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更新,如何突出特色打好組合拳

2020-12-24 騰訊網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永慶坊考察時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城市更新」上升為一項國家行動,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任務。

改造後的水東街一景。惠州報業記者楊建業攝

惠州是「嶺東雄郡」所在地,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當前正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然而對標國內一流城市,惠州城市建設還有待加強,如何通過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由粗放型的大拆大建轉向「繡花」式的精細化微改造,從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宜業的需求入手,加快補齊生活設施短板;出臺節約集約用地的城市更新政策,合理規劃、配置有限的空間土地資源,強化產業導入;重視歷史文化保護,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活化歷史文化街區……打好這一系列城市更新「組合拳」,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更新水平,是解決城市發展瓶頸、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的良策。

更新城市提升品質

頂層規劃統籌「三生」空間,建立「城更」專項規劃體系

城市品質是城市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追求,反映著城市內在精神品位和外在空間品質。一直以來,惠州市高度重視城市品質建設,在國內城市品質評價中成績斐然,取得了生態、園林、歷史文化、人居環境等一系列國家級榮譽。

一座城市的發展格局,城市風貌、服務功能是衡量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指標。然而,對標國內一流城市及新時期發展目標,惠州還存在不少差距。

改造後的水東街成為街區經濟發展的亮點。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特約通訊員郭慧 通訊員劉德佳 程理均

「南進北拓,東西延伸」是惠州市民對於市區近年來城市發展的一個共識。隨著贛深高鐵和廣汕高鐵的開建,惠城南站和惠州北站周邊兩個「高鐵新城」規劃備受關注;包括惠州機場在內的「金山新城」和以此為依託一直伸到海邊的「惠州灣產業新城」規劃橫空出世又使人目光聚集到南邊,再加上此前規劃靠近東莞的潼湖生態智慧區,哪個「新城」「新區」先發力建設,還是有能力同步建設?不少市民表達了憂慮的觀點。

「城市空間格局未能更好地支撐惠州一流城市品質建設。」深圳市蕾奧規劃設計諮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秦雨認為,在空間格局上看,惠州的城市發展格局目前還存在空間元素多元而布局零散,城市發展骨架體系不清晰,城市中心發展不集聚等問題,導致惠州未能實現用地上集約高效利用,空間上未能很好地統籌生活、生產、生態三類空間。

公共設施是城市服務功能的物質環境表現。一流的城市服務功能,需要構建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例如,紐約對產業技能培訓場所、高速寬帶基站、蔬果供應點、心理治療診所等指標都提出了要求。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2019年底,該局在開展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中,進行大規模的公眾問卷調查,市民認為惠州「基礎設施不足、教育資源不足、醫療資源短缺、公園綠地不足」等是規劃中最需要關注的問題。

如何構建出高效集聚、「三生融合」的高品質城市空間格局,營造功能完善的高品質宜居宜業環境?

當前,城市建設已進入了存量發展時代,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實現格局重構、風貌提升、功能完善的重要途徑。

2019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體現戰略性、提高科學性、加強協調性。

當前,市自然資源局正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為契機,充分結合「豐」字交通軸線發展走向,進一步優化空間資源配置,探索構建新時期國土空間格局。對此,該局城市更新科相關負責人建議,惠州要以當前建立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契機,為提升城市品質做足規劃功夫,打好城市更新「組合拳」。

水東街夜景。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做好頂層設計是謀劃高品質城市空間格局的保障。」秦雨建議,惠州通過總規層面的規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強化對各類開發與保護活動的空間引導和落地管控。統籌增量開發和存量開發的規模和比例,構建規模適度、空間有序、用地節約集約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同時,在頂層設計之下,儘快建立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體系,支撐高品質的城市功能。如立足山邊、水邊、路邊、海邊、重要交通節點、重點發展片區規劃成片連片更新示範項目。

除了城市總體格局規劃,城市更新也缺乏完善的管理辦法。惠州推進城市更新已有多年,在很長一段時間,各縣區面臨著無機構、無職權,缺規劃、缺細則的局面,在規劃和政策方面,缺乏市級層面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相關配套政策、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引也很少,導致城市更新面臨「無章可循」問題。

