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網特稿 日本電影發展有著輝煌的歷史,放在亞洲範圍來看,無疑是早早走在前面。加上奉俊昊去年拿下的坎城金棕櫚,迄今為止亞洲共9次拿下這一藝術電影界至高榮譽,5次來自日本。
另外,日本還曾4次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中3次以榮譽獎的形式頒發),也是領跑全亞洲。
史匹柏、喬治盧卡斯和偶像黑澤明合影
更不用提,日本還出現了如
黑澤明這樣的電影大師。在由西方掌握主要話語權的電影世界,黑澤明反過來對西方電影人、也對世界電影人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這樣的語境下,再看近十年的當代日本電影,是有些令人落寞的。
市場方面來看,儘管總體仍維持著小幅的增長趨勢,並一直把守著世界第三大電影市場的位置,但其中的一大原因可能只是電影票價高,而且票價每年還在微幅上漲。
從觀影人次來看,日本的年度觀影人次還不及鄰國韓國——日本觀眾沒有很強的走進電影院的欲望。要知道日本人口1.27億,韓國不到5200萬。
影院上映的本國作品中,動畫撐起半邊天;真人電影領域,真人漫改、日劇劇場版、暢銷小說改編作品構成主要的票房來源。
在和「好萊虎」的對抗中,日本的本土作品已經連續超過十年處於不敗之地。從某些方面來看這是好現象——說明本國的文化產品足夠強大,觀眾也對本國的電影有著強烈的認同感。而另一方面,這一現象也引起不少電影人和文化學者的擔憂——日本電影和日本觀眾變得越來越「自閉」。
當漫威風靡全球的時候,唯獨在日本市場不具備壓倒性的統治力(當然還是有一定實力)。
《復仇者聯盟3》日本開畫首周的觀影人次,輸給了上映到第三周的最新劇場版《名偵探柯南》。但是除了日本以外的觀眾,普遍都不覺得這部《名偵探柯南》有多好看。在很大程度上,日本電影的趣味、日本觀眾的觀影趣味都在和世界潮流漸行漸遠。
不過這批導演普遍缺乏如他們前輩一樣「走出去」的衝動,與執著於輸出韓流的韓國電影相比,他們似乎拍攝只給日本觀眾看的日本電影,讓當代日本電影喪失了進一步為外界認知、與外界交流的機會。
事實上,日本在電影領域的「自閉」是整個日本社會「自閉」傾向的一部分。2012年初,就讀美國大學的日本留學生人數25年來首次跌破2萬人的報導,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
日本年輕人似乎對外面的世界越來越不感興趣,不願意留學,不願意被公司外派,不願意出國旅行,他們安於當下,守著自己的一小片地,認為自給自足就夠了。針對這一現象的爭議和討論,到現在都未停止。
時光編輯部從多重維度上進行考量,評選出了2010-2019年十年間日本電影十佳。
其中一些「自閉」的作品,表面上雖不易親近,但如果你願意靜心去感受,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妙。
也希望下一個十年,日本電影能帶來更多驚喜。
是枝裕和七度徵戰坎城,最終拿下一座金棕櫚。這是日本第五次獲得這一殊榮,也是亞洲的第八座金棕櫚。是日本之光,也是亞洲之光。
是枝裕和是一名典型的作者導演,
《小偷家族》延續了他一貫的主題和風格,平實細膩,入木三分,用冷靜而溫情的眼光看待世界。一切看似波瀾不驚,處處又暗流湧動。
的拍攝手法樸實,但表達的思想是超前的。影片通過一個家庭,掃描到整個社會,透視的是一個時代;通過一個靠「犯罪」走到一起的非正常家庭,揭開日本社會陰暗面。
日本出現過不少家庭片大師,是枝裕和既有傳承,又有超越。
《小偷家族》中,他重新思考「家庭」是什麼——不僅僅是血緣或者戶籍。在傳統家庭觀念日漸式微的當下社會,這樣的思考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影片中對朝子與亮平日常生活進行了詳盡的展示,構成了一副流動的生活畫卷,與朋友的交談,日常的聚餐,情侶間親密的時刻,他們與其他幸福的情侶並沒有什麼異樣。但在朝子令人捉摸不透的黑色瞳孔裡,隱藏著對愛情最危險的憧憬。
所以這些不露聲色的生活細節,全部成為接下來所發生的一切的同謀,共同摧毀了兩人日常生活的場景,相濡以沫的生活場景在突如其來的變化面前如此脆弱,只因這場風暴以愛情的名義而來。
影片導演濱口龍介師承驚悚大師黑澤清,
《夜以繼日》的確也有強烈的驚悚感,只不過這份驚悚不是來自超自然的離奇設定,而是潛藏於人心深處經不起考驗的一面。
細膩唯美的畫風,純情動人的高中生愛情,彗星降臨的末世情結,日本古典文學營養,從神道教出發對人間宇宙萬物進行哲學式的理解......新海誠以往作品的元素在
《你的名字。》中得到融合。
加上大廠「東寶」助力,補上新海誠以往在敘事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短板,配以高規格的製作的宣發,讓影片口碑爆棚的同時,躋身日本影史票房第四名。
《你的名字。》是一部好看的作品,能讓人新奇,讓人流淚。
《你的名字。》也是一部融合多種類型的層次豐富的作品,有高中生愛情,有奇幻,有災難冒險,也有深沉的哲學式思考。藝術性和商業性在這部作品身上得到完美結合,擁有不同身份、閱歷和品味的觀眾似乎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
喪妻的中年男子、暗戀同僚的深櫃、孤獨的妻子……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落裡為愛徘徊。這部喪喪的電影曾登頂2015年「旬報十佳」榜首。
