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小時候我們以為,只要得到那個心愛的玩具,生活就會樂趣無限;少年時我們終於走進仰慕已久的高中,覺得更好的人生大門正向我們緩緩打開。
三年後,拼盡全力、放手一搏,終於如願拿到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們無需幻想,前途必定一路光明。人們常把考上一流大學看作是美好人生的金鑰匙。殊不知,大學只是人又一段人生旅途的開始,如何使用好這把鑰匙,全看自身。
高學歷保安
張曉勇,1991年長沙省理科高考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後,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校時的張曉勇也算是學院的風雲人物。清華人才雲集,要想同學們一提起名字就稱讚不已,背後得付出多少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努力。
大學是無數人夢想開始的地方,張曉勇也不例外。對於熱愛鑽研的他來說,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政府機關做學術,為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然而事與願違。1996年張曉勇畢業,正好趕上國家實行"雙軌"制度。
一方面國家依然對大學生進行分配,但分配的地點和工作不由學生自己選擇;另一方面,企業、機關可主動來學校招聘。張曉勇選擇進入廣州的一家日化企業。滿懷期待的他希望加入與自己專業相對口的部門,但培訓結束後,他卻被分到客服部門。五年後,學術夢想破滅和父親重病,讓張曉勇決定回到長沙。
返回家鄉的張曉勇事業依然毫無起色,幾經輾轉在馬王堆瓷器市場當上了保安。日子被柴米油鹽佔滿,偶爾回想起少年時的青雲之志,張曉勇都會記起小時候的某天,飯後他拿著碗筷去洗,沒想母親氣急敗壞地奪過碗,狠狠地摔在地上說:"大男人應該志在四方,不在鍋碗瓢盆。"
從畢業起,張曉勇再沒參加過同學聚會,好友兼同學問起近況,也只是撒謊掩蓋。"我不是懷才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
"比陳景潤做的更好"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16歲的劉漢清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當時中國的金屬行業的形勢開始有所起色,而熱處理方面的人才無疑極受企業青睞。正當所有人都認為劉漢清會沿著這條陽光大道平步青雲的時候,他卻做出了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翹掉幾乎所有專業課,抱著數學書埋頭苦讀,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大三的某天,劉漢清在圖書館裡讀到一篇徐遲的報告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這讓他開始對數學產生了無窮的興趣,並且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質數在自然數中的分布。他越研究越覺得樂趣無窮,甚至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只為爭分奪秒,"比陳景潤做的更好"。
對數學的痴迷幾乎讓劉漢清走火入魔。輔導員對他多次勸導,他也置之不顧。最終劉漢清因多門功課掛科未能拿到畢業證。然而這盆冷水並沒有澆醒劉漢清,在同學們都有了好工作的時候,他蝸居在老家埋頭演算哥德巴赫猜想,每月僅靠國家400元的生活補助勉強度日。
"我花不了什麼錢,一個月400元足夠了。"
名校畢業,生活卻接連受挫
1994年,伍繼紅被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錄取。兩年後,國家宣布不再包分配,畢業後的伍繼紅和同學們需自主擇業。由於專業冷門,加之性格沉悶,伍繼紅輾轉北京、廣東、天津三地求職,卻四處碰壁。
無奈之下,伍繼紅只好回到家鄉廣東,在教育機構、服裝廠和項目工程打零工以維持生計。幾年後,她與初中同學相戀並結婚。從那時起,伍繼紅便一直處於無業狀態,持續了17年。
5年後,丈夫出軌,帶著女兒離開,自己又有了身孕。這對伍繼紅來說無疑雪上加霜。沒了收入來源,家裡還有一個病重的公公。伍繼紅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急轉直下。
後來經人介紹,伍繼紅轉嫁給了鄰鎮鄧家。在鄧家,她的身體有所好轉,相繼生下5個兒女。一家九口僅憑丈夫一人打工和低保勉強度日。伍繼紅當年的大學輔導員聽說了她的經歷後感到十分震驚的同時,也想為伍繼紅做些什麼。經過校方努力,伍繼紅有很大可能重拾專業,回到人大檔案館工作。
超越自己,才能戰勝生活
白朗寧說:"生活是鍛鍊靈魂的妙方。"我們期盼一帆風順,卻不得不面對無數艱難險阻。生活可以很糟,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疾病、柴米油鹽,一樁一樁仿佛千斤重擔,硬是把生活攆成生存,世界絕望而暗淡。
但如果再堅持一會兒呢?就像筋疲力盡的淘金者,只要再往前挖一點點,金子特有的柔和亮光就能映入眼帘。情況不會永遠糟糕下去。破曉前是最黑時候,只要能熬過去,就能看見地平線上透出的光亮。
這三位畢業名校,卻過著與人們想像中相反的日子。同時代的劉強東、馬雲創造了商業帝國,他們的名字廣為人知。創業何其艱辛,他們毫不畏懼,乘風破浪。人生是一場博弈,無數人曾坐在我們面前。
有的人手握一副爛牌,卻硬生生殺出未來;有的人陽光道走慣了,路上一個石子兒都能拌一跟頭,摔倒了,沒想過再站起來。我們視許多人為對手,多年後才漸漸曉得,人這輩子,最應該與之抗衡的,除了命運,就是自己。古有西楚霸王破釜沉舟,淮陰侯背水一戰,皆無退路,唯有乘風破浪。
若能戰勝自己、超越自己,以前那些披荊斬棘的艱苦歲月便會成為勳章,由這些勳章積聚起的,會是一個全新的,無所畏懼的自己。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