「城市更新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構建良性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所長劉祥認為,要儘快出臺城市更新的條例及相關規章制度,指導城市更新工作。他建議,市、縣區應共同研究制訂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比如城市更新總體規劃、實施細則、申報流程、驗收標準、審核制度等。這樣城市更新工作各個環節都能有章可循、運作規範。

去年,我市編制了《惠州市「三舊」改造實施辦法》,並同步制定了9項配套操作指引。市自然資源局城市更新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惠州將明確以「政府主導、多元共贏」的原則,逐步完善城市更新專職機構,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專職機構+智力團隊」管理體系,創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共建機制,推動實施辦法等指引文件出臺。

活化利用歷史街區

圍繞自然山水資源,以復興歷史文脈推動文化更新

當前,城市風貌已經成為人們定義城市、選擇城市和建設城市中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2017年,住建部出臺了《城市設計管理辦法》,並在全國57個城市開展了城市設計試點工作,強調塑造城市風貌特色。

在城市風貌中,文化是重要標誌,一流的城市文化是地區自信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內在動力,是市民的認同感、自豪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由舊民房改造的觀湖書院成網紅民宿。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惠州素有「嶺東雄郡」之稱,文化遺存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然而,惠州當前在城市設計工作方面進度還較為緩慢,山、水、林、泉等高品質的生態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大部分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品質低下,缺乏與山水資源、綠色空間和旅遊資源互動,「嶺東雄郡」「城在山水中」等惠州特色的高品質城市風貌尚未打造出來。

「以前有一個專家說,外面看西湖很漂亮,西湖看外面卻不行,我很認可這個觀點。現在西湖周邊的樓房太高,也沒有風格,與西湖優美的環境不相符。」惠州市文化智庫顧問委員、市嶺東文史研究所所長吳定球認為,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市區內水域越來越少,古城的風韻也受影響。城市發展規劃要處理好山、水、城的關係。「有水的地方,景觀就有靈性。以前惠州山連著水,水連著山,現在大部分被隔斷了,水和山碎片化了。」

惠州要如何挖掘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底蘊,與自然資源實現融合?

在歐美,很多城市通過「口袋公園」「街角廣場」提供場地鼓勵街頭藝人表演;美國舊金山通過「步行道活化計劃」,將街道步行空間還給步行者,打造「行人藝術空間」。在國內,成都提出建設「世界文創名城」計劃,通過建設全長1.69萬公裡的世界最長綠道、活化寬窄巷子等方式提供文化展示互動空間,開展「沉浸式」城市文化體驗。

秦雨建議,惠州應借鑑一流城市「繡花針」式更新的經驗,秉承工匠精神,以復興歷史文脈推動「文化更新」,以繡花功夫做好「復興」文章。重點針對橋東橋西等歷史街區及環西湖老城區,活化利用歷史遺存,做好歷史人文挖掘,建設文化多樣、功能複合的特色街區,打造沿江、沿河、沿湖標杆性城市「名片」「地標」,留下城市印記,延續文化脈絡。

針對水資源的利用,有城市規劃專家建議,惠州要緊密圍繞自然山水資源突出,辨識度和認同感相對較高的特點,借鑑韓國清溪川世界級「歷史、人文、生態改造項目」的成功經驗,將水系兩岸濱水空間整體規劃、綜合開發,推動高品質生態資源深度開發利用。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建議,要進一步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依託西湖、兩江四岸等地標性景區,推動祝屋巷等特色街區提檔升級,繁榮活躍夜間經濟;逐步推動水東街、金帶街、鐵爐湖、北門直街等四條歷史街區綜合整治和活化利用,實現「環境提升、文脈傳承、老城新生」。同時,創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開發利用機制,通過有序實施有機更新,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深度挖掘城市山水、歷史資源稟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事實上,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成功後,惠州在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出臺了相應的保護利用規劃。今年,惠城區更是提出了打造「一湖兩江四帶」城市會客廳的目標,著重改造歷史文化街區水東街、北門直街、金帶街,以及文旅街區祝屋巷,建成「江湖街巷」旅遊景觀體系,實現城市風貌與文脈傳承高度融合,展現嶺東雄郡的獨特魅力。

