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哥倫布更早踏上美洲、與拜佔庭女皇戀愛,我們不了解的維京傳奇

2020-12-12 阿芃讀世界

歐洲的8世紀到12世紀被後世稱作「維京時代」,那是一個維京人靠拳頭和斧頭打天下的時代。驚恐的歐洲人將維京人描述為毛髮濃密的可怕異教徒,乘坐長船,馳騁北海,揮舞戰斧,洗劫鄉村,殺害僧侶,嗜血成性。

不過,維京人並不是一味劫掠。他們還是探險家、殖民者和貿易商,向西跨越北大西洋,在格陵蘭島定居數百年;向東航行在羅斯的江河上,操持皮毛、奴隸和琥珀生意,直達裏海和巴格達;向南前往羅馬和耶路撒冷朝聖和徵戰;向北與遊牧民族締結盟約,通婚貿易。

「維京人」一詞的不是指一個民族或文化群體,而是指一種行為或行為的參與者。他們很可能是冰島人,也許是挪威人、瑞典人或丹麥人。他們的事跡隱藏在薩迦之中。

在冰島語中,薩迦是「說」或「講」的意思。因此,薩迦是一種口頭文獻體裁,民間故事的文字版,猶如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藏族的《格薩王傳》。薩迦的題材十分寬廣,從混沌的傳說中的古代斯堪地那維亞,一直綿延到公元13世紀冰島的政治陰謀,涵蓋浩瀚的地理、歷史和人文領域。

來自英國的女作家埃莉諾·羅莎蒙德·巴勒克拉夫,是杜倫大學「中世紀歷史與文學」課程的講師。她的作品《北方以北》敘述了數百年前,維京人是如何在薩迦中保存了自己親歷、記憶和想像的這個世界,讓我們這些後來者得以一窺他們的精彩。

一、親歷的薩迦

許多膾炙人口的薩迦既不是純粹的虛構故事,也不是確切的歷史記錄,它們是事實與虛構、口述與筆述、過去與現在的混合體。現代西方學者將薩迦分為 3 大類:記述斯堪的那維亞諸多統治者的「王室薩迦」;記述神話與傳奇的「傳奇薩迦」;記述家族故事的「家族薩迦」,亦稱冰島薩迦。其中,冰島薩迦的文獻價值最高,是維京人皈依基督教後的作品。它有兩個特點:

一是歷史真實和想像性創作的有機結合。

比如,《文蘭薩迦》包括兩部分,《格陵蘭薩迦》和《紅色埃裡克薩迦》,記述了「紅色埃裡克」和他的兒子萊夫發現格陵蘭島的故事,現在已經被證實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長期以來歐洲人認為是哥倫布首先發現了美洲。但現代西方學者依據《文蘭薩迦》的記述,認為埃裡克及其子女比哥倫布早 500 年發現了美洲。20 世紀 60 年代,在加拿大紐芬蘭省發掘出一處維京人定居點遺址,出土了一枚北歐的環頭青銅別針,印證了學者的這一判斷。

同樣,在王室薩迦中頻繁提到的挪威「金髮王哈拉爾德」,及其繼任者國王奧拉夫·哈拉爾德松也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公元885年,金髮王哈拉爾德統一了挪威的大部分地區。奧拉夫在公元1015年經過數年的徵戰,奪得王位,並使挪威改信基督教。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二是多以男性英雄為主人公,講述一個家族幾代人的故事。

《紅色埃裡克薩迦》記述,脾氣火爆、蠻狠好鬥的埃裡克因為殺了人被迫離開挪威,逃到了冰島。結果又參與了一起兇殺案,只好離開冰島去尋找新的土地。公元985年他召集了家人、朋友和僕人,駕駛總共25艘船向西而去,最終只有14艘船抵達格陵蘭島。

