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火箭隊太摳門了,年年說著要爭總冠軍,但實際上連奢侈稅都不肯出,配置不到位,想奪冠自然是困難的。而20多年前的火箭隊,卻是非常大方,奧拉朱旺2次奪冠經歷讓全隊上下都對他的能力充滿了信心,其實在96年開始,火箭隊就已經開啟三巨頭模式了,在奧拉朱旺和德勒克斯勒的基礎上,又引進了巴克利,但是接連2年衝冠失敗。98年喬丹退役之後,皮蓬也選擇離隊,火箭隊在這時花了大手筆,用千萬級別的年薪把皮蓬招攬了過來。
別看現在的千萬年薪不值一提,98年的時候,能拿這個級別的薪水,整個聯盟也就那麼十來個人,更別說這差著20多年,通貨膨脹有多厲害。皮蓬的到來,讓火箭隊的帳面實力幾乎是提升到了聯盟最強。他們當時的目標也是很明確的,就是要衝擊總冠軍,但最終的結果,卻只是99年的季後賽首輪出局,為什麼這樣的三巨頭組合,成績和預期有那麼大的區別?
一個最大的因素,就是3人的年齡問題,99年的時候,奧拉朱旺和巴克利這兩位巨星,已經是36歲了,和他們同屆的喬丹都已經第二次退役了,最年輕的皮蓬也有33歲。他們的平均年齡,要比綠軍三巨頭大了3歲左右。雖然3個人在常規賽的出勤率都不錯,奧拉朱旺和皮蓬全勤,巴克利也有超過80%的出勤率,但三個人的數據對比起自己的巔峰期,都有了大幅度的縮水。
然後這個賽季還是縮水賽季,一共只打了50場比賽,但因為晚開賽的緣故,賽程還是非常的密集,背靠背的比賽非常多。當時的聯盟又不流行輪休,老兵們就是這樣,一場又一場硬著頭皮上,有時候還是帶傷上場。這樣一來,對於火箭三巨頭的體能儲備,影響就更大了。
球隊內部也是有一些矛盾存在的,三位都是成名已久的老將,有時候是誰也不服誰,巴克利和皮蓬就有一些過節,這也影響了整支球隊的化學反應。火箭隊的常規賽成績,最終只排在西部第5,這個排名幾乎是無望獲得總冠軍的。
那時候遇到的對手又很強,正處在上升期的洛杉磯湖人隊,擁有科比和奧尼爾這樣的歷史級別巨星。當然科比那時候還只是一個小毛孩,湖人更多是看奧尼爾的。對陣火箭的時候,再次面對奧拉朱旺,奧尼爾爆發出的能量簡直令人震驚,他場均接近30+10+4+4的數據,火箭根本沒人招架得住。所以火箭隊根本不是實力更強,陣容還更年輕的湖人隊的對手,1-3被淘汰出局。(當時的季後賽首輪還是5局3勝制)
這一年之後,火箭隊的陣容也是宣布解體重建了,皮蓬和巴克利先後離開,奧拉朱旺也在生涯末期去了猛龍隊聯手卡特,球隊進入了弗朗西斯的時代,然後迎來了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