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夜闌臥雨
責任編輯 | 柳葉叨叨
前不久,一則新聞曝光——
浙大一院精神專家指出,疫情結束後,人們的心理問題或將出現「井噴」。
而這,是長期壓抑、持續遭遇外界壓力的結果。
一位哲人曾說:
災難有時不僅來自於外界,也來自我們的內心。
因為疫情,我們的生活秩序被打破,宛若困獸,待在屋子裡整整兩個月。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長達兩個月的戰爭中,我們失去了太多。
疫情結束,不是一場戰爭的勝利,而更可能是一次新災難的誕生。
疫情結束後,一部分人會被無助感包裹,一遍遍回味悲傷,重複回憶逝去的親人與美好的曾經,甚至沒有辦法掙脫,演變成心理疾病。
如果堅持不下去,等到春暖花開那天,請一定要去這三個地方看看。
火車站
關於離別,作家龍應臺這樣說過——
我漸漸懂得,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是今生今世目送他的身影漸遠。
人生在世,我們總要與親人朋友離別,成為彼此生命中的匆匆過客。
火車站,是離別的代名詞。
2010年,我人生中第一次出遠門,去外地參加作文比賽。
雙肩背的帶子勒得我的肩膀生疼,每走一步,書包裡的玻璃水瓶和罐頭都傳來沉悶的撞擊聲。
跟著學校的大部隊,走進檢票通道。出於對前方的迷茫,我下意識往後轉了下頭。
母親就站在檢票通道外,她的眼神看過去如水般平靜。
一個星期後我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把證書展示給她看。
母親的手摸了下證書上燙金的字體,臉色看過去有些失意。我後來才知道:那天我轉身向前,她很快就哭了。而我一直以為她的鼻子紅了是被凍的。
在她的心裡,我長大的證明不是這張紅豔的證書,而是不再留戀她的目光、學會了向前看。
人生,總要分離。
17年春節,一位記者在火車站拍下了很多珍貴的畫面:
火車即將開遠,站在站臺的女生送別將要離去的親友,她攥著親友的手,捨不得放下,臉上滿是淚水。
一對年輕的戀人即將分離,隔著玻璃車窗,女孩臉上擠出微笑,比著「耶」想要安慰似乎惆悵的戀人。
一個年輕的父親要送走自己的孩子,他站著不動,凝視著一窗之隔的孩子,仿佛要把她刻進自己的眼裡。
一對夫妻並沒有離別的悲痛,他們深情款款,臉上帶著微笑,隔著窗戶擊掌。
《慶餘年》曾說,我們每個人終將分離,但我們終將會在另一個地方相遇。
疫情過後,我們總要習慣分離。把離開的人暫時視作生命中的過客吧,擦乾眼淚,心平氣和地朝前。
人生註定是兜兜轉轉的巧合和命中注定的聚散,向前走,我們總會再相遇。
凌晨四五點的菜市場
知乎網友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他的父母是賣菜的小商販,每天抹黑起床,躡手躡腳地生怕嚇醒孩子。為了節省時間,常常吃開水拌剩飯。
因為吃冷飯,母親得了腸胃炎。有一回收到了一張50的假鈔,氣得連飯也不吃,狠狠地扇自己的巴掌——
50塊,是他們一家四口一星期的夥食錢。
生活,你為什麼這麼難?
南昌一位記者夜訪過凌晨的菜市場:喧鬧,疲憊。賣魚的小販為了供女兒上學,手又腫又白,裂開了許多小細口。
因為手指長時間泡在水裡,甚至連彎曲也不能夠。可這個魚販認真地說道: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叫小韓,他是水產店的夥計。凌晨四五點,別的年輕人在睡覺,他卻在打工賺錢。
防水圍裙、膠鞋是他的必備用品。紅色的圍裙上還粘著魚鱗,半大小夥子,早已習慣每天在潮溼中工作。
小韓說,他今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好好睡一覺。他已經很多年都沒有睡過囫圇覺。
「人,總要混口飯吃嘛!」
凌晨的菜市場,最火的永遠是做水產的。因為這個時候魚剛送過來,新鮮。
許多水產人開玩笑說,自己是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活鮮運輸,路上稍不留神,就會全軍覆沒。」
那一車的魚不只是海鮮,更是一家人的命運。
我曾見過一個四十歲的男人跪在輪胎前孩子般哭泣,無他,他辛辛苦苦運來的魚都死了,微薄的利潤化成了泡沫。
他也許是一個孩子的父親,是一個小家的頂梁柱。
哭過之後,抹乾淚,又重新幹起了活——
無論發生了什麼,人總是要活的。
如果你見過凌晨四五點的菜場,那麼你足以解釋人生。
這裡的人生如螻蟻,卻活得頑強。生活很難,要吃的苦很多,可是我們依然要向前看。
醫院
作者唐一曾說,沒有任何地方,能像醫院一樣,折射出大千世界裡的人生百態。
前不久,微博上有一則令人唏噓的視頻:
一個醫生全身包裹著防護服,小心翼翼地給病人餵水,病人喝了兩口,竭盡全力地喊道,「等會兒再喝。」
水還沒涼,人卻走了。
畫面的最後,是醫生捧著臉哽咽的樣子。
醫院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更需要我們向死而生。
非虛構平臺「在人間」講述了武漢女生倩倩在醫院失去母親的故事。
當她趕到醫院時,媽媽還有體溫。耳邊是哥哥大聲的喊叫:「還有心跳,醫生,還有心跳啊」。
沒有一個人可以接受親人無辜離去的事實,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接受。
疫情統計裡的死亡3000人,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人死了這件事重複了3000次。每一個人都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他們都有朋友,家人,都在這個世界上用力的地活著。
倩倩的爸爸感染了,倩倩的哥哥也感染了。身體出現了一點不適狀態的嫂子情緒激動地對她說:如果我們家5個大人都感染了,孩子怎麼辦?
當她失去信心時,感染的家人,唯一的期盼是希望健康的人可以好好活著。
在疫情中,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的丈夫沒有床位,待在家裡將要離開時,溫柔地撫摸了妻子的臉說:等我走了,你一定要找到一個比我更愛你的人。這樣我在天上也才會幸福。
只要我們記得那些離開的人,他們便沒有真正的離開我們,只是換了種形式陪伴我們。
我們努力地活著,放過自己,也是對逝去的親友最好的紀念。
作家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人的頭上,便是一座山。
面對災難,我們放棄希望,不想振作自己。可是災難總有過去的一天,我們終會迎來春暖花開。
人生短暫,一如茫茫大海上的蘆葦般渺小。
比起緬懷過去的悲傷,我們更應該放眼未來的幸福。
這不只是更好的抉擇,也是逝去之人的期盼。
去更好地生活,擁抱未來,去鼓舞自己,生活再難,也要朝前看。
排版:燕子
校對:華子
再純的爺們兒,也希望變得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