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是怎麼成為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的

2020-12-16 果殼網

42,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怎麼來的?

道格拉斯·亞當斯表示:「寫下這個數字的原因非常簡單。這就是個玩笑。答案必須是個數字,一個普通並且挺小的數字,所以我選了這個。」

本文是《關於道格拉斯·亞當斯的42個冷知識》,開頭那個問題的回答,就藏在裡面

01

1974年,亞當斯在《巨蟒劇團之飛翔的馬戲團》第42集中扮演一位被護士捅了的外科醫生,這是他第一次上鏡。

02

2001年5月9日,亞當斯去世的前兩天,國際天文聯合會將18610號小行星命名為「Arthurdent」,即《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系列的主角。

03

亞當斯和著名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的吉他手David Gilmour是好朋友,他還幫樂隊想出了1994年專輯的名稱:「The Division Bell(藩籬之鐘)」。

《藩籬之鐘》專輯封面

04

作為一名熱心的技術愛好者,亞當斯經常說自己是英國第一個購買麥金託什電腦的人。麥金託什(Macintosh),即蘋果公司出品的Mac,第一款在1984年發售。

1980年代中期,家中的道格拉斯

05

亞當斯用左手彈奏吉他,和樂隊Rock Bottom Remainders合作表演過幾次,這是個由史蒂芬·金等美國諸多作家組成的慈善搖滾樂隊。

中間是你們彈吉他的史蒂芬金大爺 by Micheal Dwyer/AP

06

美國版《生命、宇宙及其一切》中的不雅詞彙被和諧了。書中用「Belgium(比利時)」替換了「Fxxk」,美版的書中有說明在地球上,這個詞的意思是歐洲一個平坦的小國家,但在宇宙中,它卻是最具有冒犯性的詞彙。

07

亞當斯的英文全名是Douglas Nol Adams,作為一名敏銳的科學愛好者,他很得意自己姓名的首字母縮寫是「DNA」。1953年,他出生的後一年,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結構。

08

亞當斯曾經多次寫道,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話是:「年輕的樹懶是如此笨拙,以至於他們經常抓到自己的手腳而不是樹幹,然後就從樹上掉了下來。」

09

他曾說過自己非常喜歡「搭車客(Hitchhiker)」這個詞,中間沒有連字符或者空格。最初小說出版時寫法是不固定的,有「Hitch hiker「也有」Hitch-hiker「——直到2000年,亞當斯專門發聲明說「Hitchhiker」才是正確的。

10

亞當斯形容自己是個「激進的無神論者」,一定要加上「激進」這個詞,這樣人們就不會再問他是不是個不可知論者了。

11

著名科幻作家亞瑟·C·克拉克說,「不要恐慌(Don't Panic)」可能是亞當斯對全人類最棒的建議了。

12

為了回應那些關於42的神秘理論,亞當斯創造了「42之謎」,它首次出現在1994美版圖書的封面上。這個謎題包括了42個不同顏色的小球,意在讓解謎者們找到多種「42」在球體上代表的意義。

13

2001年,亞當斯去世兩周後,粉絲設立了年度紀念節日「毛巾節」,在每年的5月25號。

14

1994年,亞當斯參加了一次由環境保護組織「拯救肯亞蒙巴薩海岸犀牛」組織的長途跋涉,終點是吉力馬札羅山的山頂。跋涉者要在途中輪流穿著笨重的獨角犀裝扮服裝。

15

亞當斯和進化論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是好朋友。道金斯在2006年的暢銷書《上帝的錯覺》中這樣紀念亞當斯之死:「科學損失了一位益友,文學損失了一位大師,山地大猩猩和黑犀牛則失去了一位英勇的保衛者。」

