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東地區而言,伊拉克和伊朗是美國的兩大「眼中釘」,就在前幾年,美國已經將薩達姆政權推翻,剷除了心中的一根肉刺,但伊朗似乎沒那麼好對付。和伊拉克相比,伊朗貌似更團結,不會輕易被美軍打敗,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美國找到對付伊朗的「狠招」,不知不覺就將伊朗的關鍵人物殺死。
伊朗軍方三號人物暴斃,「三叉戟」解散
最近,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襲擊身亡,兇手沒有留下任何證據,不過伊朗已經認定,此次暗殺事件的幕後黑手就是美國和以色列,伊朗還未對美以兩國實施報復,又一個噩耗傳來,伊朗軍方的「三號人物」——阿卜杜勒·拉斯奧爾·奧斯託瓦爾·馬赫穆德巴迪突然暴斃,號稱伊朗「三叉戟」的關鍵人物已經全部隕落。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猜測,一旦未來發生軍事衝突,伊朗很可能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對於馬赫穆德巴迪的死,各界說法不一,有伊朗媒體稱,「三號人物」是由於感染新冠肺炎才會暴斃,死亡的地點是伊拉克戰場,還有消息稱,他曾經受到生化武器的襲擊,身體承受力到了一定極限,肺部出現感染,才會客死異鄉的。無論是哪種病因導致的,他都稱得上是伊朗革命衛隊的靈魂人物,同蘇萊曼尼和海珊·漢達尼稱為革命衛隊「三叉戟」。
魯哈尼強硬表態,拜登低估了美伊的和解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的關鍵人物接連出事,一連串的事情不免讓人覺得蹊蹺,是否是美國有意操作?有人猜測,很可能是伊朗高層中暗藏「叛徒」,向西方通風報信,才會導致這樣的局面發生。攘外必先安內,目前,伊朗應該先整頓內部作風,否則還有可能被美軍利用。當初,薩達姆的百萬雄師都被美軍誘惑,幾乎成為空殼。
可以看出,美國為了阻止伊朗核計劃,使出渾身解數,但魯哈尼態度依然強硬,對美國表態:伊朗不會就其飛彈計劃進行談判,不會接受任何先決條件,隨著伊朗飛彈襲擊沙特境內,「復仇之錘」終於落下,看來拜登低估了美伊的和解難度。在對待伊朗方面,拜登原本想重返伊核協議,但美國對伊朗造成的損失太大了,想要復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