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環境變好了,暖氣也重新鋪了管子,屋子裡暖和多了,就連我家煤棚的門也給修好了,還刷了漆。」宋奶奶開心地說,自己居住多年的小區大變樣:多年黃土漫天的路進行了硬化,居民樓重新粉刷,還安裝了健身器材,以往亂扯亂掛的「蜘蛛網」也都埋到了地下,小區內還設計了文化牆,小區內秩序井然,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滏陽新村小區曾是峰峰礦區的第一個成型小區,居民們都以居住在滏陽小區而自豪。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房改政策的變遷,滏陽小區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添加了所有老舊小區的通病——違建林立、道路破損、環境髒亂,既失去了好看的「面子」,也沒有了舒適的「裡子」。居民常常自嘲自己居住在「舊村」。「下雨積水一身泥,颳風揚塵一身土,是小區改造前的真實寫照。」居民田繼海告訴記者,每次天氣預報播報要下雨,居民就開始犯愁;每當遇到颳風天,居民們又總是鬧心。
在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區住建局從「安全、通行能力、配套功能、環境治理」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居民居住環境,在環境提升的同時還充分挖掘小區文化內涵,使小區品味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走進滏陽新村,就會被這近百餘米的文化牆深深吸引,一組組老照片組成了這裡的峰峰記憶,從1950年到如今,每一張老照片都在訴說著峰峰的歷史。73歲的趙保銀老先生正在為孫女講述老照片的故事。「我住在滏陽新村16號樓,老舊小區改造讓我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想不到如今的峰峰變化這麼大……」趙大爺一邊講一邊感慨峰峰如今的變遷。
除了「面子」光鮮亮麗,「裡子」也很殷實。「小區排水管網進行了鋪裝,汙水排放暢通了,就連熱力管道也進行了重新改造,現在供暖比之前好多了。」正在健身的一位老大爺對記者說道。
據悉,自2020年5月開始,峰峰礦區強力推進「1420」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即一條主線,四個示範片區,20個精品樣板小區)。在改造過程中,區住建局結合鄉鎮、社區等相關單位廣泛徵集群眾意見,讓廣大群眾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提出改造方案,全面解決老舊小區建築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滏陽新村就是此次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經過改造的老舊小區在峰峰還有很多。
來到四廠家屬院,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瓷韻響堂,美麗峰峰」壁畫,乾淨整潔的道路、煥然一新的牆體、排列整齊的路燈都讓人看不出這是一個居住了20多年的小區。
當記者問到對小區改造後的看法,住在這裡的黃師傅說:「這個小區已經二十多年了,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地面坑坑窪窪。自從改造後,地面進行了重新鋪裝,牆面和樓道也重新粉刷了,樓頂做了防水,大門、樓宇門、健身器材和路燈都進行了全面改造和新裝。最令居民滿意的是小區地下管網和化糞池都進行了整改,以前汙水橫流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
如今,一座座老樓不僅粉刷一新,變得整潔乾淨,小區內還規劃了停車位、增加了健身器材、整改了地下管網和暖氣,既有「面子」,又有「裡子」,住起來舒適又便利。截至目前,今年峰峰礦區已經完成了82個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改造,小區綠化、文化提升正在有序推進。(馬寧)
來源:邯鄲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