16

他身高六英尺五英寸(約194cm),道金斯寫過:「他不為自己的身高感到困擾,也不因此而誇耀。這就像是他給自己開的一個玩笑。」

17

亞當斯曾和動物學家Mark Carwardine合作出版書籍《最後一眼(Last Chance to See)》,講述亞當斯和Carwardine穿過四個大陸探訪那些瀕危物種,比如印度尼西亞的科摩多龍,薩伊的北非白犀和中國的白鰭豚。亞當斯後來說《最後一眼》是他最喜歡的書。

18

他幫助開發了很多電腦遊戲,包括文字冒險遊戲《銀河系搭車客指南》,還有《Bureaucracy》《Starship Titanic(鐵達尼號星艦)》等等。《Starship Titanic》後來被巨蟒劇團的特裡·瓊斯改編成小說。

19

1983年,亞當斯和BBC的喜劇出品人約翰·羅伊德一起出版了名為《The Meaning of Liff》的幻想詞典。作者把它形容成一部描述「沒有合適詞彙來代指之物」的詞典。每個詞實際上都是一個地理位置,舉個例子,「duluth(明尼蘇達州的一座城)」就被解釋為「剛打到的計程車的氣味」。

20

英國幽默小說家P.G.Wodehouse(佩勒姆·G·伍德豪斯)是亞當斯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亞當斯把伍德豪斯的散文稱為「真正的音樂「。亞當斯和演員Stephen Fry是親密的朋友,他長期出演Wodehouse作品裡聰明且狡猾的管家Jeeves。

21

1979年,亞當斯成為了英國電視系列劇《神秘博士》的編劇,他為該劇寫過三集劇本。他還為《神秘博士》電影寫過劇本,名為《神秘博士和Krikkitmen》。電影到最後也沒有拍攝,但是劇本的主要劇情成為了他一部小說的基礎,即《生命,宇宙和一切》。

22

亞當斯和普洛柯哈倫(Procol Harum)樂團關係很好。據他自述,《宇宙盡頭的餐館》靈感就來自樂團的歌曲《Grand Hotel》。比如宇宙大爆炸這樣的娛樂方式。

23

亞當斯和約翰·羅伊德曾經籌划過基於《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改編的喜劇,內容是外星人和人類比賽來打破這些記錄。他們還計劃讓約翰·克裡斯在劇中出演聯合國秘書長。

24

1990年,亞當斯編寫並主持了一檔紀實節目「Hyperland」,描述了超文本的發展潛力。同年晚些時候,計算機科學家Tim Berners-Lee提出了名為「WorldWideWeb」超文本計劃,即「全球資訊網(www)」,也就是你此刻在用的東西。

25

第一個免費的在線翻譯器名為「AltaVista Babel Fish」,來源於亞當斯筆下的一種寄生型生物——巴別魚。當它鑽進耳朵的時候,就變成了宇宙通用翻譯器。亞當斯這樣形容巴別魚:「通過有效地移除不同文化和種族之間所有的溝通障礙,它比歷史上的任何發明創造都導致了更多的血腥戰爭發生。」

《銀河系漫遊指南》電影劇照

26

1999年,亞當斯成立了H2G2,一個在線協作指南網站,關於生命,宇宙和一切。它比維基百科還要早兩年,現在還能訪問。

27

亞當斯最初為BBC創作了一部科幻喜劇廣播劇《地球的終結》,由一系列結局為地球毀滅的不同故事組成。最後它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28

在成為著名作家之前,亞當斯做過很多奇怪的工作,比如雞舍清潔員工和保鏢。

29

著名的即時通訊應用Trillian名稱來源於《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30

1982年關於《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長篇電影構想產生,製片人Ivan Reitman開始運作,他想讓Bill Murray或者 Dan Aykroyd來扮演福特大老爺。

31

亞當斯的遺體連同他的毛巾一起火葬,他的骨灰安放在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

墳頭插滿原子筆,不是催稿,是作品致敬:「問題就是過去這些年來他買的所有原子筆最後都怎麼樣了……」 by August Schwerdfeger

32

1979年,《銀河系搭車客指南》成為了唯一一部被提名雨果獎的廣播劇,這是科幻界最有名望的獎項。當年它在「最佳戲劇表現獎」類別中惜敗於《超人》。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廣播劇珍藏版CD套裝裡附贈的小冊子

