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B端產品的體驗設計方法——角色全景圖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隨著B端產品需求量與日俱增,B端市場的春天也逐漸到來,在這過程中B端體驗設計變得越來越受到重視。面對挑戰,設計師的設計思路該是怎樣的?本文作者對 B 端產品體驗設計方法——角色全景圖展開了分析說明,供大家一起參考和學習。

01 研究背景

1. ToB產品的發展正在帶動體驗設計訴求

近年來湧現了不少優秀的B端產品,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好的設計對產品的增益。對於CRM、ERP、工單平臺這類複雜工具類系統,人們不再只是追求功能基本跑通、界面是否好看,也開始關注產品是否清晰好用、能否快速上手、能否降低人工勞動、能否提升工作效率…

對於前者,不少團隊通過「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來解決一致性、美觀度、可用性、開發效率等問題。而對於後者,如何讓B端產品更貼合使用者的工作場景和體驗訴求,也成了設計師日益關注的重心。

2. 個人賽與團體賽的差異

在C端產品中,設計師與用戶離得近,更容易與用戶共情。我們可以用各類定性方法挖掘用戶場景,用業務數據來分析轉化漏鬥。

而在B端產品中,設計師需要面對複雜多樣的利益相關者、盤根錯節的業務流程。而且不同階段的B端產品,它的數據完備性也有所差異,例如一些從0到1、僅供內部運營人員使用的後臺系統就沒有豐富數據或者完整的行為埋點。

賽制差異

就像個人田徑賽和團體接力賽,個人賽制僅需要關心單個運動員如何突破他自己的成績極限,而團體賽制就需要關心不同成員的實力水平、接棒順位和接棒配合等問題。因此原本C端很好用的研究方法就有些水土不服,需要設計師作出適當的調整和革新。

02 設計方法的借鑑與演變

我們對常用的體驗度量模型、用戶分析框架進行分析與研究,並在「職級評審系統」中進行應用實踐。

(1)HEART-GSM框架:以5個維度去衡量用戶體驗的模型框架,並根據維度拆解對應的業務指標。在剖析了模型的運用原理後發現,維度未必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業務方向去定義和調整。業務指標也是由定位好的方向目標進行拆解。那麼,在「職級系統」中就可以獲得如下解析:

職級系統的GSM分析(局部)

(2)TECH模型:由螞蟻金服團隊提出的企業級產品度量模型。在它四個指標中我們找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核心:角色的任務成功率,通過體驗地圖描繪系統角色的核心任務流,從中測評系統對角色的效率、體驗影響。

(3)CES客戶費力度:用來描述客戶需要花費多少力氣來達成他的任務目標。比起滿意度而言,費力度更能直觀反應工具類產品的使用體驗,避免出現「我很滿意,產品不好用」的尷尬。

綜合分析後,我們漸漸發現了苗頭——或許可以織一張三維畫布,在業務方向的基礎上建立流程、角色、費力度之間的聯繫。於是,我們打算從這三個角度,復刻每個角色任務歷程(線下、線上、系統載體、信息傳遞),度量其任務費力點,洞察他們與系統效率之間的關係。

職級系統的體驗分析框架

03 建立「角色全景圖」

經過前期的研究和分析,我們明確了業務目標、評估訴求、流程場景、核心任務角色等幾類要素,接著需要對系統每個角色的任務和對應的費力度評估進行梳理。

1. 角色任務梳理

根據業務流程,我們劃分了從募集評委到申訴環節等8個業務階段。在此基礎上我們採用頭腦風暴、定性訪談的方式,逐步完成了五類角色任務流程的採集與布點。

角色任務節點梳理

為了更高效地梳理任務泳道,我們定義了任務流程的兩個關鍵基準:

任務節點:推動流程往下進行的節點才做記錄。而任務之內的個人操作、細分任務都不做節點拆分,為的是抓住關鍵流程,呈現成功路線。交棒時刻:複述用戶在完成任務後向他人、向系統傳遞信息的動作內容。我們發現在線下遞交材料、或系統任務提交過程中有時間交錯的情景,因此單獨剝離交棒時刻,為的是復刻用戶的信息傳遞過程。在此之上,融入了業務目標,明確標記角色任務所運用的載體、方式、工具,以便梳理系統線上化率。

