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BA的焦點不再是本賽季誰最有可能奪冠,也不是某一個球員的超神表現,而是CBA的那些專業裁判。各支球隊、球員、媒體、球迷都不約而同的吐槽和指責裁判,那麼到底CBA的裁判做了什麼讓大家如此氣憤呢?
首先是嚴重破壞比賽節奏,即使現代籃球再崇尚進攻,也不能回回身體對抗都給哨吧。在前不久的一場比賽,CBA的裁判驚人的吹罰了兩隊共計70次犯規,罰了101個球,這不得不說嚴重的影響了比賽的節奏和觀賞性,好好的一場比賽,生生被吹罰拖延到兩個多小時,也怪不得廣大球迷對於裁判水平的不滿。而頻繁的吹罰則讓兩隊的球員和教練員的耐心和積極性被耗光。對於聯賽健康發展極為不利。
第二點,吹罰慢,裁判看人吹哨,十分猶豫。昨天進行的深圳對北京的比賽中,就因為裁判吹罰非常猶豫、慢,明明已經比賽結束了要進入加時賽,結果裁判在常規時間走完後,又去看了錄像判罰劉曉宇違體犯規。這讓北京隊怒火中燒,解指導直接退場抗議,翟曉川情緒更是激動。那麼從回放來看,判罰是沒錯的,但是太猶豫了,要是深圳不抗議,他肯定不吹了。就是說這個吹罰,尤其是關鍵吹罰總是慢半拍,這真的太不專業了。
第三點,我自己看比賽感覺裁判總是想和教練員對著幹,或者說對於自己不喜歡的教練員對著幹。李春江和裁判的矛盾明面上擺著,楊鳴作為新手教練也被裁判針對,昨天甚至連站在場邊都不可以了。當然裁判也是人,當然有自己的情緒,可你是球場的「」法官」,總是這麼帶個人情緒或者私心雜念又如何秉公執法呢?
最後我想說,雖然中國是人情社會,無論人們幹什麼都不能不顧人情,這或許形成了中國裁判的風格。但是CBA在走向商業化,職業化的路上,裁判隊伍是否也應該職業化。CBA應該培養職業年輕裁判,適度引入國際裁判,提升比賽的判罰水準,這樣才會讓比賽更加精彩,也能讓球迷更滿意。這也是走向職業化所必須的一步,CBA公司必須思變了,不然好不容易積攢的人氣又會隨著一場場裹腳布式的比賽和場場爭議判罰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