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你在幹什麼?
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為考試發愁,對學校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單純天真。
但有的別人家小孩,16歲的年紀,就有窺探到人生真諦的成熟和通透。
今天看到16歲的蘆田愛菜因為一段對於「信任」的理解上了熱搜,震驚於她的邏輯和頭腦,不說同齡人,或許比她大很多的人也說不出她這樣的感悟。
能夠讓大家齊感震驚的16歲發言究竟有多深刻,讓我們先來看看mana醬說了些什麼。
在一個採訪視頻裡,記者提問了蘆田愛菜一個問題。
「對於蘆田來說,怎麼理解「信任」這個詞」。
蘆田愛菜是這樣回答的,她先闡述了自己對於信任他人這句話的理解。
認為大多數人提及的信任,並不是真正的相信某一個人,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對這個人理想化的形態,也就是信任的是自己想像中的對方的樣子。
當對方沒有完成這種想像化的形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被辜負。
但蘆田愛菜認為,這其實並不是辜負與背叛,只是窺視到了你不曾知道的對方的另一面。
而真正的信任,是就算知道了對方隱藏起來的一部分,也能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這是對他人的信任。
矛盾的是,人會產生自我懷疑。
當對自己產生動搖時,人就會選擇強調或是依賴於想像中的形象,來減少自己的不安。
就像是很多人都會在說「我相信TA可以做到」時,隱隱都會有些不安。
所以蘆田愛菜認為,信任是即使TA會打破你構想出的理想,甚至是失敗,你還是可以選擇接受TA,信任他,這是真正的信任。
其實不管大家有沒有理解到,或是已經被上述的話繞暈了,再或者對於信任有自己的看法,也都能感受到蘆田愛菜超乎年齡的成熟與通透。
看完這段視頻我和熱評裡一樣的感受:
不知道該說「她竟然16歲了」,還是該說「她居然只有16歲」。
這是有怎樣的經歷才能說出來這樣一段話?
今年6月才剛剛滿16歲的蘆田愛菜被大眾親切的稱為天才子役。
在霓虹人或資深日劇迷心中,要說天才童星,真的第一反應的就是她。
3歲出道,成為Jobby Kids旗下藝人。
6歲出演《mother》成為家喻戶曉的天才童星,獲得多個新人獎項,「天才子役」的稱呼隨之而來。
7歲主演電影《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和《高護木的規矩》,憑藉《高護木的規矩》拿到日劇學院賞最佳女主獎。
同年,又紅了一部膾炙人口的催淚神劇《明天,媽媽不在》。
演戲部部成佳作,進軍歌壇首張個人專輯同樣賣到爆,橫行日本藝能界。
8歲,開個人演唱會,成為J-Pop史上最年輕的個人演唱會舉辦者。
唱跳全場,場場爆滿。
9歲,闖入好萊塢,出演科幻電影《環太平洋》,被導演點名要求出演女主角童年期。
這開了掛一般的演藝經歷說一句牛批,不過分吧。
不說日本,就連整個亞洲童星中能媲美她實績的人,也屈指可數。
而她能有這樣的實績,除了小時候真的可愛到爆炸。
看她一笑,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治癒了。
哭起來,又是那麼楚楚可憐,惹人心疼。
這樣又萌又靈的小天使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女兒範本。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演戲這方面確實堪稱天賦型選手。
天生的戲感就贏了很多人。
《mother》裡她表現出了極具代入感的演技,小小年紀就能將人物揣摩得十分透徹,將劇中人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明天,媽媽不在》裡收放自如、遊刃有餘,就像是小朋友的身軀裡住著大人的靈魂。
《白兔糖》裡,蘆田愛菜在片中的戲份幾乎沒有劇本,多為即興表演,但最後呈現出了讓人驚喜的效果。
將主人公前期的沉默寡言與後期的活潑開朗,詮釋得非常自然生動。
與松山健一在戲中溫馨治癒的父女情也打動了很多觀眾。
《環太平洋》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就是她站在一片廢墟裡,手捧著紅皮鞋的場景。
眼神中流露出的絕望和恐懼令人揪心。
童星似乎都很難避免被人在顏值上的品頭論足。
她少女時期,很多人以為會長成蒼井優那樣。
但後來慢慢沒有了小時候的稚氣,加上少時必定會陪伴成長的嬰兒肥,似乎是少了一些孩時的靈動。
關於蘆田愛菜是不是要長殘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但面對越來越多人的對她的顏值發出的質疑,蘆田愛菜倒是並沒有太過理會。
而是更專心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也逐漸沉澱出了現在的恬靜與美好。
其實很多童星會因為過早的成名,或多或少會影響到童年生活、影響到後來的升學。
但蘆田愛菜沒有因為過早的進入演藝行業,就在鏡頭前失去率直的本性,反而是讓她有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處事之道。
從小就乖巧懂事,一言一行都非常成熟自立。
在儘管很密集與高強度的工作安排下,還能平衡好自己的事業與學業。
工作時,利用休息間隙抓緊學習。非工作時間,也用功到一天花12個小時在學習上。
即使有工作行程,仍會堅持上補習班。
如此的努力勤奮也讓她順利考入偏差值超過70的名校慶應義塾中等部。
(此處科普下什麼「偏差值」,這是日本人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通常以50為平均值,100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偏差值在50以上,屬於較好成績。偏差值在60以上,可以上較好的大學。)
這學校在日本高校中真屬於扛把子類型的,所以她能考上是當之無愧真學霸了!
14歲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人生目標是想要當病理醫生。
病理醫生到底是幹什麼?
估計很多人14歲也是一頭霧水。
私下裡的蘆田愛菜還很愛閱讀,她曾經向記者表示:「手邊沒有書時會讀身邊的任何東西,比如調味料瓶子上的配料和產地,就好像印刷品中毒一樣」。
也因為對書有中毒一般的熱愛,小學時期的蘆田愛菜一年間就要讀100多本書。
她自己在節目上也提到過,特別喜歡讀書,不管是日本國內還是國外的作家,她都有拜讀,涉獵範圍很廣。認為讀書可以給自己帶來了智慧和啟迪,而閱讀的魅力也能讓她體會和自己不同的人生。
曾經看到有媒體統計過,說蘆田愛菜已經有超過1000本書籍的閱讀量。
她甚至還出了一本書,專門來介紹自己喜愛的100本書籍。
有如此強大的閱讀量與影視藝術沉澱,倒也不難理解蘆田愛菜在僅16歲的年紀就有比同齡人更為透徹的想法與思考。
年少成名,沒有因走紅而迷失,而是在好好長大,用書籍與學識充實自己。
這樣讀書和人生閱歷都很豐富的女孩子,相信她以後無論在哪個領域發展都能夠繼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