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張榮蘭:村民健康「守門人」

2020-12-18 兄弟影室

甘洛縣玉田鎮覺鐵村村醫張榮蘭,28年如一日,甘當村民健康「守門人」,用點點滴滴的真情和奉獻,為脫貧攻堅,健康扶貧儘自己力量,贏得了父老鄉親的好評,也多次得到各級各部門的高度評價。

1992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張榮蘭從甘洛縣職業高中畢業,當時她看到家鄉覺鐵村缺醫少藥、農民看病難的狀況,便下定了學醫行醫、為民除疾的決心,她毛遂自薦,找到村「兩委」,順利成了一名光榮的鄉村醫生。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姑娘回村裡當上了「赤腳醫生」。

與病魔鬥爭 從未放棄健康「守門人」

覺鐵村是玉田鎮較為偏僻的一個行政村,全村1078口人分散居住在4個自然組。剛背上藥箱時,那是真正的「赤腳醫生」,沒有任何的代步工具,出診全靠步行。通訊全靠傳話。2016年以前,這裡的通村路主幹道路面坑坑窪窪,「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通組入戶路更不用說。白天行走都很艱難,到了晚上更是難上加難。有時急診,病人家屬跑步來叫,她再和來人一塊連走帶跑的去,不知摔過多少次跤。但是,村民的健康是張榮蘭的牽掛,行路難等困難絲毫沒有阻擋她為村民服務的腳步。時間長了,全村誰家有什麼慢性病人,誰家孩子何時接種何種疫苗,她的心裡都有一本清帳。

1992年到2013年期間,張榮蘭的生活是「痛並快樂著」的,日子平淡而充實。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3年10月的某一天,張榮蘭感到身體不適,她趕到彭山縣人民醫院檢查,被查出子宮肌瘤,就進行了子宮次全切手術。2014年10月的一天,她感覺身體還是沒有好轉,便直接到四川省腫瘤醫院進一步篩查,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晚期。說到這件對於張醫生來說刻骨銘心的事情,她說:「當時醫生都不願意醫我了,好像天要塌下來,感覺很絕望。」

堅強的張榮蘭,不輕易被病魔打敗。家人沒有放棄治療,她積極配合醫生化療7次,放療32次。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張榮蘭的病痛,常人是無法想像的。

老天開眼,好人有好報。2015年7月20日,她奇蹟般基本康復出院。張榮蘭說:「先是2個月複查一次,後面是半年複查一次,現在一年複查一次。我從鬼門關走一趟回來過後,看開了很多,更加珍惜生命,關心他人的健康。」 這年,她還取得了鄉村醫生資格證書,「赤腳醫生」從此光榮「轉正」,真可謂「雙喜臨門」。2017她借錢到涼山衛生學校苦讀了兩年,2019年在全縣公開招考村醫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名村醫,2020年7月獲得「(鄉村醫生)農村醫學專業」中專畢業證書。

守住醫德 留下好口碑

做人要講人品,行醫要講醫德。在幾十年的村醫生涯中,張榮蘭不為金錢所動,更沒有因錢而喪德。雖然工資從90年代的每年50元到後面每年3000元,她始終堅守醫德,沒有讓村民多花一分冤枉錢,更沒有收過一分昧心錢。對村裡的「五保戶」、孤寡老人、貧困戶,他經常上門義務為他們測量血壓、血糖,普及健康知識,隨訪看病從不收費。

大明組的孤寡老人鄭萬福是張榮蘭重點關注的一位高血壓患者,他的血壓一直都在150—170多,2019年的一天,這位老人突然昏倒在地上,幸好被張榮蘭及時發現,進行常規搶救後送醫院,才救回來老人的命。

預防接種,常見慢性病的隨訪,計生工作的指導,孕婦保健指導,HIV患者的藥物發放和思想引導……這些都是張醫生的日常工作,她不是在村裡入戶隨訪,就是在鎮衛生院開會、報送信息材料,每天忙的不亦樂乎。

長期以來,在為村民診治疾病的同時,張榮蘭還認真做好公共衛生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張榮蘭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天給20多名返鄉「居家隔離」人員上門監測體溫,送物資、藥物,及時將信息反饋給鎮中心衛生院,每天早出晚歸奔走在疫情防控路上。這兩年,張榮蘭深入貧困戶家中宣傳健康扶貧政策,積極幫助貧困戶辦理慢性病門診手續,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努力。

每每提到張醫生,覺鐵村每個村民都豎起大拇指。她的堅強給予村民力量,她的付出守護了村民的健康。

有人說張榮蘭傻,但她認為這是對的。她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照顧好家庭,愧對家人,但我看到村民都健健康康就心滿意足了。」(爾古阿木)

