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為人的正軌,你們儘管在歧路徘徊,迷失,犯錯誤,但總應當做個正直的人。——《悲慘世界》
最近給自己放了個暑假,休閒之餘,拜讀了一部世界名著,雨果的《悲慘世界》,這部被認為是法國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的著作讀完之後,我整個人沉浸於那個時代,那個故事之中,但從那個時代抽身回來發現,雨果筆下的人性,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者是未來,人性終究難測。
讀完《悲慘世界》,我以為雨果要想要告訴世界的是,希望人們在讀懂了世界,看透了凡塵後,依舊能守住本心,依舊能繼續選擇堅持做個好人。這樣才能不辜負世界,更不辜負我們自己。
《悲慘世界》的故事靈感是來自於真實事件,也是小說的第一主角冉阿讓的原型,在《悲慘世界》中,冉阿讓本是個誠實本分的普通工人,長期幫助陷入窮苦的姐姐撫養孩子,但是在一年冬天,他沒有找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偷了一塊麵包,是的,就是現在我們很多人有時候覺得難吃會吐掉,買了擱久了忘記吃掉就會丟掉的麵包,這個苦命人被判了五年的刑罰,但由於他的反抗,被加到了十九年,直到他四十六歲才被釋放,這個苦命人的一生,全都毀掉了。
這樣的故事,只會發生在小說中?只會發生在遙遠的從前?只會發生在歷史中?不,這樣的故事依舊在發生,陷入困境的人沒有人幫一把,他們會很難走出來。美國有記者採訪過一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一再強調要珍惜家人,因為在你陷入困難的時候,只有家人或許會幫你一把,而他沒有家人,他只能流浪,乞討,搜索垃圾箱,睡覺的時候藏好自己的物品,因為即便是流浪漢,在睡著了之後,身上的東西也有可能被偷走,而沒有家,也就沒有保護,難以想像,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度中,依舊還有這樣的人存在,但事實就是如此。
悲慘世界裡的故事,依舊在這個時代上演著。請一定感恩那些對你好的人,因為他們可以有別的選擇。
在雨果的小說裡,冉阿讓也找不到工作,過著流浪,沒有希望的生活時,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貴人,仁慈的米裡哀主教,在即便是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器後,還能選擇原諒他,直接把銀器送給冉阿讓當禮物,讓冉阿讓受到了感化,看到了人間的美好,決心重新做人,世界或許不完美,我個人或許不完美,但我依舊可以擁有一顆追求完美,追求美好的心靈。在有人給他一絲幫助後,冉阿讓也抓住了機會,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甚至被當地人選為了市長。
冉阿讓的改變來自主教的善良,我們對於世界的一點點微小的善意,可能改變的便是別人的一生,當然,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面對世界,請相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釋放的一絲善意,或許就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悲慘世界》中,還有一點,個人以為也很值得我們思考,那就是,主角冉阿讓和司法官之間惡毒恩仇,明明是這人把自己從人生巔峰拉了下來,但是主角還是選擇了幫助,一定確認清楚,只是幫助,而不是原諒,是對於陷入苦難之人的幫扶,而這個幫助,在人格上,讓冉阿讓完全戰勝了那個法官。而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的定義,永遠有效,自己的內心,將更加的純淨,更加的強大。記得《奇葩說》裡面,有一個辯題,也是關於是否原諒的話題,有些事情,我們可以不原諒,但是可以算了,生活再難,我們依舊可以是個好人。
《悲慘世界》裡面的故事太多了,這部寫盡人間的巨著,細細讀來,讓我仿佛穿越了時空,進入到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看盡世態炎涼,但放下書本,周圍嘈雜的世界中,又和那個世界有何區別呢?《悲慘世界》裡,除了主角冉阿讓的故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和故事,在他們的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與暗,看到生活中的影子,而這些人的選擇,這些人的舉動,或許也會帶給我們啟迪。
《悲慘世界》,若是有時間,真的建議用心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