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先生的名望可謂眾人皆知。
他雖然家道貧寒,24歲才開始學畫,但是天賦異稟,寫意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都非常出眾,尤其是擅長畫蝦,寥寥幾筆形神兼備,生動有趣,將中國寫意畫的意境表現的淋漓盡致,堪稱畫壇一絕。
而齊白石的工筆畫也是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地,他88歲那年的工筆畫《蟬》極為工細,甚至可以透過透明的蟬翼看到腹背部,有的地方甚至比真蟬還細。
後來在拍賣會上賣出8億元的天價,是迄今為止最貴的一幅關於蟬的畫。
他是全世界人民眼中了不起的東方畫家,與吳昌碩並稱「南吳北齊」。
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境界堪稱無人企及的大師,卻是一位對金錢異乎執著的人。
到底有多執著呢?今日,我們一起看幾個關於齊白石老人的小故事,大師的不羈個性和脫俗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量米手抖,真勤儉持家一把好手
汪曾祺曾經在《老舍先生》一書中寫過齊老先生的一些軼事。
據說齊老家裡做飯的米升子都是由他親自保管的。
這麼大一家子每次做飯的時候,就得把他找過來,讓他自己親自一碗一碗的往飯鍋裡面加米。
家裡人口比較多,所以每次媳婦要求多放幾勺,老先生就嘀咕:怎麼需要吃這麼多的米?
然後加一勺,手抖一抖,加一勺,手抖一抖。
堪稱勤儉持家之典範,但就是這樣節儉的齊老先生,晚年卻願意用自己的畫作去換一車白菜,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假白菜換真白菜,真風流還是為省錢?
有說齊白石先生晚年的時候,有一日在家中閒來無事作畫。
聽到外邊兒有小販吆喝賣白菜,坐在桌前的齊老先生想起來王羲之寫《黃庭》換大鵝的故事,古人如此文雅,今日為何不附庸風雅一番,倘若今日拿這畫的白菜換人家一顆真白菜,也不失為一樁美談?
心動不如行動,齊老先生開門,對那賣菜的農夫說:我今日作畫一幅,拿這畫的白菜換你一車真白菜如何?
哪想這農夫聽了勃然大怒:哪裡來的想佔便宜的老頭,想用這畫的白菜換我這一車的真白菜?不賣不賣。
齊老先生碰了一鼻子灰,挾著畫的白菜搖頭嘆息的離開:真是有辱斯文啊!
這件事被圈中老友知道後,當然也沒少被拿來調侃:摳門老齊遇上不識貨的賣貨郎,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黃金甲纏身,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晚年的齊白石,功成名就,家中又比較節儉,家裡頭這麼多的錢財好像放在哪裡都不太安全。
齊老先生就想了個辦法,將自己賺的錢放在一個竹籃裡頭,攢夠一個籃子就拎到銀行存起來。
後來這錢怕通貨膨脹就被他換成了金條,這麼多的金條放在家裡也總怕人惦記,該藏哪兒呢?
為了怕別人找到自己藏的這些金條,齊老先生將這些金條連在一起、綁在自己的身上,堪堪給自己做了一副金鎧甲。
料誰也不會想到,這麼平常簡簡單單、扣扣搜搜的一個老頭,衣服裡面竟然整整藏了2公斤的「小黃魚」,真藏錢一把好手。
當然這都是大家流傳的關於齊老先生的一些軼事,齊先生在畫作創作上的影響無人能及,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所以不管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老先生畫作都極為精細,其篆刻又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點擊可查看先生畫作詳情
畢卡索曾經評價說:「齊白石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遊魚。」
希望看到畫展的人,能夠在畫作中感受齊老先生精採絕倫的藝術傳奇與大師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