33

亞當斯42歲生日那天,被邀請在倫敦伯爵宮Pink Floyd的音樂會上進行現場表演。他在《Brain Damage》《Eclipse》兩首歌的演出中負責彈吉他。

34

他最煩的事情是被稱作「little dongly things」的東西越來越多,這個奇怪的名詞是說那種不可混用的電源適配器。如今很多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都將其統一在一個規範之內,除了亞當斯鍾愛的蘋果。

35

31歲的時候,亞當斯成為了金潘獎最年輕的獲獎作者,他後來又拿了兩次這個獎。金潘獎(Golden Pan award):由《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出版社Pan Books舉辦的獎,旨在獎勵銷量超過100萬的作品。

36

早在1983年,亞當斯就有了自己的電郵地址。

37

2004年的《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廣播劇重製版中,亞當斯扮演了Agrajag這一角色,這是個在巧合下被Arthur Dent殺死了幾百次又重新化身的角色。亞當斯在生前就錄好了自己這部分。

38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射電天文學實驗室和搜索地外文明學會(SETI),聯合進行「外星人望遠鏡陣列「計劃,旨在搜索地外智慧的電磁訊號。這一陣列設置了42臺天線,以此向道格拉斯·亞當斯致敬。

39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的第六本書經亞當斯的遺孀授權,由愛爾蘭小說家Eoin Colfer撰寫,它的故事從《基本無害》的結局開始。

40

「Douglas Noel Adams「的字母可以重新排列成「Saloon Muddle Saga(酒吧混亂傳奇)」。

41

亞當斯的女兒Polly Jane Rocket Adams參加了Tumblr上一項名為#culturecoach(文化指引者)的活動,她貼出了一部電影,一本書和一張專輯作為她的三個「文化啟蒙者」。其中一位是作家尼爾蓋曼。

42

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1993年,亞當斯表示:「寫這個數字的原因非常簡單。這就是個玩笑。答案必須是個數字,一個普通並且挺小的數字,所以我選了這個。什麼二進位啊13相關啊西藏僧侶啊都完全沒關係。我坐在桌旁,盯著花園想到了『我覺得42還行』,就把數字填了上去,就這樣。」「你就可以毫不困擾地把這個數字講給你的父母聽。」

