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廚房」吉刻聯盟」對創業邦透露,已完成千萬級別Pre-A輪融資,由星河互聯領投、洪晟觀通、勁邦資本跟投,天使輪投資機構蘇河匯在此輪繼續跟投。
外賣平臺之間的大戰,燒出了中國人吃的外賣習慣。雖然如今外賣平臺的格局已定,但平臺上一個個獨立外賣平臺還在野蠻生長著,市場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據餓了麼發布的中國外賣大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為3.6萬億,年增速10.8%,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可突破5萬億。預計2020年外賣用戶滲透率達到80%,用戶規模達到6億。
2017年,有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嘗試外賣,然而,餐飲業的天然壁壘,如店面高額轉讓費、高房租、難辦證、複雜的供應鏈、激烈的線上競爭,讓這些嘗試大多折戟而返,鑑於餐飲商家的這些痛點,出現了吉刻聯盟共享廚房模式,且經過一段時期的運營,財務數據各項指標均超過行業其他公司。
起步於上海,吉刻聯盟聚合了眾多餐飲品牌,專注外賣業務支持,在一流商圈租下面積在300-500平米的場地,分割成十數個獨立廚房後出租給餐飲商戶,並且一條龍操辦外賣平臺店鋪建設、品牌運營和用戶推廣、餐飲課堂、食材耗材供應鏈支持、許可證照辦理等事項。
目前吉刻聯盟在上海已經開業了8家站點,分別位於陸家嘴、徐家匯、人民廣場、五角場、火車站、大寧國際、天山路、日月光等一流地段,另外有5家正在裝修,即將開業。
吉刻聯盟創始人史曉明
為外賣品牌提供廚房和後續服務
據創始人史曉明介紹,吉刻聯盟為入駐商戶提供的服務包括:
1)裝修完備的廚房,平均每家門店可以容納10-20個商戶;
2)統一辦證。吉刻聯盟統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衛生營業證、消防證等證照,而傳統商家辦理這些證照通常在3個月左右,還不一定能辦成;
3)共享後廚,吉刻聯盟的廚房設備完備,供入駐商戶使用;
4)食材耗材採購,為了保證食品衛生,吉刻聯盟要求入駐商戶統一使用蜀海、眾美聯、美菜等知名供應鏈服務商,通過統一採購,也進一步降低了商戶在供應鏈上的投入成本。
同時,在餐飲老闆不在門店的時候,吉刻聯盟會幫助商家管廚房裡的衛生,管人員考勤設備,管配送的問題。每個門店吉刻聯盟都會配備店長、店助、電工等人員。
「吉刻聯盟團隊裡有經營餐飲20年的餐飲老炮、創立了多個品牌的運營一哥、原海底撈的小區經理等,等將是服務於商戶組成部分。」史曉明說。而史曉明擁有15年的餐飲行業經驗,曾為海底撈、索迪斯等公司高管,相比同類競品,在門店拓展和管理能力方面做得更有深度。
空間的共享使得房租等傳統餐飲邊際成本下降,社會資源共享將各自品牌價值更深挖掘,聚力營銷,人員的共享使得人效也大幅提升,共享模式最終連鎖反應是效率的巨大提升,這也是吉刻聯盟創建的核心價值所在。
據了解,已經入駐吉刻聯盟的品牌累計達到150個,包括第一批米其林推薦餐廳海金滋、南京標杆回味鴨血粉絲湯、燒烤外賣大牌七爺家、網際網路餐飲新銳LUCKIN COFFEE等,也捧紅了滬上粥類王者曼玲粥鋪、網紅爆品哈林牛蛙面等,吸引到小南國、海底撈、望湘園等大牌合作。目前已營業的吉刻聯盟門店每天的外賣訂單超過20000個。
每家門店平均3個月回本
吉刻聯盟作為一個線下實體聚合餐飲品牌,與7-11便利店的邏輯類似。從盈利模式上看,吉刻聯盟首先賺取的是租金差價,得益於模式得到商戶的認可,每家門店平均每3個月就能回本。吉刻聯盟不僅極大的降低了商戶的開業成本,還通過為每家商戶提供的個性化線上線下運營為其提高單量,創造更多收益,同時也手把手指導商家開好店、開大店,與商家共同發展。
史曉明認為,吉刻聯盟脫胎於餐飲行業,服務於餐飲行業,又不同於傳統餐飲。公司前期工作重心在流量場景支持、數據分析和商家培訓方面,後期將繼續在門店的智能化管理、配送服務、供應鏈管理、金融服務等方面做出更多優化,並且重點孵化優質、潛力品牌,和商家一起成長。
而共享廚房從起步起就受到多方的關注,從孵化器類的投資機構如蘇河匯,洪泰系,到商業地產領域的大集團,如九鼎系,百聯繫,再到有相應背景的投資機構,如DCM,藍馳創投領投,SIG(海納亞洲創投)、啟明創投、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等開始關注。而除了吉刻聯盟,目前受到資本認可的還有北京的熊貓星廚,南京的食雲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