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本期推送山東大學王琦教授發表於《煤炭學報》第8期的文章。為方便大家深入了解本文內容,《煤炭學報》邀請王琦教授通過視頻對相關成果進行了詳解。
文章信息為:
王琦,許碩,江貝,等.地下工程約束混凝土支護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J]. 煤炭學報,2020,45(8):2760-2776.
視頻解析
創新點
(1)論述了地下工程約束混凝土支護技術的產生背景和發展歷程,重點歸納了約束混凝土支護技術的典型革新。
(2)進行了約束混凝土支護體系研究的分類總結,系統闡述了約束混凝土支護室內試驗、理論研究、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進展。
(3)介紹了約束混凝土支護機械化裝配式施工工藝與典型工程實踐效果,對約束混凝土體系在不同領域的推廣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展望。
作者簡介
王琦,男,1983年12月,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複雜條件地下工程圍巖控制理論與方法研究工作。現擔任山東省地下空間安全控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地空間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執行主任,兼任國際巖石力學學會軟巖專委會副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巖工程分會副理事長等學術職務。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金獎、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山東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專著各1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1篇(Top期刊12篇),EI論文45篇,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6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課題8項,企事業委託工程課題19項。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家級與省部級獎勵13項。
摘 要
隨著我國地下工程的迅速發展,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大量高應力、極軟巖、強採動和斷層破碎帶等複雜條件,導致圍巖變形嚴重、控制困難,聯合支護是複雜條件圍巖有效控制的必然選擇。
工程實踐表明,拱架作為聯合支護的最後一道防線,其承載能力不足導致冒頂、塌方等事故頻發。約束混凝土支護具有承載能力高、塑性韌性好、經濟性能優等特點,近年來在礦山工程與隧道工程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眾多學者在室內試驗、理論研究、設計方法、現場施工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
在室內試驗方面,進行了約束混凝土基本構件與拱架的力學性能試驗研究,為約束混凝土拱架承載力計算理論與設計方法提供了依據。在理論研究方面,建立了拱架內力計算模型,形成了約束混凝土支護強度計算理論。在設計方法方面,進行了約束混凝土拱架整體選型設計、核心混凝土設計、灌注口與排氣口設計、節點設計以及拱架間距與縱向連接設計研究。
在現場施工方面,形成了礦山巷道複合施工與交通隧道機械施工兩大類工法,研發了成套關鍵技術與裝備。對上述研究內容進行了總結,同時對下一步約束混凝土體系設計、施工與驗收規範制定以及在交通、水利、市政等不同工程領域的推廣應用方面進行了展望。
部分圖片
約束混凝土支護體系
約束混凝土支護研究內容
約束混凝土與型鋼短柱試驗結果對比
約束混凝土拱架承載特性試驗
空腔缺陷造成的拱架破壞
留設灌注口短柱破壞及補強效果
約束混凝土套管節點性能試驗
拱架內力計算模型及計算結果
約束混凝土支護設計內容
礦山工程典型現場應用
隧道工程典型現場應用
礦山工程現場施工工藝
隧道工程現場施工工藝
來源:
王琦,許碩,江貝,等.地下工程約束混凝土支護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J].煤炭學報,2020,45(8):2760-2776.
WANG Qi,XU Shuo,JIANG Bei,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confined concrete support 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0,45(8):2760-2776.
責任編輯:常琛
編輯整理:郭曉煒
審 核:常琛
End
往期精彩
謝和平,吳立新,鄭德志:2025年中國能源消費及煤炭需求預測
錢鳴高,許家林:煤炭開採與巖層運動
袁亮:煤及共伴生資源精準開採科學問題與對策
康紅普,王國法,姜鵬飛,等:煤礦千米深井圍巖控制及智能開採技術構想
謝和平:深部巖體力學與開採理論研究進展
康紅普,尹丙鼎,高富強,等:中國煤礦井下地應力資料庫及地應力分布規律
聯繫我們
聯繫人:郭曉煒
電話:010-87986411-811
郵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
網址:www.mtxb.com.cn
版權聲明:
本平臺刊登的《煤炭學報》所有稿件均按照國家版權局有關規定支付了相應稿酬,《煤炭學報》享有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學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