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重慶-新加坡」農產品貿易線上對接會在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會議廳舉行。來自重慶十多個區縣的特色農產品被擺上桌面,與新加坡客商通過網絡,線連線,屏對屏。
此次對接會由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新加坡食品廠商聯合會共同舉辦,目地是為了進一步實施中新(重慶)農業合作示範計劃,幫助企業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農產品貿易合作困難。
新加坡朋友「點菜」 重慶客商端上桌
此次線上對接會將重點推介10款重慶特色農產品,參會企業達70家。其中,新加坡農產品貿易、經銷企業近50家。
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副局長孫熙勇介紹,農業合作項目是脫胎於陸海新通道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多體現其互聯互通功能,拉升價值鏈,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就與兄弟省市參與陸海新通道的部門一起做了前期調研,認為農產品的貿易合作會是很好的切入點,也會是未來很好的增量。農業合作項目可以很好地把雙方的資源信息、網絡平臺更好發揮並調動起來,大家通過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做更多聯繫和開拓。
孫熙勇介紹,此次對接會上的產品都是新加坡朋友根據當地人的消費特點、市場情況,在眾多重慶農產品裡挑選出來的。「就等於是新加坡朋友點了菜,我們為他們端上桌。」
這次對接會也很看重新加坡方面的需求,對接會再根據需求將更好的產品一個個推介出去。此外,新加坡在國際貿易批發市場有很多資源,也希望能通過新加坡將國際上的好產品,比如肉類、海產品等銷售到內地。
這次的對接會採用了中新國際數據通道跨國直聯,讓重慶農產品與新加坡客商屏對屏,重慶商家站在鏡頭前對產品進行詳細介紹,新加坡客商就能適時觀看。
重慶農產品商家希望走進東協市場
在現場,來自石柱的蓴菜精加工產品、梁平柚子、合川桃片、西彭插旗山蘿蔔、綦江飯遭殃調料等產品,被擺上了推廣席會上,放在了鏡頭面前。
來自九龍坡區西彭樹民村的村支書李傳福介紹稱,該村有20年的蘿蔔種植歷史,種植面積350畝左右,年產1000噸。插旗山蘿蔔皮薄肉嫩,特美價廉,但還從未出過國門,主要在本地銷售。「參加這次對接會,對插旗山蘿蔔走進新加坡,走向東協國家,將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重慶幼貝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經理黃偉說,希望通過對接會,讓梁平柚走出重慶,走入東南亞市場。「平時一說起重慶,只知道火鍋,其實我們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應該讓更多國外友人品嘗到。比如我們這個可以『讓嘴巴跳舞的水果』應該會受到歡迎。」
而來自石柱的蓴菜則被精加工成了面膜、飲料、潔面啫喱、爽膚水、眼霜、精華水等多種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企業重慶潘婆婆蓴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慧中介紹,石柱建有高標準蓴菜種植基地14000畝,屬全球最大。石柱蓴菜在全球產量最大、品質最好,暢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此前公司就與日本籤訂過合作關係,但因為疫情影響,沒有開展起來。這次參加農產品貿易線上對接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可以幫助石柱的蓴菜以及精加工產品,走進新加坡,走進東協國家。」
打造「中國西部—東協」農業合作新示範
孫熙勇介紹,自去年6月以來,重慶市中新項目管理局與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重慶海關就推動中新(重慶)農業合作示範計劃(簡稱:計劃)達成共識,並初步制定了《中新(重慶)農業合作示範計劃實施方案》,「計劃」著力打造以重慶、新加坡為雙樞紐的「中國西部—東協」農業合作新示範,擬從農產品貿易、農業產業合作、農業科技合作出發,整合西部及東協資源,打通貿易、資金渠道,促進農產品貿易便利化和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重慶市中新項目管理局積極鼓勵推動重慶和新加坡企業參與中新(重慶)農業合作計劃,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精選重慶及西部優質農產品,努力打開新加坡及東協國際市場。自去年11月以來,渝貿通與新加坡生記私人有限公司籤訂60噸雲陽菊花銷售訂單;25噸忠縣「忠橙」已於今年3月通過陸海新通道進入新加坡市場。
另一方面,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還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合作。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共同推動下,重慶市肉類協會與新加坡肉商聯合會籤訂了《重慶市肉類協會與新加坡肉商聯合會戰略聯盟諒解備忘錄》,計劃推動重慶和新加坡在肉類加工和生產、行業發展和食品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充分發揮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資源優勢,推動新加坡毅鳴基金與黔江區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促成「毅鳴.綠雅(黔江)現代農業產業項目」落地重慶,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預計可實現年產鮮品食用菌4.5萬噸以上。
發揮成渝「雙中心」作用,強化與東協合作
孫熙勇表示,下一步,將深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農產品貿易合作,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探索建立中新(重慶)農業合作工作機制,為中新企業做好服務工作,推動重慶市更多特色農產品進入新加坡及東協市場,引導優質農產品、農業科技「走出去」。
同時,努力讓更多新加坡企業參與中國西部農業市場合作,持續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貿易、貿易帶產業」的大文章,拓展農產品貿易合作「深度」。
將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有效發揮成渝「雙中心」、渝新「雙樞紐」作用,強化與東協、中亞相關國家及西部兄弟省市合作,探索構建「中國西部—東協(中亞)」合作機制,努力提升農產品貿易合作的「廣度」。
孫熙勇表示,這次對接會是一次試水,如果效果好,今後會在規模、形式、內容上更加豐富,不排除將對接會搞成一個常態化的推介活動。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