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者的墓志銘,這部電影算是演活了

2020-12-18 真影視地平線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當詩人北島寫下這兩句詩的時候,或許,是帶著憤怒的,但我想,他更多的是帶著一種試圖衝破黑暗的期盼。

肆無忌憚的人性貪婪和永無休止的相互殘殺,人類社會在道德和法律崩塌的一瞬間,重新又退回到了原始的野獸時代。畫地為牢和各自為營,將原本的正義與善良統統變成了被唾棄的對象,我想,到那時,這將會是何等骯髒與不堪的景象。

大概,俄羅斯的這部電影已經傳遞出了某種對於社會和人類的隱喻。《危樓愚夫》上映於2014年,是由尤裡·貝科夫執導的一部劇情電影,目前收穫了8.4的高分,同時,它也在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包攬了包括最佳男演員在內的四項大獎,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無論是質量還是內容,都是相當出色的。

一個底層的水管工,一個即將倒塌的危樓,一場豪華的政府盛宴,一群麻木不仁的貧民住戶。這部電影的焦點,並沒有因為涉及到錯綜複雜的官僚體制,而試圖從外部大環境的營造中尋找突破口,故事內容始終聚焦在電影人物身上,且人物活動範圍也緊緊圍繞著危樓展開。

冷峻寫實的拍攝手法,克制隱忍的故事內容,將原本處在不同生活水平的官員和貧民,藉助危樓的處理,慢慢地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電影裡,貧富的懸殊只是拉開了肉體享受的差距,真正淪喪的精神卻始終不分彼此。

迪馬發現危樓的隱患後,他原本可以選擇沉默或是同流合汙,但因為人性善的牽引,他最終選擇站在正義的立場,迪馬也就成了這部電影裡唯一的光明形象。

大概創作者們對於迪馬這個人物的處理,有些過於理想化了,於是,當把這個帶著「理想主義色彩」的清醒者,一點一點丟入到「現實主義色彩」濃厚的沉睡者中去時,就註定了這將是一場力量懸殊的長期鬥爭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一直活著。我想,精神力量的偉大就在於,你始終選擇相信自己的良心,即便這個社會是肉眼所見的不堪,但如果所有人都選擇裝睡,那這個社會就真的完了。

所以,看《危樓愚夫》這部電影時,讓我產生了絕望,但回歸現實後,我仍舊願意抱有希望。

1

「危樓愚夫」的電影名字取得非常好,它其實包含著表面和本質兩層意思。

「危樓」表面指的是,因為承重牆出現裂縫而即將倒塌的大樓,可本質上指的是,因為腐敗和貪婪而搖搖欲墜的小鎮管理體制。

「愚夫」表面上指的是,因為不同流合汙而顯得格格不入的迪馬,他就像是一個「愚夫」,試圖去做大家的救世主,最終引來眾人的譏諷和嘲笑,可本質上指的卻是自私自利且麻木不仁的大樓居民。他們以為自己很清醒,其實,早就在喪失抵抗能力和丟棄自我精神的迷失中,漸漸的成為了生活和體制的傀儡。

迪馬出生在貧困家庭,他有知識也有才能,可是,卻並不懂得圓滑地處理人情世故。別人都在通過賄賂而取得資格證書,可他不偷不搶的單純想靠努力證明自己。迪馬的堅守與包括他家人在內的民眾的隨波逐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可以從影片開頭迪馬母親的喋喋不休中看得出。

迪馬對於人性善的保持以及原則底線的堅守,是出於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可是,在集體無意識的人性陰暗圍困中,迪馬這種擁有人性善的人,通常會被當做社會的異類

他在修某座大樓下水管道時,發現了已經嚴重傾斜的地基,且大樓很可能會在24小時內倒塌。裡面住著的800多戶人家,在官員眼中,他們是底層的渣子,可在迪馬眼中,他們是和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生命。當迪馬選擇去上報鎮長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將徹底撕開被文明和繁榮假象偽裝的陰暗,以及被利益和貪婪不斷填充的人性。

電影通過兩個有意思的場景展示,將社會徹底分割成了兩個極端,然後又在兩個極端中,找到了共同的特點。

第一個場景是電影開頭的長鏡頭,底層貧民居住的危樓裡,過道的狹小和人員的混雜,充斥著各種汙穢骯髒,而丈夫對於妻子的暴力,以及警察對於暴力的視而不見,展示出了一副麻木不仁的底層眾生相。第二個場景是電影中間部分的那場鎮長生日宴會,有錢有權的管理者們,衣著華麗的載歌載舞,在大樓將傾之際的醉生夢死,展示出了一副自私自利的上層眾生相。