相關焦點

  • 白沙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村醫當好健康守門人
    ……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志道村衛生室,47歲的村醫符建元在耐心地為病患診療並開出藥方。 這間約50平方米的衛生室裡,聽診器、血壓計、診療床等常規醫療設備齊全,且配備了診療室、藥房、資料室等。作為志道村唯一的村醫,符建元已在村裡為鄉親們提供診療服務20多年,受到村民信任。 符建元年少時因一次意外右眼失明。
  • 東安村醫「夫妻檔」成為村民健康「守護神」
    紅網時刻永州12月8日訊(通訊員 唐孟明 何麗)東安縣井頭圩鎮上大村、嶺觀村兩個省級貧困村的村醫「夫妻檔」唐君華、伍豔芳,兢兢業業從醫20年,夫妻倆攜手奮戰在「健康扶貧」第一線,用奉獻、責任和堅守,成為了村民健康的「守護神」。
  • 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
    疫情期間,杜海程(右二)為返鄉人員上門測量體溫(資料圖) 王榮貴 攝 中新網宜昌12月13日電 題:湖北興山一村醫紮根深山30年:當好「健康守門人
  • 「第一村醫」田慧:做村民的貼心小棉襖
    宜君縣哭泉鎮南塔村「第一村醫」田慧一邊接著電話一邊忙碌地收拾手中的醫療器材,還沒來得及打個照面,她便提著醫療箱匆匆離開了,走進南塔村衛生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這一幕。近年來,為進一步強化農村衛生健康工作力量,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市衛健委選派了30名「第一村醫」深入一線,紮根基層,用愛和責任澆築起群眾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南塔村的「第一村醫」田慧就是其中一員。
  • 臨港區: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當好健康「守門人」
    醫療衛生服務網,「兜」住健康,「網」住幸福!,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越織越密,呵護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幸福。10月30日,在草廟子鎮蔣家莊村衛生室裡,村醫賈帥一邊給前來看病的村民拿藥,一邊反覆叮囑著。因為經常幹農活,村裡不少老人有腰腿痛的老毛病,時常來村衛生室裡拿藥,提到「小賈大夫」,都會豎起大拇指。「小賈大夫人好,服務也好,每次來都會給我們量血壓,小病在村裡就能解決。」村民王炳花說道。
  • 「拐杖女村醫」28年守護村民健康
    28年女村醫拄拐行醫用行動守護村民的健康讓鄉親們花最少的錢把病治好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她都送醫上門甘做全村人的「健康拐杖」這個村有一位「拄拐醫生」今年50歲的謝厚芝,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林泉鎮海子社區的村醫。2歲時,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她下肢殘疾,只能用雙手支撐爬行。
  • 東風鎮衛生院:家庭醫生進家門 做好健康守門人
    後來,衛生院家庭籤約服務團隊和村醫多次上門開導,他才漸漸接受。今年5月,家庭醫生入戶走訪時,診斷顧文宣老人疑似白內障。隨後東風鎮衛生院為他安排了系列檢查,並派救護車送他到威寧縣人民醫院醫院眼科就診,確診為白內障,並得到了免費醫治。這樣的案例,在東風鎮還有很多。
  • 老百姓健康的守護者——記清鎮市「最美村醫」張吉蘭
    在村醫崗位上工作17年,由她陪產和轉診的孕婦和病人少說也有三四百人次;她積極宣傳國家醫療政策,本村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以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站好自己的崗位,為全村群眾保駕護航……她,就是清鎮市流長鄉馬郎村楊院衛生室村醫——張吉蘭,今年已經
  • 守護村民健康半個多世紀,甘肅鄉村醫生何世英——「我就要當好鄉親...
    何世英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村醫生涯,為附近幾個村近6000戶人家診療治病,一幹就是54年。 「我多走路,病人就能多休息」 不管走多遠,無論大小病,何世英都會上門診療,「我多走路,病人就能多休息。」何世英總這麼說。 在村裡,何世英既是全科大夫,也是婦產科醫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有產婦分娩,都是在自己家完成。
  • 他們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他們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2020-05-21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賦能「健康守門人」 菊梅春雨傳染病防治工程助力農村疫情防控