他們在島上開闢了東西兩個定居點。他們以種植和打獵為生,依賴與歐洲的貿易,保證基本生活條件。他們的皮毛和海象牙在歐洲十分搶手,可以用來換取製造工具和武器的金屬、建造房屋的木料等等生產生活必需品。在鼎盛時期,島上的人口達到了數千人。

埃裡克的兒子萊夫·埃裡克大約在公元1000年率隊從格陵蘭島出發,繼續向西航行,先後發現了「赫盧蘭」(巴芬島),「馬克蘭」(拉布拉多)以及「文蘭」(紐芬蘭)三塊新土地。特別是文蘭物產十分富饒:肥美的鮭魚、誘人的葡萄等等。他們滿懷激情地想把文蘭變成他們的又一個殖民地。不過,他們遇到了更加兇悍的當地土著「斯克萊林人」,嘗到了少有的失敗的味道。在付出巨大代價,堅持了十年後,萊夫他們不得不放棄了在文蘭定居的念頭,黯然回到了冰天雪地的格陵蘭。

數百年後,小冰期的來臨、歐洲黑死病的流行,格陵蘭與歐洲航線的斷絕,再加上格陵蘭生產條件的惡化,最終東西定居點先後解體。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格陵蘭島上已找不到埃裡克的後人。茫茫冰雪將這一段歷史掩埋吞噬。

薩迦是北歐社會由原始公社制向中世紀基督教化轉變時期的寶貴歷史文獻,也是北歐家族血緣維繫方式形成,又逐漸走向解體的形象記錄。從這個意義上說,薩迦是維京人早年生活的歷史文本。

二、記憶的薩迦

不過,薩迦又不是嚴格的歷史記錄,其中包含著大量故事性的因素,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是誇張的故事敘述手法。包括衝突事件來龍去脈的詳細描寫,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展示,細節的活龍活現的刻畫等等。

比如,《腐爛的羊皮紙薩迦》講述挪威人哈拉爾的故事,大約在哈拉爾死後成書,給薩迦記錄者添枝加葉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公元1034年前後,哈拉爾在挪威政治鬥爭中失敗,逃亡到君士坦丁堡,加入皇帝的瓦良格衛隊。「瓦良格」這個詞源自北歐語,意思是保證或者誓言。

他自稱「北國之光」,是落難的挪威王子。他飛揚跋扈,招致了一名將軍的嫉妒和仇恨。他和一名貴婦人發生了私情,還多次率領瓦良格衛隊到南方英勇作戰。

他徵戰的故事十分戲劇化,近乎民間傳說。曾經記載說哈拉爾率領士兵在圍城下挖掘地道,從地下鑽出,讓敵人出其不意。有一次,他們把燃燒的鳥兒放飛到空中,縱火焚燒了一座城池。還有一次,哈拉爾假裝死去,讓人把他抬入敵人的城池,就像古希臘的特洛伊木馬一樣發動了偷襲。

二是無中生有的故事編造。

還是在《腐爛的羊皮紙薩迦》的記述,編造了哈拉爾與拜佔庭女皇佐伊的浪漫故事。他們的初次相遇竟是如此的不堪,女皇大步走向哈拉爾,提出要求:「你,北方人,給我一綹你的頭髮。」而哈拉爾的回答鏗鏘有力,卻充斥了性挑逗,他說:「陛下,我們公平交換吧,給我一根你的陰毛。」

同時代的拜佔庭的史料確切地告訴我們,女皇佐伊的私生活波折而混亂。她50歲時嫁給了第一任丈夫羅曼盧斯。但婚後不久,丈夫就死在浴室之中。當天下午女皇就嫁給了比自己小32歲的情人米海爾。到了古稀之年,她和第三任丈夫君士坦丁以及丈夫的情婦瑪麗亞三人同居。但是沒有史料表明女皇和哈拉爾有過糾葛纏綿。

這樣的編造不過反映了北歐人的自吹自擂和胡編亂造、添油加醋。有些也許就是哈拉爾本人所為,因為他的故事很多就出自其本人或者他的追隨者的口中。結果就是一張典型的薩迦「壁毯」:歷史的線頭與虛構和幻想相互編織,口述故事與文學影響、舊日往事與當前現實相互交纏。