2. 角色任務下鑽評估

在獲取每類角色的任務泳道之後,我們可以針對性地進行體驗下鑽——評估任務節點的費力度與任務內容等問題。因為在梳理環節掩蓋了節點之內的角色使用體驗。下鑽評估是為了更好地補足角色任務細節,了解到單個角色的任務影響因子,從而建立更全局的體驗認知。

角色體驗下鑽評估

實操過程中,系統的任務節點可能會有幾十上百個。此時未必追求面面俱到,可以通過角色的代表性人物,定位關鍵任務節點,然後再用定性+定量的方式下鑽研究,獲取該節點處所反應的費力度、問題分布、任務強度特徵。接著可以用可視化的方式表達任務節點的費力度等級、角色體驗評估內容,然後匯總成角色全景圖。

角色全景圖合集

04 進行「全景圖」觀察

在完成了全景圖的梳理和繪製之後,我們便可以俯瞰全局,獲取系統性的設計洞察。

1. 任務點觀察

前期設置的任務節點、交棒時刻、動作載體,均是為了觀察者能夠進行閱讀、統計和觀察。通過節點信息可以了解到整個系統流程的任務內容和信息傳遞方式。

匯聚提煉後,我們梳理出全部的角色觸達場景池,挖掘了21處信息互動節點,比原計劃落地的功能多了18處,彌補了單向研發過程中的盲點,為後續的迭代指明了優化方向。

任務點觀察

2. 任務面

根據角色泳道的下鑽評估,我們可以看到用戶的費力等級分布,關注任務點相連的上下遊鏈路和系統流程,從立體的角度找到改進空間。

例如,職級系統需要實現上百場評審活動的場次分配,關聯著組織者、評委、參評人和主管等多位角色的時間地點安排。系統在完成了自動化的場次分配之後,還需要組織者口頭確認評委們的時間安排,以保障評審正常進行。

在這任務下鑽過程中,發現組織者需要在這環節需要承擔很多人力成本,任務量大、耗時多、溝通過程反覆低效,系統在這流程階段中還存在需要改進的空間。因此我們可以改進組織者的場次分配方式,建立評委的信息回複流程,從而實現效率的提升。

還有很多類似的觀察幫助我們找到了系統改進方向,在此不一一枚舉。而且全景圖不僅幫助了設計師,還同樣幫助了上下遊的合作夥伴,讓項目成員對整個系統的流程體驗有了統一的共識。

05 寫在最後

回歸出發點,我們希望通過角色全景圖,讓設計師能夠在B端複雜系統中建立全局業務感知,從而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而這方法還只是初始版本,具體的適用範圍、操作方式等還需要更多的實踐來檢驗,我們也開始在其他項目中運用此項方法,後續可以期待更新的研究結果。

總的來說,角色全景圖本質上還是源自常規體驗地圖、服務藍圖的演變。無論是何種可視化圖表,都是以某種方式表示價值創造。如今To B領域愈發蓬勃發展,更需要我們以一種建設性的全新視角去重新認識已知的方法體系。