    鄉村醫生一直被譽為是農民的「健康守門人」。然而此次河北疫情,從確診患者的行動軌跡來看,頻繁可見「村衛生室就診」、「村診所輸液」、「自行服藥」等高頻詞彙,暴露出目前我國農村疫情防控能力和條件相對薄弱問題。
  • 平安養老險重慶分公司推進村醫項目落地山城
    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其中「村醫項目」計劃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為貧困地區升級1000個鄉村診所、培訓10000名村醫,通過為貧困地區輸入優質的醫療資源,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醫療健康水平。當「村醫項目」在全國各地不停落地生根之時,平安養老險重慶分公司作為山城當地「村醫項目」的牽頭公司,扛起了健康智慧扶貧項目推廣的重任。
  • 行走在鄉間小道的「健康衛士」|28年如一日,貴州「拐杖女村醫」謝...
    謝厚芝在入戶排查的路上青山綠水間,有一個白色的身影,拄著雙拐,走在去往村民組的水泥路上,雖然緩慢,但每一步都顯得十分堅毅果斷。   她就是當地有名的「拐杖女村醫」——謝厚芝。她用年復一年、夜以繼日的堅持,守護著海子社區2700多名村民。  戰「疫」一線:農民健康的「守門人」  「36.4度,你的體溫正常,這段時間儘量不要出門,有任何身體不適要及時聯繫我。」
  • 「我是個村醫,相比援漢醫生,我做的微不足道」
    縣裡是在1月23日組織召開會議的,要求我們村醫做好村裡返鄉人員的登記工作。健康界:登記當天就開始了?趙健強:對,當天就開始了。而且在微信群裡對村民們進行了緊急通知。健康界:出現了這次疫情,你害怕嗎?趙健強:不怕,我們哪敢說害怕,作為一名醫生,我們的職責就是在出現健康危機時擋在村民前面。好多醫生都去支援武漢了,他們才是偉大的,相比之下,我們做的微不足道。健康界:除了返鄉登記,村裡還做了哪些措施?
  • 疫情防控,小鎮村醫是道亮麗風景
    2月7日上午,在湖北返鄉村民盧永剛的家中,駐馬店市遂平縣石寨鋪鎮萬莊村村醫張墨柱一邊詢問,一邊給盧永剛及家人測量體溫。「體溫都正常,居家隔離期間千萬不要出門,同時也要做好防護。」臨走時,他再三叮囑。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每天走村入戶排查摸底,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消殺防疫,開展宣傳教育,已然成了張墨柱和村民們的「默契」約定。
  • 走遍高原鄉鎮 做牧民健康的守門人
    來自浙江的醫療援藏團隊,從無到有,在當地建起基層巡診、家庭醫生等制度,做起了當地牧民的健康守門人。 醫生病人「結對子」 不僅下沉到那曲的基層鄉鎮,胡忠軍們還在當地429個村居開展村醫培訓,帶著那曲同行們,推動醫療服務從「疾病診療」向「健康管理」轉變。 在那曲羅瑪鎮14村, 62歲的層措大姐和老伴聽說醫生要來上門,早早等在門口迎接。
  • 偃師市這個村衛生室獲「2020中國家庭健康守門人」光榮稱號
    村衛生室是農村衛生工作的網底,年年歲歲守候在鄉親們身邊的鄉村醫生是農民家庭健康的第一守門人。日前,偃師市翟鎮鎮劉佔朝和郭秋霞所在的翟西村第一集體衛生室喜獲國家衛健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頒發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守門人」光榮稱號,以表彰其在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家庭健康做出的突出貢獻。
  • 西寧地陷中黃衣救人者母親遇難,是當地唯一村醫
    據了解,張某是海東市化隆縣東風村唯一的一名村醫。當地村民表示,張某很關心老人的身體健康,大家知道她遇難的消息都很難過。據新京報此前報導,1月13日,西寧市紅十字公交站地面坍塌,一輛公交車陷入坑內。事發時,一名身著黃色衣服的小男孩勇於救人的行為引發關注。目前該小男孩身體已無大礙,其母親張某不幸遇難。
  • 威寧:「村醫夫妻」23年堅守,只為做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房子是新房子,村醫卻是老村醫。麼站鎮平原社區新村衛生室已經在平原社區行醫23年的防疫員王道琴、婦保員夏朝升是一對夫妻,1997年離開校園後,兩人就在這個村莊開始了自己的行醫生涯,從集市擺攤賣藥到成為平原社區的村醫,再到如今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好醫生,夏朝升夫婦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堅定執行者也是脫貧攻堅成效的見證者。
  • 村醫堅守抗疫一線:達力寨「安神劑」 老百姓「守護神」
    1月31日,農曆大年初七,瀘溪縣洗溪鎮達力寨村村醫楊林平正拿著溫度計為一對母女量體溫。楊林平在鄭孟林、孫碧萱母女家中量體溫。當天是楊林平連續來測體溫的第14天。這對母女是1月18日乘坐高鐵從武漢回老家過年的達力寨村村民鄭孟林、孫碧萱,也是村裡唯一一戶從武漢返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