目前,水東街、東坡祠、東坡糧倉正在進行組合打造成為惠州文旅經濟的亮點;佔地12000多平方米的野島文化生活社區,已有30多個藝術團體和商戶集聚,一個新興的文化部落正煥發生機;在祝屋巷,今年惠城區政府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撬動了2億元社會資金,讓曾經殘舊斑駁的老街區蝶變為嶄新的城市名片。據了解,這些項目有望在年底前完成改造。明年惠州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城市會客廳。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並不是單純的街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它承載著惠州城市記憶,是惠州極為重要的文化名片。如何保持建築文化底蘊是關鍵。

「要注意傳承、復興老惠州的歷史,保持城市發展的基因和根脈。」惠城區委辦公室調研組赴廣州永慶坊學習考察調研後建議,惠城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一定要注意傳承、復興老惠州歷史,留住或再現歷史街區原有的格局與場景,形成系統科學的「微改造」方案,列出「歷史文化保護清單」,制定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按照「修繕性保護」原則,堅決摒棄推倒重建、大拆大建,在傳承保護中進行改造,最大限度實現與原有建築風格的協調統一,讓舊和新充分有機結合,在新舊交替和老城活化中留住城市記憶、記住鄉愁。

老舊小區「微改造」

政府統籌社區實施全民參與,著力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隨著城市擴容發展,城市新建現代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但在城市中心區,由於大量小區建設時間較為久遠、設備老化過時、配套設施短缺等現象普遍,城市人居體驗呈現出「空心化」勢頭。

事實上,近年來,我市民政部門、住建部門都在積極探索破解老舊社區治理難題。民政部門通過引入社會資金,創新推動實施「惠民空間」計劃,對老舊小區實行綜合整治,升級小區基礎設施。住建部門則探索引入社會資金和創新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結合的模式,對老舊小區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等進行升級改造。

小區道路提升。

去年,市區麥迪新村試點「惠民空間」改造,土路變成了青石板,草坪樹木變得錯落有致,文體設施一應俱全,公共設施修繕一新。景富花園、建委宿舍樓這兩個老舊小區通過住建部門協調社會資金改造後,小區破敗的門窗、外牆煥然一新,老舊花壇也變了新模樣。

據不完全統計,惠城區2000年之前建成的小區有384個,這些小區居民以本地老人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為主,小區維護意識不強。這麼多的小區,如果靠政府資金進行改造,是否可行?每個小區情況不同,試點小區的成效可否複製,都是接下來工作開展的難點。

「由於使用年限長,缺乏維護管理,房屋日益老化,即便是由政府出資改造,後期也面臨著公共管護的難題。」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普遍沒有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導致小區在維修維護方面缺乏資金,從試點小區反饋來看,老舊小區改造面臨3大難題,即改造資金籌集難、統籌協調難、後續管理難。

老舊小區該如何更好地進行「微改造」?

永慶坊是廣州市第一個舊城「微改造」項目。通過「修舊如舊」的改造,永慶坊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西關老城風貌,又吸收了不少時尚元素,成為年輕人文化創意的聚居地、廣州特色文化街區的代表。如今,「微改造」帶來的變化處處可見,曾經的破舊民居如今煥然一新,冷清的街道有了火熱的人氣。

惠民空間改造。

永慶坊「微改造」考慮從設施到社區、從產業到文化的方方面面。這樣的「繡花」功夫必須用好。

秦雨建議,惠州老舊小區的「微改造」,要按照「民生導向、共同締造、因地制宜、治管並舉、長效保持」原則,先試點、後推廣的思路,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重點改造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

同時,發揮市民的主體作用,帶動市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徵求小區居民意見後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和計劃,充分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真正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在資金籌措上,有城建專家建議,惠州要加快研究建立居民、市場、政府多方共同籌措資金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採取居民、原產權單位出資,社會賢達、國家及省市政府捐贈補助的方式籌措資金。為解決後期的維護和管理問題,要建立健全一次改造、長期保持的管理機制。

「目前正在修訂惠州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建議老舊小區每戶每月交幾毛錢維修資金,破解老舊小區沒有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難以對小區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的難題。」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指導業主委員會或業主自治管理組織,實現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此外,我市還將建立政府統籌組織、社區具體實施、居民全程參與的工作機制,在改造各環節充分反映居民需求;建立因地制宜的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完善老舊小區改造有關標準規範,建立社區工程師、社區規劃師等制度,發揮專業人員作用。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邱若蓉 黃岸媚