作者:蔡陽明,互動設計師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蔡陽明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設計研究院|探究B端產品的體驗設計方法——角色全景圖
    近年來湧現了不少優秀的B端產品,讓人們開始意識到好的設計對產品的增益。因此原本C端很好用的研究方法就有些水土不服,需要設計師作出適當的調整和革新。 02 設計方法的借鑑與演變 我們對常用的體驗度量模型、用戶分析框架進行分析與研究,並在「職級評審系統」中進行應用實踐。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
    同時,結合本人在B端和C端產品領域裡的設計經驗,從八大維度聚焦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全面系統地幫助B端產品設計師,深刻理解和認識B端產品全貌,並掌握一套可習得可復用的B端產品從0到1的通用設計方法。從事B端產品設計的設計師,通常有哪些問題呢?筆者分別選擇全球和國內使用率最高的搜尋引擎Google和百度,輸入相同的關鍵詞「B端產品」,分別得到如下圖所示的檢索結果。
  • B端產品設計:用戶角色權限系統設置
    本文首先對B端產品的用戶與需求進行了解析,進而利用RBAC模型做了權限劃分,並做了詳細的案例分析。在做過了一些B端產品後,就會發現所以B端端產品有很多共同的部分,比如系統設置裡的用戶角色權限以及基礎信息的維護,雖然B端產品可能業務不一樣,產品服務的人群、產品價值不一樣,但是用戶體系卻是每個系統必不可少的。1.
  • 以C端產品思維和方法做B端產品?
    而相對的,非經驗總結的定式化方法,就那麼幾種。B端產品經理,則更加注重定式化的方法。特別在各類需求的分析上,C端產品經理主要依賴經驗和「想」,B端產品經理則需要嚴謹的使用各類業務分析方法。是不是感覺C端產品經理和B端產品經理的思維和方法不太相容?所以,本文重點是,如何在B端產品的建設中,融入C端產品設計的思維和方法。或者說 ,C端產品的思維和方法,能為B端產品帶來什麼樣的借鑑價值。
  • B端產品設計:從產品角度談「軟體模塊化設計」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版本迭代速度加快,開發部門越來越需要一個專門負責解讀用戶需求、研究用戶體驗,並將需求整理後傳遞給開發人員的職能角色。產品經理自此才逐漸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重要角色。產品經理與程序猿之間的這些淵源,決定了產品經理需要了解一些類似軟體架構設計理念,或者是邏輯嚴謹的思考方式。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
    編輯導語: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靠指標進行判斷,在B端產品中也是如此,指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和推理,特別是對平臺和業務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B端產品的指標設計思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指標,我們都知道其作用在於將定性的事物轉換為可測量的數量,將解題的思路從語文變為數學。
  • 「產品分析」B端和C端產品設計有哪些差異?
    當然,想從C端設計快速切換到B端設計,或是從B端設計快速切換到C端設計並非易事。因為C端和B端產品設計存在較大的反差。其商業屬性、產品定位、目標用戶、設計表達、業務流程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聊聊B端和C端產品設計的差異性。
  • B端產品與C端產品建設流程的區別
    來源/ goYangKun 楊堃編輯/ jennyB端產品和C端產品建設流程對比從圖中可以看出,B端和C端產品的建設流程很大不同,具體體現在如下方面。設計起點不同進行產品設計之前都需要進行調研,這是設計的起點。因為B端和C端產品的定位、目標完全不同,所以兩者的設計起點不同:B端產品是為了解決業務問題而設計的,設計的起點是進行業務調研,研究業務問題。
  • To B產品體驗設計中,UI視覺真的不重要了嗎?
    那麼我相信所有從事to b行業的朋友可能多少也有這種感受,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有提到過,to c產品是現實生活的映射,to b產品更多是一個線上工作檯的,一個是生活,一個是工作;為了便於理解,我姑且把UI視覺設計的價值狹義的限制在感性訴求層面吧。
  • 聊聊C端轉型B端產品那些事