這種薩迦文化傳統間接地影響了後來的歐洲文化。比如,十九世紀的德國著名作曲家理察·華格納深受北歐諸神傳奇的影響,創作了《指環》、《女武神》等大型樂劇。在他的樂劇中,第一次出現了維京人頭戴有角頭盔的形象。雖然維京人從未帶過那樣的頭盔。再比如,我們熟知的美劇《權力的遊戲》、《霍比特人》、《指環王》等故事都深深根植於薩迦的肥沃土壤。

三、想像的薩迦

薩迦裡面的主人公不全是人類,除了強盜商人,王侯皇子和冒險家,還有一類是妖魔鬼怪和神靈異獸。也難怪,在北歐黑漆漆的夜晚,在荒涼、廣袤的冰雪山河中,維京人的大腦很容易想像出巨怪、魔鬼和靈異事物。

這類薩迦被統一稱為「傳奇薩迦」,它們更像童話故事,把神話般的英雄、帶有浪漫色彩的傳說、不可思議的冒險和淫穢下流的趣聞融合在一起。這些怪異神奇的想像,源自於人類天生的兩個巨大好奇心。

第一個好奇,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從何而來?

比如,代表邪惡力量的「龍」在北歐的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在《遠遊者英瓦爾薩迦》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大河源頭隱伏著真正的兇神惡煞:一條巨龍蹲踞在大堆黃金上方,黃金滾燙得好像剛剛熔鑄而成。英瓦爾率眾砍下一小塊黃金。巨龍騰空而起,在空中咆哮飛行,如陀螺一般。」英國作家約翰·託爾金受其影響,創作了《霍比特人》中喜歡囤積黃金的巨龍史矛革。

在薩迦中,有許多屠龍英雄的故事。美國電影《馴龍高手》也脫胎於其中。講述了一個住在博克島的維京少年希卡普遇見和馴服一隻受傷的龍「無牙」,雙方成為好朋友,卻不被族人理解的故事。

第二個好奇,世界的盡頭是什麼模樣?

在《索德的維加爾姆薩迦》中,世界最南端是廣袤的高加索山脈。在這裡,南國大地的統治者號令著面目醜陋的妖魔鬼怪,包含著10萬巨人和邪靈,還有形形色色陰森恐怖的野獸。

在另一部《遠遊者埃裡克薩迦》中,世界的最遠端卻是一條龍、一位天使和人間天堂,位置在「印度外邊的東方」。遠遊者埃裡克歷經千難萬險之後,遭遇守護著從天堂流出的河流的巨龍。他縱身躍入龍口,在沉沉霧靄中艱難跋涉,終於來到了人間天堂。這裡草木茂盛,光輝明亮,微風輕拂,馨香甜蜜。一座塔懸在空中,塔尖有一間茅舍,用華美的錦緞和天鵝絨裝點,還有一張桌子上面堆滿了香甜的麵包和葡萄酒。唯一的住戶是守護天使……

薩迦無論出自何處,依據怎樣的事實,都是由講述者的嘴巴、作家的筆、藝術家的工具塑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添加新的色彩。埃莉諾在《北方以北》篇末寫到:「當歷險結束,人群散去,船舶屋宇和骨骸漸漸在地底分解破碎,唯獨故事留存來。餘下的只有寂靜。」在一片寂靜中,我們仿佛聽到穿越千年時空、不絕如縷的晨鐘暮鼓。

