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縣玉田鎮覺鐵村村醫張榮蘭,28年如一日,甘當村民健康「守門人」,用點點滴滴的真情和奉獻,為脫貧攻堅,健康扶貧儘自己力量,贏得了父老鄉親的好評,也多次得到各級各部門的高度評價。
1992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張榮蘭從甘洛縣職業高中畢業,當時她看到家鄉覺鐵村缺醫少藥、農民看病難的狀況,便下定了學醫行醫、為民除疾的決心,她毛遂自薦,找到村「兩委」,順利成了一名光榮的鄉村醫生。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姑娘回村裡當上了「赤腳醫生」。
與病魔鬥爭 從未放棄健康「守門人」
覺鐵村是玉田鎮較為偏僻的一個行政村,全村1078口人分散居住在4個自然組。剛背上藥箱時,那是真正的「赤腳醫生」,沒有任何的代步工具,出診全靠步行。通訊全靠傳話。2016年以前,這裡的通村路主幹道路面坑坑窪窪,「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通組入戶路更不用說。白天行走都很艱難,到了晚上更是難上加難。有時急診,病人家屬跑步來叫,她再和來人一塊連走帶跑的去,不知摔過多少次跤。但是,村民的健康是張榮蘭的牽掛,行路難等困難絲毫沒有阻擋她為村民服務的腳步。時間長了,全村誰家有什麼慢性病人,誰家孩子何時接種何種疫苗,她的心裡都有一本清帳。
1992年到2013年期間,張榮蘭的生活是「痛並快樂著」的,日子平淡而充實。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3年10月的某一天,張榮蘭感到身體不適,她趕到彭山縣人民醫院檢查,被查出子宮肌瘤,就進行了子宮次全切手術。2014年10月的一天,她感覺身體還是沒有好轉,便直接到四川省腫瘤醫院進一步篩查,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晚期。說到這件對於張醫生來說刻骨銘心的事情,她說:「當時醫生都不願意醫我了,好像天要塌下來,感覺很絕望。」
堅強的張榮蘭,不輕易被病魔打敗。家人沒有放棄治療,她積極配合醫生化療7次,放療32次。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張榮蘭的病痛,常人是無法想像的。
老天開眼,好人有好報。2015年7月20日,她奇蹟般基本康復出院。張榮蘭說:「先是2個月複查一次,後面是半年複查一次,現在一年複查一次。我從鬼門關走一趟回來過後,看開了很多,更加珍惜生命,關心他人的健康。」 這年,她還取得了鄉村醫生資格證書,「赤腳醫生」從此光榮「轉正」,真可謂「雙喜臨門」。2017她借錢到涼山衛生學校苦讀了兩年,2019年在全縣公開招考村醫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名村醫,2020年7月獲得「(鄉村醫生)農村醫學專業」中專畢業證書。
守住醫德 留下好口碑
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講醫德。在幾十年的村醫生涯中,張榮蘭不為金錢所動,更沒有因錢而喪德。雖然工資從90年代的每年50元到後面每年3000元,她始終堅守醫德,沒有讓村民多花一分冤枉錢,更沒有收過一分昧心錢。對村裡的「五保戶」、孤寡老人、貧困戶,他經常上門義務為他們測量血壓、血糖,普及健康知識,隨訪看病從不收費。
大明組的孤寡老人鄭萬福是張榮蘭重點關注的一位高血壓患者,他的血壓一直都在150—170多,2019年的一天,這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上,幸好被張榮蘭及時發現,進行常規搶救後送醫院,才救回來老人的命。
預防接種,常見慢性病的隨訪,計生工作的指導,孕婦保健指導,HIV患者的藥物發放和思想引導……這些都是張醫生的日常工作,她不是在村裡入戶隨訪,就是在鎮衛生院開會、報送信息材料,每天忙的不亦樂乎。
長期以來,在為村民診治疾病的同時,張榮蘭還認真做好公共衛生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張榮蘭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天給20多名返鄉「居家隔離」人員上門監測體溫,送物資、藥物,及時將信息反饋給鎮中心衛生院,每天早出晚歸奔走在疫情防控路上。這兩年,張榮蘭深入貧困戶家中宣傳健康扶貧政策,積極幫助貧困戶辦理慢性病門診手續,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努力。
每每提到張醫生,覺鐵村每個村民都豎起大拇指。她的堅強給予村民力量,她的付出守護了村民的健康。
有人說張榮蘭傻,但她認為這是對的。她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照顧好家庭,愧對家人,但我看到村民都健健康康就心滿意足了。」(爾古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