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樹栽培過程中,通過修剪來培養樹形樹冠,可以有效提高茶葉的產量和質量。但是針對不同茶樹年齡段,採取的修剪方式要有一定的區別。比如說在茶樹移栽定植之後的前三年,一般我們都需要採用定型修剪的方式來培養樹形樹冠,從而為高產優質奠定基礎。在我們江南茶區,採取定型修剪一般是一年一次即可。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幼齡期茶樹定型修剪需要掌握的技巧,以及在定型修剪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點參考。
一、什麼是定型修剪?
所謂的定型修剪,其實就是為了培養茶樹的樹形樹冠的一種修剪方式,簡而言之就是通過修剪的方式,將茶樹的自然生長的樹形轉變成自己想要的某一種特定的樹形,從而為後期茶園高產奠定基礎。定型修剪,主要是用於幼齡期茶園,當然對於臺刈以後的老茶園,在改造的時候也可以採取定型修剪的方式來重塑樹形。
茶樹是一種具有頂端優勢的植物,如果不對其進行修剪的話,它會一直往上長,這樣並不利於茶葉的採摘以及產量的增加。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我們必須將茶樹的部分主枝和高位的側枝修剪掉,從而控制茶樹的高度,並且讓茶樹主枝更加茁壯,達到培養骨幹枝,促進分枝生長的目的。一般經過三次左右的定型修剪,茶樹的樹冠高度,樹冠的幅度以及分枝層次、結構和密度,都相對比較合理,最後再通過輕修剪和打頂的方式進行微調,就可以在茶園正式開採時形成合理的採摘面,方便茶農採摘,同時提高產量。
二、一年一次定型修剪的技術要求
在廣大的江南茶區,栽種的茶樹種類主要是灌木型,所以採取修剪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一年一次的定型修剪方式,連續3~4次修剪後即可以進行採摘。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次修剪
如果是苗圃培育的茶苗在移栽當年,如果是茶籽直播的茶苗在播種的第2年,要進行第1次定型修剪。修剪的時候茶樹莖粗進出要超過0.3釐米,我們可以從地表的根莖部位往上5釐米左右測量。如果說茶樹生長的緯度在北緯20度以南的地區,第1次修剪時,茶樹莖粗應該超過0.4釐米。茶樹的樹苗整體高度要達到30釐米左右,至少生長1~2個分支,當整個茶園有80%以上茶樹達到了以上修剪標準時,我們就可以開始第1次定型修剪了。
修剪的時候,採取整枝修剪的方式,從茶樹根莖部位往上15釐米左右剪去茶樹的主枝,側枝一般保留下來不進行修剪。另外在修剪的時候應該選擇保留1~2個分枝,分枝留養時一定要選擇茁壯健康枝條,細弱病枝需要剪除。如果在茶園中有少量的茶苗達不到修剪的高度,也就是說莖粗沒有達到0.3釐米,植株的高度達不到30釐米,可以不剪,等到第2年進行第2次修剪的時候再剪。
2.第二次修剪
當茶樹苗栽種兩年之後,一般要進行第2次定型修剪。這時候修剪的標準要求茶樹的高度達到40釐米以上,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可以再推遲一年再剪。因為達不到標準就修剪的話,會造成骨幹枝發育不良,不利於後期整體樹冠樹形的培養。
第2次修剪時,剪口的高度一般離地要達到25~30釐米,也就是在第1次定型修剪剪口的基礎上,再提高10~15釐米左右即可。修剪的方式仍然是採取整枝修剪,將茶樹主幹枝條逐枝修剪,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剪口以下的側芽的生長方向,對於向行間生長的側芽,我們要進行保留。對於向內生長的側芽,可以進行抹除或者剪除,這樣才能保證茶樹的樹冠密度和內部的結構,有利於通風,形成向外披張的樹形。
3.第三次修剪
第3次定型修剪在茶苗栽種後的第3年或者是茶籽直播後的第3年進行,經過這一次的修剪,茶樹的樹冠基本形成。特別是在高標準的現代化茶園中,如果肥水管理得當,在4年左右就可以正式開園採摘了。所以第3次的定型修剪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在茶園開採前的最後一次對樹形樹冠的塑造。一般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對茶園進行第4次的定型修剪,但是對於一些貧瘠茶園或者管理不當的茶園,可能還需要再修剪一次。
第3次定型修剪的剪口高度,一般要在第2次剪口高度以上再提高10釐米,如果要進行第4次修剪,可以在第3次修剪的剪口高度上再提高10釐米。修剪時可以採用修剪機或者是籬剪來提高效率,適當平剪,即保留茶行最寬部位不剪,以上部分剪除。完成三次定型修剪後,茶樹的高度一般保持在50~60釐米,幅度一般保持在70~80釐米。到這一階段基本上就完成了幼齡期茶樹的修剪工作,逐步過渡到生產茶園的開採和輕修剪管理。
三、定型修剪的注意事項
對於不同的種植環境,不同的種植區域和不同的茶樹品種,修剪時的技術方法和修剪高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對於茶苗的定型修剪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修剪高度要適當壓低一些
在茶苗進行3~4次定型修剪時,每次剪口的高度以適當壓低為好,第1次離地不超過15釐米,以後每次增加10釐米左右。如果剪口偏高,雖然可以多保留分枝,但是容易導致分枝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顯得細弱無力。剪口壓低一點可以讓骨幹枝生長更加粗壯,對於後期茶樹樹形的塑造有較大的好處。
2.密植茶園適當減少修剪次數
在現代茶園種植過程中,通常會採取多條密植的方式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密植茶園的茶苗主幹比較多,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進行3~4次的修剪,只要採取1~2次修剪,就可以達到培養樹形樹冠的目的。第1次修剪剪口高度離地15釐米左右,第2次修剪要等到茶樹長到45釐米以上,剪口的高度離地30釐米左右,比常規茶園採取3~4次定型修剪的剪口高度要高一點,然後輔助輕修剪培養樹冠到合適高度就可以採摘了。
3.定型修剪不能以採代剪
茶樹的修剪和採摘是兩種不同的方式,修剪的對象是木質化程度較高的枝梢,而採摘的對象是剛長出來的嫩芽。採摘嫩芽的高度達不到修剪的標準,會導致茶樹長出很多過密的分枝,造成茶樹結構過密,不利於通風,而且茶樹的分支會比較瘦弱,不利於骨幹枝的培養。所以該修剪的時候一定要修剪,千萬不能用採摘嫩芽的方式代替修剪。
4.修剪時間要合理選擇
幼齡期的茶樹跟正常開採的生產型茶園不一樣,它體內所能儲存的養分並不是十分充足,如果修剪的時候沒有選擇合適時間的話,容易造成養分缺失而枯萎死亡。所以我們需要在茶苗體內養分儲存較多的時候修剪,一般以春季2~3月份修剪比較合適,但各地的生長環境不一樣,要區別對待。修剪之後,如果出現連續的乾旱少雨天氣,要及時進行灌溉,以免茶樹幼苗因為缺水而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