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應屆生被申通快遞辭退」引發關注。上海小夥小江爆料稱於2020年7月2日入職申通快遞。9月7日,公司副總監找下屬談話,說部門要求9點以後下班,並要求不能談戀愛。小江拒絕加班,隨後於9月9日被告知因試用期不合格被辭退。
小江爆料是否屬實有待核查,但可以確定的是,「應屆生被申通快遞辭退」確實是輿情引爆點。連日來,「43歲外賣員送餐時猝死」「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這屆打工人的身體這麼差嗎」都有極高的關注度,從中不難窺見打工人的隱憂。
「加班不能多掙幾個錢,卻能讓我們沒時間花錢,約等於掙了很多錢」,面對加班,打工人多以這種紓解情緒的方式自嘲。而像「不要在這個年紀談戀愛」「9點後下班是為你們負責」的言論,則消解了「加班合理論」的娛樂性,當自我欺騙式的心理安慰轉換成他者堂而皇之的洗腦話術,看似一本正經,實則不三不四。不僅小江不吃這套,也引來網友一致批評,糊弄住誰了?
「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越來越行不通。有時候,人們不是反對加班,而是反對無償加班,這是赤裸裸的剝削。按照勞動法規定,工作日的加班工資為正常工資的150%,雙休日是 200%,法定假日是300%。可見,如果用人單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尊重勞動者權益,不少打工人是願意加班的。
網友關注申通畢業生小江,事實上是在關注打工人的勞動境況。一系列「996」「ICU」等新概念的產生,背後不僅是人們對加班的不滿,更飽含對無意義加班的吐槽。據小江自述,他反對的也是無意義加班——即便到了下班時間無事可做,也要形式加班展現工作態度。此外,日本學者森岡孝二在《過勞時代》一書中,也提到了這種勞動者自願接受過勞的狀況。隨著收入和工資率增加,人們將選擇減少部分工作時間來換取閒暇,在競爭消費的環境中,消費主義的盛行把越來越多的人捲入到了過度勞動的循環。
幸好,人們的勞動權利意識正在萌發。從最近的一系列輿情事件來看,網友不僅不會被「加班文化」「奮鬥精神」洗腦,還會抵制涉事企業。此次事件中,小江不僅被聲援,部分網友和商家還以實際行動拒發、拒收申通快遞。從意識覺醒到付諸實際,不知是否能給用人單位上好保護勞動者權益的一課?又能否提醒他們更新管理觀念呢?
防範主動加班形成內卷,需要健康生活理念,在工作外享受有閒生活,對打工人身體狀況的關注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楊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