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口型大作戰》:原來假唱這麼好玩
薛凱琪對口型演唱陳奕迅的《浮誇》。
假唱,原本是一件很令人不齒的事情,很多歌手若被記者問及假唱,難免尷尬,但如果一檔綜藝節目就是以邀請明星假唱為賣點,你會怎麼看?最近,由深圳衛視和搜狐視頻聯合製作播出的《對口型大作戰》火了,收視率和網絡關注度都保持高位。在這檔節目裡,放下偶像包袱的明星們直呼「節目有毒」,卻玩上了癮。
好模式用一句話就能概括
去年4月,《對口型大作戰》的美國版《Lip Sync Battle》在Spike TV播出後,獲得周四晚黃金檔同時段收視第一。這檔節目的模式出人意料的簡單:每期節目邀請兩位明星,相互比拼假唱演技,經過兩輪比拼之後,根據現場觀眾呼聲的大小評定輸贏。去年搜狐視頻將《Lip Sync Battle》的模式引進國內,搜狐視頻節目部總監王一擔任《對口型大作戰》的監製,他說:「好模式用一句話就能概括。」
業內人士「冷眼」評價,近兩年國內綜藝節目被韓國模式霸屏,劇情設計、規則、道具等都是各家衛視比拼的重點,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節目勢必變得越來越臃腫。而《Lip Sync Battle》要求每一位參與的明星能徹底放開就行了,反差越大,表演越誇張,節目效果越好。「這有別於韓國真人秀中那種灑狗血式的玩命,《Lip Sync Battle》算是比較雅的,猶如讓明星置身於一個大型的KTV包廂或者自家的大客廳裡,無拘無束地展現自己內心隱藏的那一面。」「冷眼」介紹,在《Lip Sync Battle》不大的舞臺上,眾多大牌明星玩得越來越嗨,巨石強森、安妮·海瑟薇、賈斯汀·比伯等明星來到節目中,都像上滿發條一樣賣力表演。
本土化改造讓內容更有料
與美國原版的23分鐘時長相比,《對口型大作戰》的單期時長增加到了1小時。該節目製片人林建均解釋,《對口型大作戰》在每周五晚的黃金檔播出,按照中國電視觀眾的收視習慣,不可能接受一檔只有20多分鐘的綜藝節目,「所以必須進行本土化改造,增加節目環節和明星人數。」
中國版的明星人數為兩人或三人,分「輕裝上陣」「後來居上」和「誰與爭『瘋』」三輪,「輕裝上陣」和「誰與爭『瘋』」與美版的兩輪比拼類似,而第二輪「後來居上」專為第一輪中分數落後的明星準備,這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本土化改造的一大亮點。
「後來居上」環節加入了一段劇情式的模仿表演,在增加競爭性的同時也提升了節目的娛樂效果。林建均表示:「每個人都有好勝心,明星也不例外,挑動起落後一方的情緒,觀眾才愛看。」在第三期節目「後來居上」環節中,杜江與主持人於莎莎合作人偶劇《東成西就》選段,倆人「口舞足蹈」的表演令現場觀眾爆笑連連;薛凱琪則帶來了音樂雙簧……
本土化還增加了「原聲回放」的環節,即去掉原唱,只放明星對口型時自己的聲音。在第三期節目中,杜江變身紅衣少女,「對口型」宋祖英的名曲《好日子》。當「原聲回放」出現時,他的「尖聲高音」嗨翻全場,也讓不少網友表示「笑到肚子疼」。在「冷眼」看來,導演組很聰明,「因為這是天然的笑點,觀眾很樂於接受這種搞笑的方式。」
「對口型」可沒那麼簡單
參加完節目錄製後,杜江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對口型真的很難,很難,有本事你們也試試!」薛凱琪也坦言,自己唱了十幾年的歌,但也不善於「對口型」。「對口型」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王一介紹,「對口型」玩法是極致放大,每一場表演,嘉賓都需要若干遍彩排才能在舞臺上從容發揮,「我們為嘉賓請了專業的指導老師,對嘉賓的表情、口型和肢體語言做專業的指導,比如要用棗核形的口型時,就絕不能用其他口型。」
相比歐美明星,中國的明星比較拘謹,參加綜藝節目時很難放下偶像包袱,因此明星嘉賓的積極性,是綜藝舞臺秀效果好壞的關鍵。林建均透露,在嘉賓的選擇上,節目組下了不少功夫,「我們要求每期的嘉賓相互之間必須非常熟悉,同時希望他們有足夠的表演欲望,比如第一期中的柳巖和喬杉,曾一起出演過搜狐的自製劇,非常有默契。」
林建均用「嚴肅的搞笑節目」來形容《對口型大作戰》,儘管前三期的播出「笑果」頗佳,但他希望節目接下來能挖掘觀眾內心深處的笑料,而非讓笑停留在表面,「我們在選歌上會更用心」。王一也表示,觀眾的耐心並不高,節目只有持續有料,他們才會繼續關注,「除了內容層面的再創新,接下來我們在節目每個環節的舞美和特效上也會下更大功夫。」(記者 徐顥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徵程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