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出版的2020年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文章強調,「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要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搭建更多創新平臺,吸引更多創新人才,應用更多創新成果,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在創新中尋找出路,以創新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
把「科技引領」航舵,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加快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引領重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與產業鏈匹配,培育新興產業集聚區、增長極,增強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功能。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從抓產業規劃引導為主向抓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推廣應用為主轉變,優化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實驗室、試驗基地和新型創新平臺布局,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源源不斷地形成引領性戰略產品和戰略產業。要通過創新驅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減少對資源、環境的依賴,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揚「自主創新」風帆,促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科技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堅持自主創新,關注技術生態、研發環境生態和產品產業生態的構建,形成自主創新技術成果和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循環,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依靠科技創新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佔據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勁動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科研機構規劃布局,建設跨學科、大協作、開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協同創新平臺,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源頭供給,破解產業鏈供應鏈受制於人的「卡脖子」問題。
涉「體制改革」深水,促科創活力充分迸發。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促進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全力突破技術創新瓶頸期、科技成果轉化期、技術應用窗口期,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蘊藏的巨大潛能。建立適應開放、合作創新與全球競爭新形勢的政策體系,把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統一起來,推動創新要素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吸引和集聚全球創新要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營造良好外部環境。要強化智慧財產權的精準供給,著力打通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堅決打擊惡意訴訟和不正當競爭,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構建有利於產業技術發展的新生態新體系。
燃「智力驅動」引擎,促人才生態近悅遠來。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建立人才智力引進開發評價體系,合理配置投入產出、社會效益、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各項權重,不唯論文、不唯票數、不唯職稱、不唯資歷評價人才,準確掌握成果多少、貢獻大小、效益高低,客觀反映人才的社會價值,做到不看文憑看水平、不看唱功看做功、不看時間看業績。要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拓展選人用人視野,重點抓好領軍拔尖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企業家精神,下功夫培育工匠精神,以政策吸引人,以事業留住人,以機制鼓勵人,加快形成規模宏大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要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對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服務保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
作者:夏浩然 山東省高密市委組織部
責編:趙一頔
校對:張慕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