在帶著紀錄片風格的鏡頭語言下,藉由迪馬的行動軌跡,將原本處在兩個水平的階層,慢慢拉到了一起,然後,利用大樓即將倒塌這件事為引子,營造出了一個缺乏信仰和精神支撐的殘酷生存現狀

電影的這種戲劇衝突,並不用刻意去製造,因為,當電影裡的人們已然接受了這種社會常態時,行為方式和生活態度早已暴露了人性原始的一面。

在我看來,導演通過各種生活場景的展示和生活細節的呈現,將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的「愚夫們」,統統丟在了觀眾面前。我們憎恨管理者的不作為,大概也關心著大樓居民的安危,可是,仔細分析一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些居民的麻木不正是助長管理者貪婪的肥料嗎?

這座危樓就相當於小型的俄羅斯社會,生活在裡頭的底層民眾,其實和醉生夢死的上層管理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牆上的裂縫不及時修補,大樓就會倒下,管理部門的腐敗不及時處理,社會就會混亂。這不僅僅只是依靠迪馬一個人來完成,更需要的是更多民眾的覺醒與加入。

2

電影沒有直接進行道德審判,只有生活場景的全面呈現,在裡面,我們可以慢慢看到,腐敗的管理者與麻木的民眾是互有關聯的。

在這個道德崩塌和精神淪喪的社會中,好人居然成為了異類,而壞人卻成為了主流,這不僅僅只是黑白顛倒所能解釋的,我想,大概可以從迪馬說的那句話,找出點原因來——「我們活得像動物,死得像動物,因為對於誰都無足輕重。」

迪馬放棄逃生,選擇獨自回去拯救大樓裡的人,這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和人性的重塑,可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甚至集體對迪馬進行圍毆。信任的摧毀,往往來自於早已扭曲的價值觀,在那些民眾的認知中,苟且偷生是面對不公唯一的選擇,這是一種精神的放棄與人性的放縱

我突然明白了魯迅棄醫從文的初衷,比起可以調理的肉體疾病,精神的愚昧和麻木才是最可怕的,因為,從個體到群體,再從群體到社會,最終發展到國家,個體就是形成國家的那塊基石,一旦基石出現了偏移,那麼,就會對整體的建設產生很大的影響,畢竟,千裡之堤最終很可能毀於蟻穴。

我想到了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雖然這句話裡,魯迅先生特指的是青年,但我卻也可以理解為所有的社會民眾。

電影並沒有展示出大樓倒塌的場景,我覺得,大樓塌不塌已經不重要了,將社會中所有的人性、道德、法律和精神統統晾曬出來,然後,用電影裡民眾和管理者的極端麻木貪婪作為反面例子,對現實生活給予警醒,或許才是創作者真正的目的。

社會不應該是這樣的,民眾也不應該是這樣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權利做爭取,為社會的發展做努力,為個人的家庭做奮鬥,那麼我想,高尚肯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者註定也不會領到卑鄙的墓志銘。

正如北島這首詩的後面兩句話寫的————「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報應。」

相關焦點

  • 電影《風平浪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電影《風平浪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電影《風平浪靜》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 「老薑有話說」致他人陷險境,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老薑有話說」致他人陷險境,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大事小情,老薑快評。老薑有話說,有話好好說。大家好,我是老薑。山西一對夫妻隱瞞父親接觸史,致17名醫護102戶居民緊急隔離;河北一隱瞞病情者失去最佳治療機會去世;山東一患者隱瞞情況,致68名醫護人員和49名其他人員被隔離……詩人北島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致他人陷入險境,就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這是著名詩人北島很有名的幾句詩。但是,這兩天,看了兩則相關部門關於成大毛事件的調查通報,和焦作姚老師職評事件的調查報告,我憤而寫下了上面的題目。
  • 9部冷門電影,這麼好看,不準你錯過!
    這樣當你發現一部瑕不掩瑜的冷門,或是塵封之下的瑰寶的時候,那種挖到寶的喜悅才是看冷門電影最大的樂趣。 古巴 2012 《殭屍胡安》 是惡搞,是調侃,也是諷刺。問題是,這個片子在古巴非但沒有被審查,閹割,反而大張旗鼓的上映,而且在所有院線放映的時候觀眾都爆滿。
  • 八佰裡的陳樹生是誰演的 這部電影將小人物演活了
    八佰陳樹生是誰演的八佰陳樹生是鄭愷演的,劇裡是88師524團一營二連班長。這部電影將小人物演活了對於大多數電影來說,往往是誰的咖位越大,誰便有可能拿下一部電影的一番及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