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富貴,而有的人卻貧窮?讀懂《易經》精髓,你就明白了

2020-12-14 一周歷史說

很多人都曾好奇過,為什麼有人一生富裕,有人卻一生貧寒?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很窮,有人卻可以白手起家,也有家財萬貫,卻一夜之間家破人亡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一些關於命運的秘密,我們可以從《易經》這本書中窺見一二。

《易經》是傳統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有一千年的歷史,已然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根。 但是,這樣「博大精深「」的好書,很多人也因為難懂、難記、難應用,而錯過許多命運的奧秘

「大道至簡」是《易經》整體最重要的理念,其實濃縮起來,精髓就是三句話,仔細研讀,領悟其中的智慧,自己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

第一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易經》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這是什麼意思呢?

無論是佛家,還是道家,都講究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讀過《了凡四訓》的人都知道,多行善事可以為家人積累福報,將來會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得到福澤。

不妨看看身邊的人,有的人當了明星,有的人當了教授,有的人做生意發大財,這些人有身份、有地位、有錢,很多人嫉妒他們,憑啥別人的命這麼好?你想過沒有,別人的祖上積了大德,而你呢?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第二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裡面說到這樣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很多人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甚至很多書的翻譯都是錯的,比如,有些書說,「自天佑之」,就是指的「來自於上天的保佑」,其實這完全曲解了本意。你想想,上天又不是你家親戚,憑什麼保佑你?

其實,這句話裡的「自」,並非「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自天佑之」是告誡我們,人只有自己努力,老天爺才會幫助我們,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自助者天助」

老天爺向來是青睞那些自強不息的人,對於懶惰的、不思進取的人,老天是不會眷顧的。

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要自己想辦法克服,不要老指望別人,而是要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氣概來,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解決困難。

你只有自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老天才會保佑你。

記住,老天不會「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

第三句:順天應人,適時而動

《易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所謂順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來行事,要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循「道」守義。道家就有一句經典的話,「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也是說,一切大的道理,都是遵循自然的規律。

