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墓發現中國烈士墓,百年來無人祭拜,墓碑上2個字讓人痛心

2020-12-22 讀天下史

中國人向來有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傳統。按照封建的說法,若是一個人死後無法葬入宗廟,是會「死不瞑目」的。若是出去打仗的將士客死異鄉,戰友們則會盡力尋找其身前所穿的衣服和佩戴的飾品帶回故鄉,設立衣冠冢。但是此前有留學生發現日本一處墓葬群中竟然有中國軍人的墓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楊海嘉是一名日本留學生,有一次他在日本遊玩的時候,在日本近代陣亡士兵群中竟然發現了10塊用漢字書寫的墓碑,上面寫著「故清國俘虜劉漢中」等。為什麼日本人會在自己國家陣亡士兵的墓群中設俘虜的墓碑呢?這些中國人又是誰,什麼時候下葬的呢?通過查閱資料,楊海嘉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19世紀中期,西方殖民者侵入了中國和日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兩國進步人士紛紛開始了救亡運動。在清朝,以李鴻章曾國藩為首的洋務派主張引進西方的技術來提高大清國力,對抗外敵。同時他們還派出了許多民間找來的聰明少年出國學習。

最初洋務運動進行得非常順利,收穫了大批的西方軍械槍炮,還武裝了北洋水師等海軍維護海上安全。但是之後,洋務派出現了貪汙腐敗的現象,尤其是在曾國藩死後,洋務派內部出現了很多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謀取錢財的人。而且當時封建思想依舊束縛著官員,很多大臣認為玩槍玩炮如同戲子,難登大雅之堂。

到了洋務運動後期,朝臣們更是無人關心軍隊,只關心仕途。1890年前後,北洋水師的負責人先是調用軍費400萬兩白銀給慈禧太后修繕頤和園,然後又在1894年挪用軍費1000萬兩白銀為慈禧60大壽祝壽,導致軍隊5年沒有維修過裝備。

反觀鄰國日本,日本60年代被西方國家侵略,此後就在15歲的少年天皇明治的帶領下開始了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在改變國民思想觀念的同時,明治天皇也開始了軍事方面的改革。

1885年開始,明治天皇決定變更日本的軍事結構,他將整個國家全年六成左右的財政收入全部都用來發展艦隊,又在自己的宮廷修繕費用和日常飲食費用中抽出了30萬日元用於軍隊建設。

明治天皇為日本國民開了個好頭,民眾紛紛節衣縮食給海軍捐款,僅一年時間就籌到超過200萬日元。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開始高速發展。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只有10人被日本軍隊俘虜帶回日本,其中就包括劉漢中。日本人本來以為可以套取軍事機密,但是劉漢中等人誓死不降,日本人只能將他們都殺掉。

由於日本軍隊非常信奉武士道,他們也佩服這些軍人頑強的意志力,便按戰死軍人規格將他們埋在了甲午海戰戰死士兵墓群。楊海嘉也是了解到這是甲午時期建設的陵墓,才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和故事。