相關焦點

  • 推動綠色發展,惠州如何增添「綠動力」
    好山好水好空氣,是惠州引以為傲的生態底氣。近年來,惠州堅守綠色發展理念,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守護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雲。當前,經濟發展正由高速增長階段逐漸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惠州如何用好「兩山」理論,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使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立德樹人,惠州教師隊伍如何邁向一流
    但是,與周邊珠三角先進城市比較,編制不足、整體學歷不夠高、高層次人才缺乏、優質師資分布不均衡、教師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教師隊伍的進一步提升。如何克服這些瓶頸,推動惠州教師隊伍邁向一流? 解決編制 「專編專用」優先保障教學需求 一邊做臨聘教師一邊準備每年的公辦教師招聘考試,這是張靜文(化名)這幾年的日常。
  • 打好「組合拳」 練就「真功夫」
    近年來,白銀區四龍鎮緊緊圍繞維護社會穩定這條主線,堅持打好宣傳教育、關愛幫教、禁種鏟毒「組合拳」,練就強基、固本、清源「真功夫」,持續打好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深化宣教引導,強力夯實禁毒基礎宣傳教育是治理毒品問題的根本之策。
  • 紅土:打好禁捕退捕組合拳
    近來,該鄉農業農辦、市場監督管理所、派出所等7個部門聯動,明確工作任務,做好「三無」船舶的清理上岸,加強禁捕退捕政策宣傳,引導退捕漁民轉業就業,加強市場監管,打好禁捕「組合拳」。截至目前,該鄉已召開船主會3場,懸掛橫幅12條,張貼通告200餘張,發放宣傳單1000餘份,登記船舶41條,轉運離水6條,其餘船舶均已靠岸,未發現非法捕撈行為。
  • 特色糕點 惠州味濃
    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暨第十屆(惠州)東坡文化節將於11月22~25日在我市舉行。為增加「雙節」的群眾參與度,挖掘並弘揚「嶺東雄郡,名城惠州」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活動期間,將在惠州會展中心館外廣場舉辦廣東(惠州)美食節展覽展示活動。 地方特色美食,往往體現了一個地方的深厚文化底蘊。
  • 福建明溪:點面結合打好電信網絡詐騙防控「組合拳」_正義網
    原標題:福建明溪:點面結合打好電信網絡詐騙防控"組合拳"_正義網正義網三明12月17日電(通訊員陳楚賢)「您好,這是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有關法律小知識,您可以了解一下。」這是日前,福建省明溪縣檢察院組織檢察幹警走進社區街道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法治宣傳活動的一幕。
  • 恆大7.02億獲惠州仲愷高新區2宗城市更新地塊
    觀點地產網訊:10月19日,廣東惠州仲愷高新區出讓2宗城市更新地塊,總出讓面積19.89萬平方米,總建面66.45萬平方米,最終由恆大地產集團(深圳)有限公司以總價7.02億元獲得。
  • 亮保寶專家提醒:打好組合拳
    亮保寶近視防控專家表示,近視的發生和發展的機制十分複雜,不是簡單的某一項原因造成的,近視防控也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家長要注意打好組合拳。專家表示,影響近視的關鍵因素可以分為五大類:一、遺傳因素。近視具有遺傳傾向,父母是近視的孩子,患上近視的可能性更高。二、雙眼視功能。這一點經常被家長忽略,雙眼視功能的情況也會影響孩子的近視發展。三、用眼行為。
  • 這就是山東 | 山東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
    原標題:這就是山東|走訪幫扶、危房改造,山東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為讓貧困戶摘掉「貧困帽」,山東各地精準施策、創新實踐,攻破扶貧難題,打好精準扶貧組合拳,力促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小山村飛出「金鳳凰」 貧困村端上「皇金碗」濟南市章丘區文祖街道鵓鴿崖村位於文祖街道東部,距離S242線約2公裡,是濟南市級貧困村。
  • 突出「公園城市」特色 未來的四川資陽臨空經濟區這樣建
    封面新聞記者從媒體通氣會上獲悉,資陽臨空經濟區因天府國際機場而生,立足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未來將突出「門戶樞紐、臨空經濟、公園城市」三大特色。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視察,在天府新區調研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發展新範式。白紙作畫的資陽臨空經濟區如何突出公園城市這一特色?
  • 寧陵彈好廉政「四重奏」 打好反腐「組合拳」
    看中受感悟,是寧陵縣紀委監委推進彈好看、學、聽、談「四重奏」,打好反腐「組合拳」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寧陵縣紀委監委堅持以案為基礎,切實貫徹用好典型案例、深化以案促改的有關要求,對查辦的扶貧、掃黑除惡、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典型案件進行梳理,探索運用看、學、聽、談等方式,打出「組合拳」,著力讓案件說話、讓警示入心,推動以案促改工作走深走實,紮實做好案件審查調查後半篇文章。
