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在國外的首映禮剛剛結束,對於這部影片國內外的評價並不一致。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他們想要看的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故事,而不是一群人在用英語講述中國的故事。
看了其中的幾個對話,我們會覺得相當突兀,明明是會中文的炎黃子孫,卻需要用英文進行對話,這未嘗不是某種形式上的屈服。
而在國外觀眾的眼中,這是所謂文化包容的體現,從矯枉過正的種族歧視到現在的《花木蘭》,有些東西一直沒有變。
有一說一,在《花木蘭》這部作品中,劉亦菲的造型的確是絕美。從現場片段中看,身穿紅色戰袍的劉亦菲,將屬於花木蘭的颯爽英姿展露無遺。
我們對於《花木蘭》的不滿,不能夠將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作為情緒的宣洩口。我們應該搞明白,為什麼版權會被別人拿走。
「花木蘭」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國產故事,版權卻被迪士尼拿走,並且找華裔演員去用英文演繹中國故事,這是極其諷刺的一件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影片中,鞏俐也將會出場。可以說《花木蘭》裡面集結大多數一流明星,並且大多是成名已久的那一種。
劉亦菲被選為花木蘭飾演者的消息從去年就開始盛傳,直到今年首映禮上,我們真正見識到這個國民女神的颯爽英姿。
在之前央視鏡頭前,劉亦菲因為拿著央視攝像機的鏡頭當鏡子上了熱搜。在素有「照妖鏡」之稱的央視鏡頭面前,劉亦菲能打的顏值圈粉無數。
其實在我看來,《花木蘭》影片的出現,是國產文化的一種輸出。對於這個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但是對於許多外國人,這是一個新鮮的故事。
法越辯越明,理越辯越清。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花木蘭的故事之後,就會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認同感。
至於主角說英文這件事情,只能是一個受限於人的犧牲。迪士尼顯然是將第一市場定位於歐美圈,選擇這些華人演員不過是為了不放棄國內市場,以及更好還原故事的精神。
事實上,能夠將花木蘭故事演繹好的人,只能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國人。
全世界幾乎找不出下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能夠擁有如此濃厚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並且還能夠培養出十數億知曉禮義廉恥的群眾。
作為出品方,迪士尼本可以選擇白種人出演這個故事,畢竟版權一直在他們的手上。
這裡也就不得不說到版權的問題,實際上關於版權的解釋更多掌握在制定規則的人手中。
版權意識不過是在近幾年在國內才逐漸完善,這一點國內確實有些落後,但是在版權意識的大旗下,不乏有拿著版權意識大做文章的資本家。
可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縮影,屬於一個國家人民的共同產品,為何能夠輕易被一家公司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