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號,在外太空流浪了6年之久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往地球投擲了一個帶樣本的返回艙,然後瀟灑的轉身,消失在深空的夜色中,開啟了它的下一趟旅程。有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感覺
隼鳥2號與目標行星
相信大家對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一定不會陌生,正是它的存在,才讓人們清醒的意識到日本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國地位,以及它令人生畏的科技實力。與時常在國際舞臺上叫囂,標榜自己航天大國地位的印度不同,日本一直很低調,默默的發展自己的航天事業,驀然回首,卻發現他們已經達到如此高度了。
隼鳥2號長1米,翼展寬度1.6米,高1.25米,重僅600公斤,與我國8.2噸的「嫦娥5號」比起來,塊頭簡直不要太小了。就是與重量1529千克,同樣執行小行星採樣任務的美國「OSIRIS-REx」號相比,其重量也沒有可比性。
隼鳥2號的投影
可就是這隻有600公斤的小小探測器,在執行採樣任務的時候,一口氣投擲了7.8個小探測器,輔助器完成任務,一時之間讓人眼花繚亂,感覺隼鳥2號的肚裡好似哆啦A夢的四維口袋,裡面有拿不完的寶物。也只有日本這個誕生出哆啦A夢的國家,才能想出這種讓人驚訝的設計,並且把這設計付之於行動,達到理想的效果。
讓我們細數一下,從隼鳥2號上,到底投擲了哪些小探測器:
一、2018年9月21日,隼鳥2號向目標小行星投擲了兩個直徑約18釐米,高7釐米的小探測器,這兩個小探測器分別取名:MINERVA-II1A和MINERVA-II1B,其目的主要是對小行星的土壤進行分析,並且傳回數據
被投擲的兩個探測器
二、2018年10月3日,隼鳥2號再次向目標小行星投擲一個名為MASCOT的小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帶有廣角鏡頭,其主要目的是對小行星的地形地貌進行勘測,人類首次拍攝小行星地表相片,就是這個探測器拍攝的,可惜的是這個小探測器沒有輪子,只有一條擺臂做微幅度調整。
人類利用MASCOT探測器,首次近距離拍攝小行星內部相片,是不是有種露天煤礦的感覺
小行星內部相片
三、2018年10月24日,隼鳥2號向目標小行星投擲一個直徑約10釐米的標記球,其目的是測量小行星的引力場,並且為將來著陸做定位
隼鳥2號投擲標記球
四、2019年2月21日,隼鳥2號開啟首次採樣任務,利用下方的採集樣本的長管接觸地面,並隨即發射一顆子彈撞擊地面,收集揚起的灰塵。(這個不知道算不算)
五、2019年4月5日,開始第二次採樣,這次隼鳥2號向小行星投擲一顆銅質炮彈,炸開一個直徑約17米的坑道,此舉是為了採集小行星內部的原始樣本
隼鳥2號投擲炸彈
六、2019年5月10日,投放第二個標記球(隼鳥2號肚子裡總共有5個這樣的球),這次投完後,7月11日,就正式開始了第二次的採集任務,踏上返回地球的返程
七、2020年12月6日,在 返回地球低空軌道後,隼鳥2號向地面投擲了一個直徑約40釐米,重約10級千克的返回艙,返回艙內裝有這次採集小行星的樣本。隨著返回艙安全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的南部,也意味著隼鳥2號的任務圓滿成功。
隼鳥2號返回艙被回收
6年時間、50多億公裡的航程,在沒有大力宣揚的情況下,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以它眼花繚亂的操作,完成了一個艱難的任務。想不到一個小小的探測器,竟然內含乾坤,精準投放這麼多的探測器,輔助它完成任務。也被他們深空網絡技術、遙感衛星技術、深空探測人工智慧技術等震撼到了。
太陽系中有眾多的小行星,哪一顆,才是我們探尋的目標?
隼鳥2號已經背負著新的任務,將在2026年和2031年分別到達它的下一個目標。不知道其肚子裡面是否還有「貨」,為它的下次任務做準備?
你對日本有如此高精尖的航天技術是什麼感受,不妨到評論區留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