楊海嘉和他的同伴了解墓碑來歷之後,認為俘虜兩字太過屈辱,就將俘虜兩字磨去。知道這段往事的留學生和遊客,也紛紛前去拜祭英靈,此時英靈墓已經百年未曾有人祭拜。

相關焦點

  • 留學生在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百年來無人祭拜,墓碑上刻著2個字
    ,日本天皇不得不走上殖民擴張,用戰爭來解決矛盾。 然而卻忘記了在海戰當中,日本抓走了數十個清朝海軍,日本想從這些海軍身上獲取情報,但他們拒絕投降,就連名字都不願意透露,他們最終壯烈犧牲,日本人也沒有送他們回國,而是將他們葬在日本
  • 日本有一座中國烈士墓,墓碑上的兩個字十分醒目,近百年來無人祭拜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和日本都是戰勝國,但是中國應該得到的卻少之又少,還不被其他國家尊重,而日本則從戰爭中受益匪淺,致力於發展創新,組建強大的軍事體系,為了領土的瘋狂擴張做準備。
  • 公墓又現「偷供族」 留在墓碑前的祭品如何處理?
    這樣的事,市民楊女士以前就聽說過,但當她真的遇上時,還是難以接受,「這是我對親人的一份情義啊,怎麼能隨便被人拿走呢。」  水果被人拿走  「按照習俗,親人去世後的頭三年,清明掃墓時是要帶食品的,所以我們帶了父母生前愛吃的東西……」前些天的一個下午,楊女士夫妻倆前往嘉興市公墓義莊墓區祭掃。
  • 五華粘坑謝氏三世祖可尚公墓圓墳竣工祭拜
    今天,梅州五華粘坑孟春三世可尚公墓在深圳寶樹堂理事會馬連堂主的發動下,終於圓墳竣工。這次圓墳籌款分兩地進行,以下為深圳本地的可尚公後裔捐款芳名。一大早,大家來到當地宗親家,等待人齊一起出發前往祭拜祖墳。兩位宗親抬著金豬上山可尚公墓地。祭祖團隊出發前往。到達烏稔坪山謝氏三世祖可尚公墓。
  • 英國公墓中有五座中國軍人墓地,墓碑無名無姓,至今不得歸鄉
    於是,網絡上許多的矛頭都指向了清政府落後的軍事實力,指責他們在戰爭中沒有志氣,面對西方列強甚至曾經的小弟日本人是避戰而逃,絲毫沒有保家衛國的想法。可是,你們知道清軍的不堪,你們只了解過丁汝昌這樣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犧牲的民族英雄,還有許許多多默默付出,卻沒能夠留名清史的那些清軍士兵,又該當如何?
  • 葬在烈士陵園的日本人,墓碑上刻有6個字,老兵:帝國的恥辱
    導語:葬在烈士陵園的日本人,墓碑上刻有6個字,老兵:帝國的恥辱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基本都是沒有自主思想的一群人,在軍國主義思想的支配下,變得十分的極端,在實施侵略的過程中,將人性最為扭曲的一面釋放,導致數以百萬的無辜者倒在日軍的槍口下
  • 美國一處國家公墓,墓碑排列得整整齊齊,26萬美國英雄長眠於此地
    阿靈頓國家公墓與林肯紀念堂隔河相望,與白宮非常近,河邊有一條大橋抵達阿靈頓國家公墓大門。墓園面積約2.48平方公裡,到處是綠草,四周是樹木,環境還是不錯的。雖然這裡是公墓,但它像公園那樣美麗和寧靜,讓人不會有害怕的感覺,跟身在公園差不多。
  • 清朝末代皇帝祭拜「天照大神」,說了七個字,把日本人全都罵了
    天照大神(《日本書紀》)或稱天照大御神(《古事記》)、天照皇大神、皇大御神、天照坐皇大御神、大日孁貴、大日女尊、大日靈,天照是日本神話裡三貴子之一、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的神格化。日本人主要信奉神道,神道的老大就是天照大神,又稱天照大御神或者太陽神,一直被描述為女神。
  • 英國墓園發現五處大清水兵的墓葬,其中的故事讓人感動
    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國公墓,位於英國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國公墓,但是不同的是這座公墓當中長眠著五名中國人,而且是清朝人。為什麼五名清朝人會長眠在英國那?在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墓碑上書寫著中文,但是因為沒有人照管,墓碑年久失修已經殘破不堪。
  • 我國烈士陵園裡,為何會葬著一名日本士兵?墓碑上的6字讓日本臉紅
    文/我國烈士陵園裡,為何會葬著一名日本士兵?墓碑上的6字讓日本臉紅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相信很多人上學的時候,每到清明節前後學校都會組織大家一起去掃墓,對那些為了我國事業作出犧牲奉獻的革命烈士們獻上我們最高的敬意,讓他知道,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
  • 西施墓碑、嗣漢天師墓碑、唐朝進士施肩吾墓碑——讓人牽掛的墓碑
    分水西施墓,也是多年無人管,到上世紀末才有少數民間文人作為考古內容。上世紀後期,西施墓碑石半埋泥土之中,見有外地人出錢買,一口答應成交。二十一世紀始,分水感到墓碑重要,向外地買方要用重金贖回,外地人說錢再多也不肯還碑。
  • 抗日英雄墓碑周圍埋有5名日本軍官,碑上的2個字讓日本抗議至今
