殭屍電影續集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這股熱潮當中,由臺灣片商跟進拍攝的《殭屍小子》系列電影,更因為引進了一票可愛童星及搞笑元素,在以《幽幻道士》為名出口到日本市場之後,《殭屍小子》系列在日本甚至比香港本家的《殭屍先生》更受到熱烈歡迎,也讓日本人從此養成了用疊字替華人女星命名的「壞習慣」,至今仍然影響著日本演藝圈。

幽幻道士遊戲包裝盒

在殭屍電影大為盛行之後的日本,當時紅白機市場也進入全盛期的1988年,當時也跨足電玩遊戲製作發行的波麗佳音(Pony Canyon)也趁著這波熱潮,在任天堂紅白機上趁熱打鐵,推出了一款以中國殭屍為主題的橫捲軸過關動作遊戲《靈幻道士》。

遊戲資歷較長的玩家,應該都聽說過「由電影或動漫等原作改編而來的遊戲多半是糞作」這種說法,而在那個年代,這個說法也是其來有自的:例如,為了配合原作動畫或電影的檔期,開發時間遭到壓縮或大幅減少;由於主機表現能力受限,只好套用其他現成遊戲的框架,只置換人物角色與道具等等。

基於前述的理由,這些「影視名作改編遊戲」其內容與劇情跟原作大幅偏離,甚至被惡搞到面目全非的,所在多有。而遊戲廠商也有他們的苦處,例如改編熱門作品必然伴隨重大的粉絲期望壓力與額外授權成本,在人力物力高度受限,又要在家用電玩主機市場正火熱的當時,每月產出多款新遊戲的作業壓力之下,更可能直接影響到製作質量及遊戲體驗。

幽幻道士遊戲標題畫面

《靈幻道士》就是在這種背景環境之下,推出的一款看似與其他電影改編遊戲相去不遠的作品。然而,它卻一反上述這類遊戲常見的通病,交出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玩家扮演一位看起來就像是林正英的道士,在徒弟的陪伴之下,以一身拳腳功夫搭配各種法寶道具,出面解決從黃泉國度復活,肆虐各個村莊的殭屍大軍。路程中,玩家必須打倒盤踞在各個村莊建築物中的大小殭屍,救出受困的村民,同時取得「虎皮書」,作為在各村莊的道場修行、學習新招式的必要道具。

《靈幻道士》雖然沒有等級或經驗值的概念,但這種需要不斷變強以打倒強敵的遊戲過程,也頗有動作RPG的味道。

而遊戲的影音表現,以1988年紅白機上的標準來說,絕對在水準之上。例如,背景地圖中,光是一般的民家宅院,就有四、五種以上的變化,而背景美術刻劃之細緻,即使從今天來看,也十分值得仔細欣賞。或許是因為波麗佳音本身就是大型的複合式影音企業,《靈幻道士》非常細緻地在紅白機上重現了電影中那種黑夜裡殭屍為患的中國村鎮氣氛;而相當具有動感的音樂,也替《靈幻道士》的遊戲體驗加了不少分。

遊戲裡的展示殭屍畫面

從開頭的展示畫面,就能看出這種用心:一口棺材在電閃雷鳴當中炸開了板子,出現了一具穿著清官朝服,頭貼符咒的殭屍,而當符咒隨風飄走時,原本緊閉著眼睛的屍體睜開了銅鈴大眼凝視著玩家——《靈幻道士》這個當時不常見的全畫面動畫展示畫面,使當時年紀尚小的我驚嚇不已,做了好幾天惡夢。

現在想來,雖然十分令人慌繆,但即使經過三十年後來看,儘管隨著年歲成長而不再覺得恐懼,但也還是能隱約感覺到當年的驚嚇。而在各個實況網站及遊戲視頻下的留言,也不難見到各國網友留言說到,這個展示畫面是他們的「心靈創傷」,沒辦法,那個時候我們都還是小孩子嘛。

只要蹲下閉氣,就不會被殭屍攻擊

《靈幻道士》更值得一提的,就是主角道士與殭屍的動態,都異常地細膩。除了刻畫傳神,會隨風或步行擺動的道袍下擺之外,主角無論是走路、跳躍,《靈幻道士》都準備了較當時常見的遊戲角色更多的畫格數(Frame)加以呈現,即使是一個普通的轉身動作,玩家也會看見主角的背部,跟《超級馬裡奧》當中即使馬裡奧前後轉身,也只是圖象左右鏡射的描繪比起來,確實非常有觀賞電影般的動態感。(當然這也有遊戲節奏上的實際考察,並沒有孰優孰劣之分。)

