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隨著周杰倫第二張專輯《範特西》的推出,「雙節棍」的歌聲響遍大街小巷,而周杰倫也憑藉著該專輯為更多人所熟知和喜歡,迅速走紅。
周杰倫走紅之後,他背後的男人,他許多作品的詞作者——方文山,也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野。作為寫詞人,方文山的作品真的很多,其中為大眾所熟知的也有不少:《東風破》、《千裡之外》、《七裡香》、《菊花臺》、《青花瓷》、《發如雪》、《布拉格廣場》、《壁虎漫步》、《小小》、《親愛的那不是愛情》、《十裡桃花》等等。
寫出這麼多優美歌詞的方文山,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背後都有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方文山,1969年出生於臺北的一個偏僻小鎮的普通家庭,由於家中經濟條件不算太好,方文山從小都會在假期出去打工補貼家用,他派送過廣告,當過服務員、業務員、高爾夫球童等等,只要能賺錢,方文山從不怕吃苦受累。
方文山讀書時的成績並不好,但因為他喜歡閱讀,所以他的作文寫得非常好,而大量的閱讀,也為他日後的歌詞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服完兵役後,因為學歷不高,為了生活,方文山曾做過機械修理工、百貨公司送貨司機、防盜系統安裝工人等等,即使生活十分艱苦,但方文山從未放棄過對夢想的追求。他堅持閱讀,邊工作邊寫歌,想到什麼有意思的點就趕緊記下來,就這樣慢慢寫了一百多首歌詞,他將所有的作品分門別類整理好,列印了一百份,寄給各個唱片公司,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直到一個多月後,他才接到了吳宗憲的電話,由此進入了唱片公司,當時的方文山非常高興,對各位親朋好友都廣而告之,覺得自己從此開始鯉魚跳龍門了,後來,方文山才明白,進入唱片公司並不意味著可以發表作品。
方文山後來回憶說,剛進入唱片公司那段時間,在外面的比稿他從來沒有贏過,跟周杰倫一起做的demo也都沒有消息。後來,方文山開始研究歌詞的結構、韻腳、記憶點等等,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具有識別度,方文山想到將情歌的時空放入某個時代,因為自己喜歡閱讀古詩詞,他還將傳統的古詩詞跟現代音樂相結合,創作出了大量優美的中國風作品。
在寫《上海1943》的時候,他會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當地的語言、風土人情跟建築形式,方文山說,他會想到1943年,上海有著吳儂軟語、小弄堂、百樂門等等,他會搜集資料,讓這首歌的語句、畫面感更加到位。
正是因為這份認真,方文山筆下的《上海1943》,才會給大家展現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老上海的畫面:「牆上泛黃的春聯,貼著滿字的米缸,爬滿藤蔓的門窗,斑駁的磚牆,吳儂軟語的姑娘走過外灘,老街坊,小弄堂。」這些平凡又溫暖的畫面,在方文山的筆下,徐徐向我們走來,老上海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
就是因為他的這種不斷學習進步,認真鑽研的精神,他的歌詞越來越好,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歡。很多歌手也紛紛向他約歌,除了周杰倫之外,他還曾給蔡依林、容祖兒、潘瑋柏、張韶涵等眾多歌手寫過歌詞。
從一個普通打工仔到著名的作詞人,方文山憑藉的是不斷的學習和努力,他讀過很多書,搜集過很多資料,所以他的歌詞才會有那麼深沉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畫面感。
在他還是一個打工仔的時候,在他的作品不被接受的時候,他沒有放棄,他會趁著打工的閒暇之餘寫歌,他會在作品不被接受的時候認真研究,面對困境,他只會迎難而上,不斷學習成長,努力充實自己。
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方文山的努力就像一顆希望的種子,慢慢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甜蜜的果!
而今,方文山正在朝著多個領域發展,他不僅是著名作詞人,還當了導演,祝願他的未來之路一路順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