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1983期)
文/範泛記書
《西遊記》中的故事都很精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讀者們對各個故事的喜好各有不同,但要說最精彩的莫過於大鬧天宮估計沒人反對。那麼,排在大鬧天宮這個狀元之後,誰又是第二名的榜眼呢?我的答案是「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就是取經隊伍與牛魔王家族大對決的那一回。
首先,牛魔王是非常強大的妖怪,強大到甚至驚動了遠在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曾多次幫助猴子降妖,在降服老君青牛、六耳獼猴、大鵬鳥中等事件中,他都曾經出過力。但最特殊的還是面對牛魔王,因為佛祖搞起了集團化作戰,不僅直接指令四大金剛前來助陣,而且請求玉皇大帝派遣託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率領天兵齊來圍攻。這樣的大陣仗、大場面、大手筆,之前只有在猴子大鬧天宮時出現過。尤其是描寫牛王與猴子以變化鬥法那一段,想像豐富、情景奇特,堪比當年二郎神大戰孫悟空。
其次,情節一波三折,把簡單的故事寫得不簡單。整個事件其實就是借東西,但就是在借與不借的簡單選擇中,作者竟寫出了真假芭蕉扇、真假牛魔王、真假豬八戒,以及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等精彩橋段,甚至還捎帶腳地描寫了牛魔王與羅剎女鐵扇仙、狐狸精玉面公主之間的婚內情、婚外情等情感糾葛,緩急結合、張弛有度、遊刃有餘,不禁令人拍案。
第三,重點人物性格鮮明,特徵突出。鐵扇公主心疼愛子,又加之遭到牛魔王無情拋棄,心中便是萬分怨毒,所以見了猴頭下手極狠。狠是狠,但到底還是封建女子,遇到猴子假扮的牛魔王時,又瞬間柔情似水、百倍殷勤,讀來令人唏噓。牛魔王表面上愛護妻子、關愛家庭,為親人不惜與天下為敵,但實則全是偽裝,在他的頭腦裡是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與猴子首次爭鬥正酣時,恰逢碧波潭老龍請他赴宴,這老牛便第一時間撤出戰場跑去喝酒,全然把小妾玉面公主的安危拋在腦後。他後來趕回翠雲山協助鐵扇仙共鬥孫悟空,怕的是寶貝芭蕉扇被猴子騙去。他撞進翠雲山芭蕉洞後並不是先問候妻子,而是高叫:「夫人,孫悟空那廂去了?」一句話,就將他的嘴臉刻畫地入木三分。
第四,故事線索在前文中均有伏筆,前後照應、渾然一體。猴子早在花果山稱王時便與牛魔王結拜,那時節可說是「志同道合」;二人幾百年沒來往,到今日反目成仇,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火焰山的由來竟也上溯到猴子大鬧天宮之時,當真是「前有因、後有果」,應了書中那句話:「一啄一飲,莫非前定」。與牛魔王夫妻矛盾的癥結是紅孩兒,這小鬼頭雖然早已謝幕,但作者竟能伏線千裡,在此處再來個集中爆發,可說是嘆為觀止。
綜合以上幾點,「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以其情節曲折、場面宏大、人物豐富、伏筆眾多而一舉勝出,成為《西遊記》中僅次於大鬧天宮的精彩故事。
但是,很多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牛魔王養小老婆,鐵扇公主為何不管,還笑臉相迎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第一、明朝時一妻一妾很正常。況且鐵扇公主是正妻,她怕啥?其次,玉面狐狸也懂得付出,每月都給了鐵扇公主生活費。最關鍵的是,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之間還有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就是玉面狐狸的父親萬歲狐王。他雖然死掉了,但他的地盤卻不小,牛魔王以納妾的形式,把狐王的地盤納入掌中,算得上是天底下最划算的買賣了,鐵扇公主為何要反對呢?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反對意見,歡迎大家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