是一部群像電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之間沒有交集,小鎮和都市,底層和上流,每個人都為愛所困。每條故事線像一條蜿蜒的細流,最終匯聚成了日本當代社會背景中情與愛的一曲哀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所有演員都由非職業演員表演,角色刻畫非常逼真。相比橋口亮輔的其他作品,
《戀人們》的野心更大,但是用力也似乎略猛,但仍然不失為一部佳作,得到《電影旬報》的肯定。
一群凡夫俗子花費十五年時間編纂一本字典,編織「小舟」,渡過語言的汪洋大海——這是標題的涵義,也是影片講述的內容。
如此簡單而枯燥的故事,被導演石井裕也講述了134分鐘。兢兢業業的編纂過程,相互扶持的編者人情,樸實地收納到鏡頭中。懷舊的畫面質感,諧趣的散文結構,細碎的人物拼貼,都將人們帶入那個迷戀紙張和文字的年代。
在一個個小人物的身上,閃爍的是對工作的極大熱情和不斷求索的日式職人精神。這樣的精神,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也因此更加值得講述。
身為80後的導演石井裕也慣常在小眾領域摸爬滾打,有著獨特的喜劇講述方式。這一次在
《編舟記》中,他用膠片拍攝來展現1990年代的懷舊感;以濃鬱的時代氣息和人文精神,準確地闡述了日本人和日本電影獨特的氣質,代表日本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競爭實至名歸。
巖井俊二在21世紀沒能拍出超越《情書》的作品,但導演衝田修一拍出了一部幾乎可以和《情書》媲美的
《橫道世之介》。和《情書》一樣,這裡有青春,有愛情,有死亡,有回憶。
《橫道世之介》更加樸實自然,不賣關子,娓娓道來,卻一樣地刻骨銘心。
影片有著迷人的時代氣息和電影感,主線背景設置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展開,主人公橫道的校園往事穿插在一群人的往事中。從一個個與橫道有關的故事中,我們認識了他,認識了他的朋友,也認識了一代人的青春。
高畑勳沉寂長達14年後,在2013年冬季,78歲之際帶著苦心孤詣八年之久卻承載著半個世紀夙願的《輝夜姬物語》重返劇場。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證明了其實力。
畫風古樸淡雅,宛若水墨般氤氳而成,飽滿、深邃、富有詩意。影片以日本最早的物語作品《竹取物語》的故事為藍本,講述輝夜姬傳奇而不幸的一生,令人流淚,發人深省。
影片改編自第獲22回「小說昂」新人獎的作品——朝井遼的
《聽說桐島要退部》。影片通過對「桐島」退部後,各社團和各班級間的人際關係變化,以至最後原有的等級結構的崩塌過程的描寫,揭露了校園中的人性扭曲和等級結構。影片曾拿下日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個大獎。
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日本青春片,但它所體現的青春,卻恰恰就是大多數人的青春,盲目而蒼白,等待和迷惘。影片有著獨特的敘事結構,從多視角對同一事件反覆講述,也有著一場超現實的反抗戲份,但這部電影裡的青春,卻能讓大多人找到共鳴。
能夠獲得奧斯卡青睞的東亞電影,要麼帶著異域「東方風情」,要麼深刻揭露本國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難免逃脫不了一種西方對東方的「凝視」。
但
《告白》是個異數。這部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短名單的驚悚Cult片,卻是以極其先鋒的視聽語言獲得關注,也在當年拿下日本國內的「旬報十佳」第二名。
充斥著大量的慢鏡頭特寫,大量的旁白獨白,昏暗冰冷的色調貫穿全片。雨滴落在窗戶上,烏雲密布,悲劇和虛無感瀰漫了整部電影。滿屏的惡意和暴力,但導演中島哲也卻把它們拍得極其優雅,賦予令人瞠目結舌的時尚感。
除了視聽語言上的創新,影片在題材內容方面也非常大膽。面對校園霸凌和少年犯這一社會敏感話題,無論年齡,無論身份,影片絲毫不避諱暴露人性之惡,並選擇進行一場徹底而冷血的復仇。憤世嫉俗,歇斯底裡,同時優雅、時尚,《告白》就像一顆外表美麗的毒蘑菇,讓人沉醉迷幻。
園子溫導演號稱日本電影圈的異端,自成一格,放浪不羈。一邊拍著血漿橫飛的Cult片,一邊屈服於金錢、炮製著質量層次不齊的商業片。拍攝
《冰冷熱帶魚》之前,他正打算著回歸初衷,拍攝沒有謊言和虛飾的電影,不想再給觀眾安慰和治癒,只想純粹去提供殘酷的現實。於是,這部近十年來他最優秀的作品誕生了。
裡不僅有肆無忌憚的施暴殺戮還有殘虐無情的毀屍滅跡,滿目血腥與寡情,聚焦一個壓抑的男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毀滅式的爆發。與此同時,影片還寓說著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每個人都恐懼死亡和暴力,儘量躲避他們,可另一方面這個世界偏偏充斥著死亡和暴力,又有誰能躲得開死亡?
園子溫所構築的是一個帶著幻想風的黑暗故事,由此將這一矛盾赤裸裸地擺在人們眼前。這部帶著劇毒的娛樂片究竟是悲劇還是滑稽劇,盡由你心來評。
過去十年,你有什麼喜歡的日本電影,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