    PC端都有;在產品設計層面,B端更加簡潔和集中,模塊化設計較多,而C端則百花齊放,交互體驗會有很多花裡胡哨的設計,也會有很多趣味好玩的場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遊戲、電商、短視頻等產品形態,頁面設計非常的豐富,B端則很多可能都是性冷淡,配色單一的設計,更多的是提升產品的效率;在盈利模式上,B端主要有2種,一種是純內部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另外一種則是面向企業用戶收費,定製或者年費等方式,客單價較高『』而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確定用戶使用流程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能夠對各個角色的日常業務進行支持,在梳理的時候儘量完整,不要遺漏,也是為了後面梳理每塊業務功能點清單以及定義優先級做好準備工作。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筆者就不細說了。
  • B端產品設計3大流程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
    本文介紹了B端產品設計的三個流程圖:業務流程圖、功能流程圖、頁面流程圖,與大家分享!B端產品往往涉及複雜的業務關係和場景,線下業務一般會涉及到採購、銷售、物流、財務、人力、倉管等多個不同的部門和角色。如何用產品支撐B端業務落地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要求產品經理既要有對宏觀的把控能力,又要有對細節的專注力。B端產品設計分為業務問題診斷、產品整體方案設計、產品細節方案設計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藉助不同類型的流程圖來幫助我們釐清思路。一、業務問題診斷:業務流程圖1.
  • 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
    而大眾眼中的微信、抖音、支付寶,這類就是To C的產品,可以面向單個的個人進行使用和操作,獨立完成體驗的APP產品就是直接的C端產品。Section 2為什麼要有B端產品呢?使用方式區別:B端用戶主要是工作場景,特點在於相互協作,涉及多方角色,對應不同的權限和功能,最終完成整體工作。比如員工提交的報銷審批系統就需要各部門審批,那不同部門看到界面也不同,權限管理也不同,B端產品設計者就得考慮不同場景下的用戶參與情況,考慮多項功能的整合嵌套。
  • 經驗總結:B端產品的數據權限設計
    上一篇給大家介紹了「功能權限」設計,本篇主要介紹「數據權限」設計,做B端用戶中心近半年,從一頭霧水到產品上線,總結出來一些經驗,希望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幫助。「功能權限」控制的是用戶登錄系統後能看到哪些模塊,操作哪些按鈕;而「數據權限」控制的是用戶能夠看到的數據範圍。
  • 一文講透B端產品/C端產品、SaaS/PaaS/IaaS的區別
    本文分析了C端產品和B端產品的區別以及SaaS、PaaS、IaaS、本地部署的區別,與大家分享!有時候會被問起B端產品和C端產品有什麼不同?什麼又是SaaS產品?筆者主要從受眾對象、承擔任務、使用場景、變現方式、產品特點、部署方式、依賴運營度、設計重點七方面進行了對比,如下圖:1. C端產品受眾對象:個人用戶(Customer),主要是終端消費者。承擔任務:流量的獲取和轉換。
  • B端產品設計:如何用場景需求清單梳理場景?
    案例一:小王是一個HRM方向的產品經理,在基礎團隊協作模塊上,用戶反饋想要考勤功能,小王沒有多加思索,立刻著手畫原型圖,然後內部評審,接著推進開發。功能上線後,卻收到了大量的負面反饋,原來小王設計考勤的打卡時間沒有考慮具體場景,忽略了時間規則,很多用戶在凌晨下班以後可以直接打下一天的考勤,很多客戶公司的考勤數據混亂。
  • 對比C端產品,B端產品如何做需求分析?
    消費級產品普遍是先有產品,才會吸引用戶,帶來收入。因此C端產品經理在開發一款產品前,要考慮清楚產品的商業模式,包括產品的目標用戶的需求及使用場景,推廣模式及產品的盈利模式,調研市場空間及競品情況,避免開發出沒有市場的產品。而B端產品與消費級產品不同,B端產品會基於一些通用的組件,根據客戶特有的需求再定製化開發一部分功能,此類產品一般是先籤署了訂單合同,再進行產品設計。
  • 讓數據更美,B端圖表視覺設計思考
    編輯導讀:在B端可視化中,往往會涉及到圖表設計,它能夠更直觀地展現數據,洞悉數據背後的真相。但是,很多人在工作中對圖表的設計並不了解。本文作者基於自身工作經驗,梳理了一些圖表設計的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隨著大數據的興起,數據價值的不斷挖掘,圖表作為數據呈現與分析的有效手段,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B端產品權限設計,別踩了坑才想起我
    我們都知道,B端用戶不是一個個體,是由一群個體構成的組織,那這個組織裡面就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角色,比如說財務、運營、倉庫管理員等等。老闆作為最高管理者,擁有所有的操作權,但下面的員工,不可能把所有操作權都開放給他。所以權限就應運而生,這也是B端產品中不得不做的一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