只是,這樣的細膩也有其相應的代價,由於遊戲中大部分的殭屍都以平伸的指尖攻擊,其命中判定十分不好把握,而主角道士豐富的動態,也就造成玩家掌握角色動作時必須調節的不便因素。

《靈幻道士》最大的缺點,可能就是作業感太過冗長:為了增強角色、學習新招式,必須不斷打倒關卡村莊中的殭屍以賺取虎皮書,但在遊戲高難度的設定之下,一旦主角被擊倒,雖然可以透過密碼無限接關,但所得到的虎皮書與符咒、桃木劍等道具(大多用處不大,僅能看成是提升遊戲氣氛的道具)都會歸零,得要將關卡從頭打起即使遊戲的影音表現在那個時期再怎麼強大,這種漫長的作業過程依然會讓玩家很容易受到挫折而厭煩。

用腳攻擊殭屍

而且,強力的招式其實相當有限,由於前述命中判定的因素,攻擊距離較長的腳踢招式,確實地較拳頭更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這也讓遊戲過程的作業感及單調感變得更加強烈。

對於不熟悉日語的玩家來說,《靈幻道士》還有一大問題。雖然遊戲的背景及主題都十分中國化,但無論是遊戲中的大量對白,或是信息對話框,都僅以日文平、片假名呈現,也讓這個殭屍遊戲變得十分熟悉又無比陌生。最令人困擾的除了抄寫由假名信息所構成的接關密碼(但其實這在當時許多密碼接關遊戲如《勇者鬥惡龍》等都十分常見。)之外,大概就是在每一關的村莊道場,在學習新招式之前,必須回答以日文提出的機智問答,必須答對才能入內學習招式。不過這也加強了這款遊戲的「綜藝感」。

對大部分不懂日文的玩家而言,這就代表非得要購買由出版社翻版的《靈幻道士》攻略本,然後仔細去比對大概也看不懂的日文假名,萬一抄錯一個字,遊戲成果和接關進度也就前功盡棄了。

雖然對多年後依然喜愛以紅白機實機遊玩的懷舊玩家來說,密碼接關是比不可靠,且終有一天會因為電力耗盡而斷電刪檔的電池記憶更加優異的紀錄方法,但當時不諳日文的玩家就比較辛苦了。

一旦被打敗,還會被長得有點像洪金寶的徒弟嘲笑。

《靈幻道士》雖然後來推出了續集《靈幻道士2》,但這款續作已經成了全面的RPG遊戲,而這股吹了好幾年的中式殭屍電影熱潮,也在每年不斷的跟拍續集當中,逐漸走到了其界限,後期甚至還引進了有點莫名其妙的西洋吸血鬼元素,在變不出新把戲,且老班底演員逐漸凋零的情況下,終於後繼無力,在1990年代中期劃下了休止符。

記憶中總是以道士形象出現的林正英,已成為故人。但反映著人類最深沉古老恐懼的殭屍遊戲,依然在一代代電玩主機上推出,只是電影刻板印象中那些穿著清朝官服的中國殭屍,早已被新世紀之後大為盛行的西方生化殭屍所取代了。