via DOUGLAS ADAMS ARCHIVE

編譯自 www.csmonitor.com/Technology/2013/0311/42-facts-about-Douglas-Adams

作者 | Eoin O'Carroll

責編 | 蘇小七

編譯 | kinz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不存在(ID:non-exist-FAA),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42代表「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這是數學界的一大突破,由MIT和布裡斯託大學的數學家共同發現,他們以「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網頁標題,公布了這一成果。 人類第一次將42寫成了3個整數的立方和!當然,這個論題本身還沒有解決,下一個數字是114……」 有意思的是,兩位數學家公布這一結果的網頁標題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 宇宙終極答案「42」到底是什麼意思?超級計算機為我們揭曉答案
    42是一個簡單的數字,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在一些科幻愛好者的眼裡,42卻代表著宇宙的終極答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得不從一部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說起。在這部著名的科幻電影中,一個宇宙超級文明為了尋找能夠回答一切問題的宇宙終極答案,設計了一臺名為「深思」的超級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經過了長達750萬年的計算,最終給出的答案是「42」,但超級計算機說明這雖然是終極答案,但卻不是終極問題,如果想要得到這個終極問題,就要再製造另一臺更大的超級計算機。
  • 42:宇宙的終極答案?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42究竟是宇宙的終極秘密,還是小說家隨手寫下的數字,又或者只是科學家練手的玩具?或許真實的情況是,42其實只是一個難解的數字,但並不是什麼終極答案。「深思」運行了整整750萬年才計算出這個結果。
  • 宇宙時間軸展現了整個太空、地球、人類和生命的歷史
    宇宙時間軸宇宙的時間線展示了其確切的形成時間和一個大概的結束點。斯洛伐克的平面設計師馬丁·瓦基奇繪畫出了宇宙時間線的圖像。這個圖表涵蓋了138億年的時空,並描述了未來100億年內的宇宙將會是什麼樣的。這意味著在宇宙走向終止的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看見空間、地球、人類和其他生命的走向。
  • 漫威的宇宙長老有多厲害?擁有不朽生命的他們,掌控著一切
    對於漫威的宇宙長老,不少影迷可能沒什麼印象。確實,宇宙長老出現的次數並不多,露過臉的也只有收藏家和高天尊而已。宇宙長老英文名是elder of the universe,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各自種族的唯一遺孤,他們的種族都是宇宙中最早的生命。
  •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
    42年前飛向宇宙的旅行者1號,它的最終任務是什麼?探索生命?但是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還在宇宙中探索著,飛了40多年,現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向著未知的星際空間飛去。旅行者1號跟它的親兄弟旅行者2號是當年「水手計劃」的收官之作,水手計劃是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搞出來的深空探索計劃,包括探索太陽系中的幾大行星而設計製造出來的無人太空飛船。
  • 關於宇宙的三大問題,也許永遠不會有答案!
    但無論如何,人類的太空望遠鏡以及探測器所觀測到的所有數據顯示,目前為止人類仍然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智慧生命。雖然有許多天文臺聲稱自己接收到了來自外星文明的信號,然而終究沒有了下文!所以,人類究竟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這個問題,依然困擾著人類!也許直至人類文明的終結都不會有答案!
  • 人類和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答案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隨著科學家的研究深入,提出了一些顛覆認知的觀點,例如「人存原理」和「熵增定律」在這些理論中,都對人類的存在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或許生命的誕生是宇宙中最美麗的巧合,而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非只是「繁衍」和「進化」這麼簡單。
  • 漫威五大創世神明,一切生命的主宰死亡女神只能排第二
    說起漫威宇宙,它是由無數個平行宇宙,和緯度共同組成的集合。每個宇宙,每個緯度都存在著無數的生靈,形成了生生不息的世界。而這一切都源於漫威五大創世神。,因為有永恆的地方就一定有無限,但無限本身的力量不如永恆,更比不上死亡女神,但她也是宇宙重要的創世神,管理一切空間,無論是多元宇宙還是各種緯度。
  • 矽基生命與碳基生命有何區別?人類成為矽基生命,或能進入宇宙!
    人類如果變成矽基生命,是否能進入宇宙?區別實在太大了!地球上的生命數不勝數,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都是屬於碳基生命,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在科學家們尋找地外生命的過程當中,也是以碳基生命為根本,放眼整個宇宙尋找新的生命體。
  • 仰望星空,宇宙能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嗎
    世間最根本的奧秘莫過於生命的意義。我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沒有劇本的舞臺,自然會去尋求一個目標,想弄清楚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一個備選的方法是採用觀眾的視角,欣賞我們周圍這場輝煌的演出,而不是想著要成為主演。如果我們在觀看地球上壯觀的活動時還沒有感受到敬畏,我們可以用望遠鏡拍攝遠處變化多樣的宏大表演。接下來十年中,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將會從我們的外太空傳回500PB的圖像。這個過程就好像訂閱一個新的流媒體會員服務,只不過這個節目在宇宙中廣播。