相關焦點

  • 論《冰海戰記》與北歐傳奇,維京人登陸美洲時,哥倫布還未出生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部動漫作品,能讓身處東方的我們,清晰了解到1000年前的北歐歷史,深刻體會到那群被稱為「維京人」的傳奇海賊們,是如何在歐洲海域上馳騁四方、肆意妄為,在破壞和重建中翻新文明進程的話,那它的名字,一定會是《冰海戰記》。
  • 美洲大陸最初是被哥倫布發現的?專家:其實是早他500年的維京人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星球科普在人類歷史上,維京水手發現美洲大陸的故事曾是一個常常被忽視的話題。因為歐洲人穿越大西洋,對美洲大陸的地理發現被認為是十五至十七世紀之間人類的偉一次大壯舉。
  • 珖說不停第1期/書談:讀《維京傳奇》了解關於維京人的興衰
    維京人時常出現在影視作品和遊戲裡,初中時從一本世界歷史讀物裡了解到維京人,但可惜的是這本世界史似乎沒有對他們描寫得特別清楚,只知道他們是一群海盜,至於其他內容因為描述不多,所以讓我對維京人不甚了解,甚至產生了維京人就是一群海盜的誤解。
  •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歐洲中世紀三部曲:維京傳奇+諾曼風雲+拜佔庭帝國》(套裝共3冊) 2017年10月30日 11:0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北地傳奇——維京人美洲歷險記
    1492年10月中旬,哥倫布登上了一座屬於巴哈馬群島的島嶼,將之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從此新航路進一步開闢,美洲這一大陸也進入了歐洲殖民者的視野。而早在哥倫布到達美洲的四五百年前,美洲大陸上便留下了其他歐洲人的足跡——來自格陵蘭的維京人。
  • 維京「海盜」:殘暴的戰士,高超的水手,歐洲傳奇還是烏合之眾?
    但真正歷史上的「維京人」卻是「臭名昭著」的存在,正猶如明朝時期令之頭疼的「倭寇之亂」,維京人也令歐洲大陸深深為之頭疼,他們勇猛而又粗暴,殘忍而又好戰,在他們主導的8~11世紀所謂的「維京時代」給歐洲帶來深重苦難的同時,他們又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深深的影響了歐洲的歷史。 解放我們吧,哦,上帝,別讓斯堪地那維亞人降怒於我們!他們毀壞我們的土地。
  • 中國人比哥倫布早2800年到達美洲
    即使在今天,許多人仍然相信克里斯多福·哥倫布是在1492年登陸時「發現」美洲的人。這種想法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土著居民已經在那裡生活了至少2萬年,而其他非土著居民已經對美洲進行了探險,比哥倫布早了幾百年,有些人甚至在那裡建立了定居點。
  • 維京世紀:野蠻人如何改造歐洲
    而從歌謠到文字本身又經歷過一定的刪減與變形,這是非常遺憾但又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我們又不可能因噎廢食放棄這些文獻證據。唯一能聊以自慰的是,人對歷史不可能不產生誤讀和扭曲——說不定哪天就負負得正了 (劃掉),所以歷史學家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工作只是建立模型,然後有的模型要比別的模型更加平等。
  • 美國黑人為何討厭哥倫布,毀掉他的雕像?哥倫布是怎樣發現美洲的
    【美國黑人騷亂為何破壞哥倫布雕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有什麼影響?】近日,美國各地因為黑人被警察跪死事件,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騷亂活動,前兩天抗議者們開始拆毀和破壞了美洲新大陸發現者裡克斯託弗·哥倫布的雕像。據報導,作為抗議活動的一部分,哥倫布在波士頓的雕像被抗議者「斬首」。
  •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全憑會忽悠?
    現如今,生活在這個網絡時代,你可以隨時隨地和國外的朋友視頻聊天,也可以輕鬆來一次海外購,顯然全球化已經不知不覺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而這一切還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第一位開創全球化時代的航海家哥倫布。
  • 航行到世界邊緣:維京人是如何發現美洲大陸的?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已經是婦孺皆知的著名歷史事件。公元1492年10月12日之所以能成為人類歷史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一天,很大程度是由於接踵而至的大規模經濟開發與軍事殖民活動將美洲大陸政治、經濟和文化結構徹底重塑,大西洋兩岸之間的激烈碰撞使歐洲的社會也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改變,推動著中世紀的歷史車輪以更快的速度朝著近代前進。
  • 美國旺盛的好奇心,對維京人文物的渴望,永無止境