相關焦點

  • 「殭屍電影系列」不得不說,林正英開啟了國產恐怖電影的巔峰時代
    而隨著林正英電影系列的火熱,那蹦蹦跳跳前行的殭屍同樣深入人心,不得不說,小時候不敢走夜路,大多也是因為這個系列。早20世紀80年代,以林正英殭屍系列為代表的香港恐怖電影名聲大噪,並且在國內的恐怖電影系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位置。
  • 扒扒經典電影《精武門》演員現狀,李小龍林正英早逝,成龍變功夫巨星
    扒扒《精武門》演員現狀,李小龍林正英早逝,成龍變功夫巨星文/一床情書《精武門》是華語影壇永恆的經典電影,戲裡李小龍飛腳踢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和撕碎「東亞病夫」字幅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情節實在振奮人心。而那一聲聲的「啊達...啊達...」的呼喊更充分地展示國人的精氣神。
  • ...紅白機遊戲要改編電影!小賤賤雷諾茲或主演 曾亮相「怪奇物語」
    時光網訊「小賤賤」瑞安·雷諾茲正商談主演Netflix新片《龍穴歷險記》,一部改編自80年代紅白機遊戲的真人電影。遊戲的劇情是:一名大膽的騎士,從邪惡的巨龍和巫師的魔掌中,解救公主的故事。而Netflix選擇改編這部遊戲的原因,一是該遊戲曾出現在Netflix熱劇《怪奇物語》中,因而再度引發關注;而是近年來有幾部遊戲改編的電影大獲成功,《大偵探皮卡丘》和《刺蝟索尼克》接連刷新遊戲改編電影票房紀錄,打破了以往遊戲改編電影難以成功的「魔咒」。
  • 殭屍道長:林正英,糯米黃符今猶在,不見當年林正英
    說起恐怖片和殭屍題材的電影,不得不說現在的這些片子越來越沒有看頭了,反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這類型的題材卻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引領這些電影走向輝煌的,正是我們的殭屍道長:林正英事實上,英叔一開始並不是演道士的,反而是武術指導出身,當時與陳會毅一度稱為李小龍的左膀右臂
  • 回憶殺|80後的你還記得紅白機年代最經典的體育足球遊戲嗎?
    回憶殺|80後的你還記得紅白機年代最經典的體育足球遊戲嗎? 還記得在那個物資匱乏,玩樂單調的年代,能擁有一臺紅白機(FC)是多少小孩的夢想嗎?如果你還愛好足球,那麼能玩上幾盤足球遊戲是多麼的令人嚮往嗎?要知道在那個時期可沒有什麼《實況足球》之類的大作。
  • 這部只上映了6天的電影,成了洪金寶、林正英的最後一次影壇合作
    在靈幻港片大銀幕之上,洪金寶、林正英二人的身影,可謂是異常活躍。80年代初,洪金寶的《鬼打鬼》正式掀起了港片市場上的「靈幻熱潮」。而林正英的「殭屍系列」,更是成為了一大批觀眾,對於一個時代的港片記憶。80年代末,隨著《倩女幽魂》的出現,這類古色古香的「鬼怪電影」,開始與「殭屍靈幻片」爭奪市場份額。而90年代初「殭屍靈幻片」的沒落,更是造就了「古裝鬼怪電影」的市場高光時刻。90年代初,在華語影壇沉寂多年的「武俠大師」胡金銓,想要籌拍一部古裝作品重出影壇。
  • 一代宗師殭屍道長林正英!
    林正英(Ching-Ying Lam,1952年12月27日~1997年11月8日),原名林根寶,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藝人。1963年,林正英跟從創辦香港春秋戲劇學院的粉菊花師傅學習京劇。[1]1969年,17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1]隨後與陳會毅一同成為李小龍的左膀右臂。1985憑藉殭屍先生迅速走紅東南亞,從此以後便開始了自己的靈幻的演藝之路!
  • 珍藏|香港殭屍電影一代宗師林正英,在殭屍電影裡的徒弟們
    1985年,林正英憑藉一部靈幻恐怖片《殭屍先生》走紅香港和東南亞,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之後主演了多部相同題材電影,成為香港殭屍片的一代宗師。林正英武功高強,每次對付殭屍都帶齊雞血墨斗糯米靈符八卦鏡金錢劍等幾大法寶,而且他每次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總有幾個不爭氣又淘氣的徒弟跟在身邊,給他添點亂搞點事,讓整個滅殭屍過程增添了恐懼和搞笑氣氛。
  • 香港殭屍電影的開山之作——林正英的《殭屍先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影壇風起雲湧,賭神系列、大佬系列、警匪系列、武俠系列,各領風騷,還有不可或缺的靈幻殭屍系列。1985年,林正英出演的《殭屍先生》上映,首次打破了同類型電影2000萬票房的記錄,達到2009萬。
  • 林正英電影「搞特殊」,憑什麼他的殭屍片就能播?
    現在能夠播出來的恐怖片,絕大多數連情景遊戲恐怖屋的程度都達不到,有的最後還要用科學結尾,讓整個劇情都會到現實中來。其實這一現象和廣電對電影題材的要求有直接關係。要是真的天馬行空的拍,那最後能不能播就懸了。
