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裡面的觀念可圈可點,就次,特總結並給同學們看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有人認為,智力與生俱來,難以改變,還有人認為,智力是一種人為因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後一種人會通過自身努力積極解決問題。教師及家長應當從「成長型思維模式」出發來表揚孩子,避免對其學習能力作評價。也就是說,要表揚他在學習過程中作出的努力和做得好的地方,而不是表揚他內在的聰明。智力並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需要不斷努力。
二:保證充足的睡眠。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剝奪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三:原諒自己的拖延症。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拖延症,這是人之常情。從拖延症走出來的秘訣就是:減少自責,放自己一馬。卡爾頓大學麥可沃爾教授的研究小組對134名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在期中備考階段拖延之後,馬上從後悔自責中走出來的學生,比陷入自責的學生獲得了更出色的成績。
三:進行自我測試。
把時間花在測試,即自己做題並對答案,比一遍遍複習更有效。加州大學教授內特康奈爾解釋道,測驗本身會「形成一種強效記憶」,這種記憶「不容易被抹去」。而且測驗可以很好地檢測學習情況。
四:把握學習節奏。
讓知識在自己腦中經久不衰的秘訣是:周期性的複習。不能靠考前突擊爭取好成績。
五:打個盹,最好躺著。
無數研究都證實了打盹的好處,哪怕只是十分鐘,也能有效減少疲勞,恢復注意力。
六:相信自己「我能行」。
自信能夠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作用甚至超過了背景知識的力量。一大學考察了81名大學生在心理操作任務中的表現,得出結論:自我能效感(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和個人的綜合素質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者們通過實驗總結說:「學習,是為了讓人們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學習的公式絕不僅僅是這些,家長和老師要從樹立學生自信心出發,提供技巧性的指導並給予相關反饋的話,一個個『小宇宙』或許就會爆發出來了。」
同學們,努力吧,學習經驗就像偏方,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相信,你的「小宇宙」會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