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口12.16億,但有1.25億位童婚新娘,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女孩中,更有近39%的女孩在18歲之前結婚。
當中國、歐美和日韓的女性在步入新世紀的文明之時,不忍猝睹的殘酷卻在人類世界的邊緣上演著。
非洲,蘇丹,喀土穆的城市中。
一位名叫阿瑪爾(Amal)的女孩正面臨著人生窘境,她今年11歲,但已經擁有一位丈夫,男子年紀38歲,在阿瑪爾的口中,她的丈夫不是一個善良的人。
因為在結婚以後,阿瑪爾就常常遭到丈夫的家庭暴力。
「他每天都毆打我,很恐怖!」
為了保護自己,並遏制丈夫這種不當的行為,阿瑪爾試圖尋求警方的幫助,在醫生的鑑定下,警方確定阿瑪爾被捆縛著遭到毆打。
2015年蘇丹加入了非盟呼籲的《非洲大陸童婚結束運動》,但「結束童婚」只是預期中的未來目標,而在蘇丹的國內法律中,明文規定了結婚的法定年齡「10歲,孩子成熟以後」。
所以和阿瑪爾結婚的男子並未觸及違法童婚的底線,而家庭暴力屬於家庭內部矛盾,警方通常不會過分幹涉。
(喀土穆)
無奈之下,阿瑪爾只能尋求逃回娘家尋求父親的幫助,好在小女孩雖然不幸嫁給了一個不良男子,但卻有幸遇到了好心人——她的丈夫的第一妻子,看不慣阿瑪爾的遭遇,悄悄的趁丈夫不在時,將阿瑪爾放走了。
在父親的指引下,阿瑪爾尋求司法幫助和媒體的曝光,想要跟家暴她的丈夫離婚。
阿瑪爾的童婚悲慘遭遇並非個例,甚至遠非最極端者,至少她還沒有被逼迫到需要殺夫保命的地步。
諾拉是一位一心想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女孩,然而在她小學即將畢業的時候,一位三十五歲的男子來到她的家中,向她的父親提親。
她直接了當的拒絕了家人和未來丈夫的要求,諾拉甚至為了迴避家人的逼迫,直接逃跑到辛納爾的姑姑家中,但兩天後她的父親和未來丈夫就追及此處,將她帶了回去。
為了安撫諾拉的情緒,諾拉的父親和未來丈夫許諾會在她初中畢業後,再進行完婚。
諾拉決心使用緩兵之計,只要等到中學畢業,彼時16歲的她就有了獨自謀生的能力。
但她沒有想到,她在使用緩兵之計,殊不知其父和她的未來丈夫也只是想藉此先定下婚約。
在她中學畢業後,她還沒來得及實施逃跑計劃,回到家的她就要面對一場盛大的婚禮。
當然,在蘇丹的高失業率中,成年女性尚且求職艱難,何況諾拉呢?
但諾拉依然不想和男子成親,但婚禮照常進行,最後在諾拉的淚水中,她以15歲少女的成為了男子的新娘。
婚後,諾拉拒絕圓房,在婚房中她強力抗拒著丈夫的親熱,當天晚上她成功了。然而準備在丈夫熟睡後逃跑的她,很快就發現一切都徒勞無功——房門被死死的鎖上了,外面甚至還有人值守。
就像夫家的人知道她會晚上逃跑一樣。
到了第二天,還沒睡醒的諾拉在昏昏沉沉中被掣住了雙手,捉住了雙腳,她清醒的看到身側是丈夫的叔叔和堂兄弟,緊接著他們就在諾拉的尖叫聲中,撕去了諾拉的衣服。
他35歲的丈夫就那樣將她強姦。
婚內進行非自願性行為,是非法的「婚內強姦」。
在第二天後,丈夫準備再度強行圓房,然後悲劇就發生了。
諾拉此前悄悄的在枕頭下藏起了一把剪刀,在第一次被強姦時,她被捉住手腳沒法武力自衛。但在第二次時,她用剪刀刺殺了準備再度強姦她的丈夫。
後來她被蘇丹法院判處死刑。
而諾拉原本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法官。
2016年,《兒童救助會》報導,過去一年中每15秒就有1位15歲以下的女孩結婚,這意味著在那時全球平均每年將產生450萬以上的童婚新娘。
那麼為什麼童婚會在世界範圍內泛濫呢?
