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位於青海省東部邊緣,東北與甘肅省永登縣、蘭州市紅古區相連,東與甘肅省永靖縣接壤,南隔黃河與甘肅省積石山縣相對,西、西北及北與本省循化縣、化隆縣、樂都區毗鄰,縣境南北長約96公裡,東西寬約32公裡 ,總面積1890.82平方公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8鎮、14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土族、藏族等 ,是青海省重要的糧食、蔬菜、瓜果主產區,在全省享有"瓜果之鄉"的美譽。2020年4月,民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2018年民和縣總戶數有108962戶,總人口有438517人,男性有226767人,女性有211750人,城鎮人口有117337人,鄉村人口有321180人,年內出生7285人,死亡3405人。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在民和古鄯(今古鄯鄉政府所在地)設古鄯千戶所,其轄地為今民和全境和化隆縣部分地區。
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古鄯設驛站,後稱古鄯驛,為西寧衛七驛站之一。
明成祖永樂年間(1403-1424年),在茶馬交易中,民和為孳養官馬場所。
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20年),將古鄯千戶所操守官升格為守備,並設立巴暖三川營,統兵1040名,今民和為西寧衛控扼要地。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改碾伯千戶所為碾伯縣(今樂都),今民和為其轄地。
1929年,青海建省,改碾伯縣為樂都區,民和亦屬之。
1930年4月,從樂都、循化兩縣析置民和縣,取「政通人和」之意。
1949年9月2日,民和解放,9月8日民和縣人民政府成立。
1985年11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改設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2020年4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