應人,就是要講人性、講人情。人性不能去違背,而是要迎合。

老一輩的人,總是在告誡年輕人,要學會為人處世,這裡的「為人處世」,就是講的要懂人性。

曾仕強也曾說:「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

在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順天」並不是宿命論,也不是消極地聽天由命,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以得「天時」、「地利」。順應人心,可以利己但不能損人,經營人脈的時候最好本著雙贏的理念,做順應人心的事,以得「人和」。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易經》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加是一個擁有與眾不同思維模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轉變、未來局勢發展趨勢的基本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粥一飯、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與這一部經典擁有 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大家想像之中的那麼高深莫測,更不是什麼迷信活動,只是有很多具體內容還有待解讀。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是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而我則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
  • 讀懂三橫兩豎就明白《易經》
    平時,都說那個周易難讀明白,許多人望而卻步了。首先,周易與易經是否一回事呢?這是專家考證的,《周易》和《易經》是一本書,《周易》即《易經》。說到了這裡明白了吧,《周易》就是辯證法的翻版,人生修行要有向「上」的勇氣,卻也要有「止」的心態與智慧。只能上,不會止,有時候會摔的很慘。平時看到了身邊一些人,凡事是那些有智慧的人,都是為人處事不過分,讓人感到相處的時候舒服,他們從來不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都是特別低調,甚至藏拙示弱,水低為王的境界。這就是在心態上永遠不會自滿,在生活中,他們永遠謙遜低調。
  • 貧窮和富貴的本質全在字中,古人早已告知,但鮮有人知
    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富有而有些人貧窮?為什麼有的人生來就很窮,卻能白手起家,而有的人雖然有錢,但到頭來卻一夜之間就毀了?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些命運的秘密,我們依然可以從《易經》這本書裡窺見一二。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究其這一生,人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有的人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自暴自棄;有的人使盡渾身解數,卻未能走出困境;同時也有很多人,積極尋找對策,終至化險為夷,成功脫險。實際上,在中國浩浩湯湯幾千年文化中,早就有了能幫助我們指點迷津的傳世良言,比如《道德經》,比如《論語》,再比如《易經》。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有的人之前還好好地,突然身體抱恙就英年早逝……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家裡人就出來車禍……有的人事業一直平平無奇,一升官就出問題……到底是什麼願意?《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身邊的人發財,別人出名,當領導,做教授等等你所認為的有出息,你心裡不平衡,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祖上積的德,你沒有?
  • 《易經》看貧窮和富貴:遇到這2種困境,別放棄,是成大事的先兆
    世上每時每刻發生變化,循環反覆,困境和逆境是不斷扭轉的,沒人一輩子走運,也沒人一輩子倒黴。人生艱難和困苦雖不可避免,但若是咱們保持一顆堅忍和貞正的心,就終能等到變成平坦的大道。尚口乃窮時學會樂觀這種困境說的是雖然你有施展能力的平臺和機會,而此刻你卻只有閉口不言。為什麼呢?因為不論你說了什麼,身邊沒有幾個人能相信你,而且你說的絕對是正確的事情。你說氣不氣。
  • 《易經》中最精髓的三句話,讀懂其中一句,人生將從此蛻變
    《易經》是闡述關於天地間人 事 物的萬象變化的一本古老書籍,是一本博大精深有關於哲學辯證法的書。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易經裡面講到:萬事萬物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人從幼兒-少年-中年-老年-死亡。樹木也是,幼芽-開花-結果-死亡。
  • 曾仕強:人活著為了什麼?明白《易經》這一點,你就能大吉大利
    是否有很多人會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是為何而存在的?人是為何而存在的?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其實這些看似沒有答案的問題,其實都有其中的道理所在。一生只讀一本書的國學大師曾仕強,在攻讀《易經》的過程中,就向很多人展現了很多《易經》中存在的「易理」。那麼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其實,在《易經》裡面就告訴了我們,其實每個人活著都有他存在的意義,但是如果不斷去思考這其中的意義,也許你會發現,這是沒有結果的。
  • 讀懂《易經》你會發現,往往有這3個特徵的人,都不好惹!
    那麼怎麼區別哪些人不好惹的呢?讀懂《易經》你會發現,往往有這3個特徵的人,都不好惹!非常能忍的人俗話說: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但當你身邊有那麼一個人,從不發脾氣,溫和有禮,平時提個請求總是二話不說,時時遷就別人。
  • 易經提醒你: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易經》!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 易經: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3個特點,有一個就很了不起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年少就成名,這種人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有的人中年富貴,這種人讓人羨慕不已;還有一種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卻終究大器晚成,成功完成人生的逆襲,這種人讓我們佩服!出生不同,遭遇不同,機會不同,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但是總有一些人,堅持負重前行,成為了大器晚成的人。
  • 易經說:恩裡生害,對這三個最親的人要「薄情」一些,說的有道理
    《易經》被譽為「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誇張了。但事實上,《易經》的確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
  • 易經:恩裡生恨,不要低估人性的惡,對三個親近之人要「薄情」些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
  • 有的人是佛,有的人是魔,這就是人性,與生俱來
    人,光禿禿來到人間,好像都是一樣,來到人間白紙一張,為何出現百態人生。因為人性在娘的肚子裡就已經埋下了善惡的種子。所以,有的人生下來就是佛,而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魔。很小的時候看了一部電視,年代已久,電視名字不記得了,可電視的劇情歷歷在目。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但不可否認,幾千年來《易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地位。既然民間流傳,「鬼」怕《易經》,那為何南懷瑾大師卻告誡人們晚上不要讀《易經》呢?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鬼又真的怕易經,那我們晚上讀《易經》豈不是更安全?
  • 讀懂易經,參透人生
    易經是我們很多人都非常感興趣的一本書,但是真正讀懂它的人卻少之又少,它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很重要的知識書籍,其中包含了很多道理。它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易經蘊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它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 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
    我融合《易經》,為大伙兒揭秘幾個數字的變化趨勢。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對應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易經:老祖先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一宋代陸遊《讀易》,詩云:「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年少就成名,這種人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有的人中年富貴,這種人讓人羨慕不已;還有一種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卻終究大器晚成,成功完成人生的逆襲,這種人讓我們佩服!那些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都有4個特點,《易經》中早有介紹,來看看你有嗎?
  • 《易經》:遇到這2種困境,別輕易放棄,是成大事的先兆
    人的一生總會起起伏伏,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富貴,而有的人則窮困潦倒?有的人過得衣食無憂;有的人過得錦衣玉食。而有的人家財萬貫,最後卻一夜之間家破人亡?《周易》云: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 「男人心軟一生窮」,5則易經警世良言,能看懂的都不是一般人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這5句智慧警世良言,知道的人還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