在貧窮社區中,人們通常認為越早為女孩進行婚事,將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收益——娘家不用再承擔贍養的負擔,丈夫則獲得了一個廉價勞動力用以承擔家庭瑣碎,當然這其中還有嫁妝和聘禮的即時利益交換。
阿瑪爾的父親就有六個女兒,而只是一個錫匠的阿瑪爾之父,明顯承受著巨大的贍養壓力,更別提有責任感的他還負擔著女孩們的教育支出。
最關鍵的還在於,儘早將女兒出嫁,能更好的將不多的教育費用投入到男孩子的教育上——這當然不是性別歧視,就像阿瑪爾和諾拉的一樣,她們在出嫁前依然享受到了教育。
但亦如中學畢業後,最終沒有逃跑的諾拉一樣,她知道就算離開,她也沒法在餓死前,在蘇丹找到工作機會。
在如蘇丹這樣的貧窮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男性擁有相對更大的就業機會,這才是貧窮社區對男性教育投入更多的原因——至於兩性就業平等,這對於欠發達國家來說,無異於在地獄妄談天堂不善之處。
可也不是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那樣「過分現實」。
「我記得上小學時穿著破舊的衣服,沒有鞋子,也吃不飽。但我父母賣玉米給我買學習用品。」
「父母艱難的為我提供學習的機會,我常常感到愧疚。」
「但我沒有放棄,我常常為老師洗碗,只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安吉麗娜出生於辛巴威,她的求學經歷,讓世界看到哪怕在貧窮落後的國家,依然閃爍著文明和偉大無私的慈愛之光。
然而儘管她取得了該國最好的考試成績之一,但她的父母卻無力將她送上中學。
「沒有錢去付學費,我也沒有想去。
「即使我媽媽很想要很想要我去。」
在撒哈拉以南地區,有75%的女孩讀完小學課程,但只有8%的女孩完成了中學學業。
然而貧窮社區中的家庭,供養女孩讀書真的是件「虧本買賣」嗎?
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調查顯示,受過教育的婦女能更好的經營家庭、獲得收入並能更多的為子女提供教育從資金到學業上的支持,這能讓家庭下一代獲得高於社區平均水平的素質,從而擁有更好的就業競爭力,最終讓整個家庭擺脫貧困。
事實上,童婚的發生,往往意味著貧窮的世代相傳。
而許多童婚新娘在結婚後,仍然渴求完成中學的課程學習,但這往往在懷孕後被中斷。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童婚問題受到世界關注,全球國家已經形成共識,聯合國設定了在2030年結束童婚的目標。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在2008-2018年的十年間,在全球的努力下,中止了2500萬起童婚的發生。
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人們越來越從「童婚傳統」中走出來,在馬來西亞人們為11歲女孩和41歲男性的婚姻而憤慨出聲。在蘇丹,人們為被判死刑的諾拉感到不平,在印度童婚遭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
不過在逐漸樂觀起來的數據後,卻還有更多的童婚悲劇在上演著。
格洛麗亞的父親去世時,她才12歲,她的母親獨自照顧10個孩子,又生活在尚比亞最貧困的省份農村中,為了生存,格洛麗亞的母親不得不將她出嫁。
格洛裡亞回憶說:「我悲傷的原因是我結婚時候還幼小。」
「我不想結婚,我不明白婚姻的含義。」
「我當時真的好害怕。」
在格洛麗亞結婚六個月後,她的丈夫不幸離世,然後還在孕期中的她,成了她丈夫堂兄弟的新娘。
- END -
記得點讚!
還有轉發、評論、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