    而在美國,對維京人文物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以至於幾乎任何看起來不是美洲原住民創造的古代遺蹟,都被打上了北歐人活動的證據的標籤。這就包括戴頓巖,這塊40噸重的巨型砂巖位於麻薩諸塞州的陶頓河附近的伯克利,巖石表面上畫有巖畫,這被認為是腓尼基人或(據拉芬所說的)維京人探險的證據。
  •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意義
    與當初資助哥倫布的資金相比,其回報是呈指數級加倍的。 從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來看,哥倫布發現美洲促成了全球物種大交換。 原先美洲是沒有大型馴化動物的,殖民者帶去了馬、牛、羊等等。
  • 維京人發現美洲時,最高興的事情竟然是:有漿果可以釀酒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格陵蘭島的自然環境也很糟糕,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宜人類居住。但是,頑強的維京人,硬是在這裡紮下了根。我們的主人公名叫萊夫·埃裡克松,他的父親帶著第一批移民來到了格陵蘭島居住,現在輪到他的時代了。
  • 哥倫布發現美洲丨新航線的開闢為何讓人類文明進入全球性的交往?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西歐國家希望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促使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正是因為美洲被發現,才開闢了世界航線與全球人類的交往共同發展道路。一、西歐國家與基督教會強烈的東方探索思想促使哥倫布順利實行西航開闢新航線,發現美洲大陸成為歐美交往第一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主要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希望開拓東方市場。西方商品經濟發展,傳統商路受到阻礙以及歐洲基督教勢力向東擴張,推動了西歐人向東方開拓的強烈願望。
  •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提起哥倫布知道的不應只是雞蛋與新大陸
    很多人對於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最初認知,是從那個經典的豎雞蛋故事開始的。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歸來後,西班牙女王邀請眾達官貴人舉辦宴會為其慶祝。席間有人對哥倫布表示不服氣,認為他能夠發現新大陸無非是運氣好碰上了而已。
  • 查理曼大帝與拜佔庭第一女皇,為什麼沒能走到一起?
    歷史上的西羅馬帝國早已滅亡,古羅馬的正統繼承者只剩下拜佔庭,我們雖然給這個帝國稱為拜佔庭或者東羅馬,但人家歷任皇帝都直接自稱羅馬皇帝,從來沒加上過方位名詞。哪怕是同時一分為二的基督教,身處羅馬的教皇同樣也承認拜佔庭的皇帝就是羅馬皇帝。
  •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遭質疑,英國學者找出證據:發現者是中國人
    有網友問:美洲大陸到底是誰先發現的?根據傳統的說法,航海家哥倫布是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為此作為哥倫布的家鄉,西班牙每過10年都會舉辦一場哥倫布紀念會。而在晉書中,我們也能找到部分證據,根據晉書所述,東晉時期的法顯大師曾經到過新大陸,這些證據無疑是有力的支持了中國人很早就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觀點。除了中國人到過美洲大陸,在國外的文獻記錄中,威爾斯人、丹麥人、愛爾蘭人、冰島人也曾先於哥倫布到達美洲。
  •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但最早發現北美大陸的卻另有其人
    「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這個觀點被全世界的歷史書所承認。但最新的證據顯示,北歐的海盜可能先於哥倫布很早就到達過美洲。當然,真正向全世界介紹新大陸的是哥倫布,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真正促成了新世界的建匯。
  • 愛做夢的投機者哥倫布?誤打誤撞發現了美洲大陸
    弗裡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中提出,全球化肇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1492年。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使世界的進程揭開了全新的 一頁。這是明確被公認的對人類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壯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誤打誤撞發現了美洲大陸,他的直接目的是去尋找馬可·波羅描述的繁華盛世中的亞洲大陸,因為那裡有無盡的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