    結束於1945年的抗日戰爭,距今已有70多年,但是當年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卻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抹去,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一直都在。即使如今中日關係友好,兩國開展了多方位的合作與交流,但是就算未來關係親如兄弟,我們也不能也沒有資格替先輩原諒他們當年在中國犯下的罪行。
  • 你知道墓碑上常出現的五個字的意思嗎?不知道的話,快來學習!
    每年的清明時節,我國各地都有掃墓的傳統,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墓碑上的文字呢,我從小就很喜歡看這些文字,覺得這些文字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美,但是仔細看的話,就會有很多疑問湧上心頭。比如:我們去陵園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墓碑上面都寫著相同的幾個字,「故、先、顯、考、妣」幾個字或者同時見到其中幾個字出現在一個墓碑上。那麼這幾個字到底是啥意思呢?
  • 睡谷公墓的秘密:從無頭騎士到洛克菲勒家族
    在回家的路上,裡普發現村莊裡的人口比以前更加稠密,村民們的個頭也比自己那代人要高不少,而且他一個都不認識。裡普發現妻子早已過世,鄰居和朋友也都不在了。總之,村莊早已物是人非。幸運的是,裡普發現他的兒子裡普二世已長大成人,跟他自己年輕時的容貌非常相像。此外,裡普二世的女兒剛生了一個小男孩,裡普二世稱他為裡普三世。回到村莊後,村民發現裡普留著長鬍子,衣衫襤褸,且著裝怪異。
  • 中國烈士陵園埋葬4名日軍戰犯,日本再三討要遭拒,只因墓碑上2字
    說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在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給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從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抗戰中,許多英勇作戰的將士都為國家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抗戰勝利後,很多人也主動為這些曾經為祖國做出過貢獻的烈士建立紀念碑,受到後人的瞻仰,了解他們的英雄故事。
  • 五位日本軍官被埋葬在雲南,呈反綁下跪姿態,墓碑上只刻了這倆字
    我國有很多的墓園是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其中在中國雲南省騰衝市有個國殤墓園,是為了紀念抗日犧牲的遠徵軍,它也是規模較大的抗日紀念陵園,名字叫國殤,有聽過的朋友嗎?
  • 三僚曾氏清源公墓人丁大發,喝形寒牛不出欄,近代出少將
    清源公墓頂的牛角若是喝形正確,可根據其形的適應需求,對穴場作出相應的改變,則可發福深遠。三僚曾氏三房清源公墓,在三僚村的東面山坡下,喝形寒牛不出欄。在清源公墓頂石碑上,特地做了兩個牛角,是後人根據其喝形所做,至今猶存。據說是,牛無角,乃肉牛也,與高大雄偉的來龍不甚相符。寒牛畏冷,不出欄,得欄舍庇護,繁衍生息。清源公,字龍嶸,生有五子,後裔人丁興旺,出了很多官貴,近代出有曾昭墟少將。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根據一張早期紐卡斯爾歷史學者拍攝的照片顯示,修葺後的三塊墓碑上分別寫著:大清故勇安徽廬州府廬江縣顧世忠之墓、大清故勇山東登州府榮成縣袁培福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金源之墓。在墓碑的右側寫著這些人去世時立碑的時間,左側寫著重修的時間「宣統三年」。
  • 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我國對於墓葬文化十分注重,不僅在於各種墓葬儀式,而且對於墓碑上的碑文也十分講究,特別是墓穴的碑文容不得半點差錯,其中「故、顯、考、妣」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弄錯一個字,除了貽笑大方之外,還體現出對逝去親人的極度不尊重。
  • 八寶山革命公墓新建烈士紀念園
    按計劃,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現存的680份骨灰將於本月底前完成遷葬。★現場老紅軍親屬從安徽帶來一抔家鄉土昨日清晨七點半,天色微暗,小雨淅瀝卻也未有要停的徵兆。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外,已經聚齊了五個家庭,半個小時後即將陪同烈士舉行遷葬儀式。打傘等待的人群中,一位顫巍巍拄拐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