  • 王玉環:林正英的御用女殭屍,卸妝後竟然這麼漂亮
    提到香港恐怖片,不得不提到林正英,他的殭屍道長形象深入人心,只要有英叔在,就會有滿滿的安全感。成功的恐怖電影不僅需要主演們出色的演技,還需要默默奉獻的配角們的配角在林正英的殭屍電影中扮演殭屍的演員至今仍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例如,殭屍先生中主人公父親的殭屍由元華扮演,但卻是李小龍的御用替身在林正英的殭屍電影中,有兩大鬼怪,一個是王小鳳在殭屍先生中,與秋生愛生死離別的女鬼被英叔趕走
  • 盤點林正英影視系列,你知多少
    林正英1963年跟從粉菊花師傅學習京劇。1968年參演了《多情劍客無情劍》在1969年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之後成為李小龍的左膀右臂。1971年,林正英擔任副武術指導參演電影《唐山大兄》。1972年參演了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在1973年,參演了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李小龍辭世之後,林正英進入洪家班。
  • 錢小豪主演靈異片《大幻術師》上映,林正英後繼有人了
    林正英主演的殭屍系列電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他在靈異片方面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大概就相當於周星馳在喜劇片方面的地位。時至今日,林正英早已故去,就連與他合作了許多靈異片的黃金搭檔午馬、許冠英都已故去。
  • 永遠的「九叔」林正英,殭屍片鼻祖,創立規矩至今無人超越
    在香港電影最巔峰的八十年代,有三個人的電影,最具個人標籤,成龍的功夫片,周星馳的惡搞片,還有林正英的殭屍片。林正英他是殭屍片的開山鼻祖,他為香港影壇留下了濃厚的一筆。李小龍的左膀右臂更是為他在片場放過話,只要林正英不在場,一場戲都不能拍,可見二人的關係如同手足。
  • 小輝帶你重溫林正英電影集
    林正英,原名林根寶,1952年12月27日出生於香港。1969年,17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1971年,參演了第一部電影,是由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並擔任武術指導;其後林正英參與的電影有很多。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看。我在下面給大家列舉出來。
  • 「殭屍道長」林正英傳奇的一生
    林正英之於香港電影,是一個獨立門戶的風雲人物,猶如李連杰之於武俠,周星馳之於喜劇一樣,而林正英在殭屍電影那個領域同樣無人可及! 許多年前,有人只把「殭屍先生」系列當成恐怖電影去看,幾十年後它卻不僅僅是恐怖片,還是喜劇電影、動作電影。
  • 林正英風靡日本的一部殭屍片,被改編成遊戲,小殭屍萌化人心!
    《殭屍先生》將靈幻、功夫、搞笑等元素進行混搭,從此掀起了殭屍電影的狂潮。嘉禾公司創始人何冠昌曾悲觀地認為,投入800萬的製作成本八成會賠錢,沒想到上映後卻大獲成功,斬獲了2000多萬的票房佳績。上世紀8、90年代,香港和日本的流行文化是相互影響的。比如格鬥遊戲《街頭霸王》,從日本風靡到香港後,香港的創作者們就推出了《超級學校霸王》等相關的影視作品;而這股在香港本土流行起來的「殭屍風潮」,不久後也刮到了鄰國日本。殭屍片正好對應他們的怪物文化,賣萌的小殭屍自然也是日本人的最愛。
  • 香港影星108將—入雲龍:林正英
    在1969年17歲的林正英進入電影圈並在邵氏電影公司擔任龍虎武師,1971年在李小龍先生的《唐山大兄》中擔任武術指導。自此開始成為了李小龍先生的左膀右臂,一直到李小龍先生去世。在此階段林正英為李小龍先生的多部電影擔任武術指導。
  • 紅白機「名人」錄——80年代遊戲業界的造星風潮
    高橋名人這四個字,從紅白機時代開始玩遊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冒險島》的標題畫面就寫著他的名字。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他憑藉著一秒鐘點16次按鈕的「16連射」絕技和「遊戲一天玩一個小時」的口號,博得了萬千青少年玩家的矚目與青睞。地位等同於偶像的他頻繁現身各大媒體,主持電視節目乃至出演電影,身體力行地向大眾推廣遊戲的魅力。
  • 廣電總局禁播鬼片,為何林正英可以暢通無阻,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時間原因 林正英所拍攝的鬼片,出品時間較早,一般都是在八十年代就完成了,而這時候廣電局還沒有對鬼片進行控制,也因此讓林正英的鬼片成為家喻戶曉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