  • 濰坊財政打好政策引導「組合拳」,增強鄉村振興「支撐力」
    為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鄉村振興,濰坊市財政局積極濰坊財政打好政策引導「組合拳」,增強鄉村振興「支撐力」。加大財政資金「扶」。三是增強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作用,市縣兩級安排保費補貼7587萬元,其中市級安排4294萬元、較上年增加25%,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目前我市開展險種25個,其中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險種9個,險種數量、業務規模、財政補貼數額均居全省首位。引導社會資本「助」。
  • 衢州石油:打好經營工作的三套組合拳
    衢州石油轉變觀念,立足實際,擔當作為,迎難奮進,打好經營工作的三套組合拳,全力以赴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立足橋頭堡,油非雙核驅動,鞏固市場規模    綜合運用一站一策、點對點競爭等差異化手段,將省際邊界地理位置打造成四省通衢的競爭優勢,千方百計克服各類減量因素,穩住每年60萬噸的銷量目標,實現穩中有升。
  • 惠州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小吃有點多哦
    來啦來啦,小七又來了,今天分享的是惠州的美食哦,由於惠州美食屬於客家美食,所以今天分享的惠州特色美食和特色小吃有點多哦,希望朋友們可以看一看哦! 客家釀豆腐在各地客家人中廣泛流傳,而在惠陽地區秋長街道、淡水街道等地則保留了最為傳統、最具特色的烹飪技藝。
  •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十四五」時期,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亟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贏,打造更具韌性的幸福城市、活力城市、平安城市。「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化道路怎麼走?關鍵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
  • 地標建築對惠州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及意義
    地標建築為惠州城市建設有怎麼樣的意義?又為惠州的市民帶來了什麼?今天小編不妨在裡探討一番。  何為地標?  地標是指某地方具有獨特地理特色的建築物或者自然物,它具有很強的識別性。每個城市都有它特有的地標,每個城市的每個片區也都有它獨特的識別物。上海有東方明珠、廣州有「小蠻腰」、深圳有「平安大廈」等,它們都是這個城市最亮麗的風景線。
  • 田陽區:搭建平臺 打好消費扶貧組合拳
    田陽區:搭建平臺 打好消費扶貧組合拳 www.gxbszx.gov.cn  2020-12-03 08:49  閱讀:154次  作者:韋麗妮 李燕璇  編輯:楊煜智  來源:右江日報
  • 鳳翔:打好「組合拳」 助力文化中心城市建設
    鳳翔舉辦的三場活動,精彩紛呈,不但特色鮮明,「吸睛圈粉」好評初潮,而且充滿了濃鬱的「文化味」,這都源於鳳翔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助推寶雞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鳳翔充分發揮「先秦古韻、民間藝術、蘇軾初仕、鳳香源頭」的文化特色和優勢,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搭建文化平臺、做強文化企業、培育文化品牌,強勢推動全縣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鳳翔在縣15戶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3億元,同比增速9.46%。
  • 廣東肇慶:打好文化惠民「組合拳」 潤澤百姓幸福生活
    近年來,廣東省肇慶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通過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全民閱讀推廣系列活動,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打好文化惠民「組合拳」,為廣大市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從「限塑」到「禁塑」必須打好「組合拳」
    君不見,在城市和一些大型一點的生活區,由於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太多,幾乎到了無法處理的地步,如果再不「限」,那環境的汙染就只會日趨嚴重,後果不堪設想。但不管多「強」的「限塑令」,出臺規定、制度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也只能說明有關部門已經「高度重視」,而接下來的具體操作才是能否堅持實施的重中之重。為此,成都的《方案》提出,公共機構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又走出了執行「限塑令」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