  • 他訴說了宇宙秘密和生命...
    如果我給你說:有,宇宙裡存在的生命還很多!你會怎麼想?別著急,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外星人「巴夏」! 最近研究「外星人巴夏」的信息也有一段時間了,因為信息都比較零散,我也就不全部敘述了,就分享一些個人的理解,可能有些地方表達不是非常準確,大家姑且看之,有個了解!
  • 宇宙和人類的出現,真的是可以安排好的嗎?扔紙球或能找到答案!
    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物種起源當中,大多數都是在解釋,物種之間是如何進化的,提出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但是關於人類生命的起源卻沒有準確的答案。後來人類對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數百年的歷史當中,科學家對於宇宙的起源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主流說法就是奇點大爆炸。在我們的認知當中,爆炸是毫無規律的,那麼宇宙又是如何通過一次爆炸事件,慢慢形成的呢,這個過程中又恰好炸出了不同的星系以及星系中的星球呢。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給出的答案太殘酷,讓人難以接受
    生命的意義是一個解構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的哲學問題。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哲學,科學以及神學一直所思索的主題。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意識形態背景下也給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
  • 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早就暗中安排一切?愛因斯坦的懷疑或是對的!
    宇宙中的神秘力量,早就暗中安排一切?愛因斯坦的懷疑或是對的!科技發展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在帶給我們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同時也教會我們,認知是沒有止境的,真理也是無窮的,人類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人類文明至今為止比起地球來實在是滄海一粟,我們對於生命,甚至對於我們人類自己,都了解不多。世界是一個圓,你知道得越多,也就越無知,更遑論茫茫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先賢腳步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古代賢人的智慧是他們一生總結出的經驗,我們幾個月甚至十幾天就能夠完全明了。
  • 宇宙或許是被設計好的,從微觀到宏觀,一切都那麼相似
    在整個宇宙中,不管是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似乎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例如恆星系的運轉和原子的運轉,在恆星系中,恆星是整個恆星系的主體,除了恆星以外,其它天體都要圍繞恆星運轉,或許方式不同,但無一例外。原子也有著相似之處,原子核是原子的主體,核外電子以原子核為中心,圍繞著原子核運動,這和恆星是多麼的相似,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兩者這樣的相似,因此就有人懷疑,或許宇宙是被設計好的。愛因斯坦在臨終前曾說過一句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 科技隨筆:浩瀚的宇宙 奇幻的生命
    當時的人民顯然不會相信,他們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很明顯,如果地球是個球,那麼人類是怎麼站在地球的下面而沒有掉下去的呢?直到蘋果砸中牛頓的腦袋,人類才算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地球上萬物都受到萬有引力的作用,這個作用力垂直指向地心,人不會從地球下面掉下去就像鐵粉不會從磁鐵下面掉下來一樣,人被萬有引力牢牢地吸附在地球表面。
  • 13本中外科普讀物帶你輕鬆走進宇宙,時間和一切的答案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份帶你「走近科學」的書單。一、有關「吃」的科學俗話說的好:識食物者為俊傑。作為饕餮大國的一員,我們怎麼能不對「吃」多了解一點?所以給大家推薦兩本關於「吃」的書籍,來感受一下什麼叫「吃的不是食物,而是文化」。
  • 宇宙也有輪迴嗎?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首先要解釋下輪迴的含義,就目前定義來看,並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但是主流觀點認為輪迴是指一個特有的事物不隨著死亡而消失,相反當死亡後會繼續存在於下一個客體從而形成一輪新的生命。所以輪迴是否存在的關鍵在於:是否在客體死亡後繼續存在。我們不得不說回宇宙的開始和結束,因為當宇宙結束後,我們如果能發現一個事物不會隨著宇宙的死亡而消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事物具有輪迴的特性。
  • 宇宙究竟有多大?科學家給出一個新答案
    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一直想解開這個關於宇宙的終極謎團,既然是終極謎團,肯定就沒有那麼容易解開的,如果人類能夠解開「宇宙有多大」這個謎團,那麼可能就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多目前人類無法解開的大謎團因此也迎刃而解,包括宇宙的邊界在哪裡?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地球太陽是怎麼如何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