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基因的人物訪談節目創新

2021-01-10 人民網

摘 要:人物訪談節目最早出現在電視上,進入網絡時代,傳播多元化,改變和衝擊了電視節目的地位,人物訪談節目需要思考在網絡時代如何進行創新。本文以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教授提出的「顛覆性創新」為理論框架,結合騰訊高端人物訪談節目《巔鋒對話》,從價值網絡、管理模式、傳播方式三個方面,分析探討網絡時代人物訪談類節目如何適應新的生態。

關鍵詞:人物訪談節目;顛覆式創新;《巔鋒問答》

網際網路時代,「網生」內容快速發展,海量IP迅速崛起,淺閱讀環境,情緒傳播遠超事實傳播,這種變化,令電視訪談類節目開始「水土不服」,《魯豫有約》、《面對面》等曾經收視口碑雙豐的節目日漸沒落。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裡斯坦森1997年在《創新者的窘境》中,首次提出「顛覆性創新」理論,大意是通過推出一種新型的產品或者服務,進而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這個產品與主流市場已定型的產品相比,在性能上可能略差,但勝在便宜、簡單,功能新穎、便於使用,由於這些新的特性,產品因而受到新用戶群體的喜歡,因此一個全新的市場被開拓出來。此類創新對已經形成市場份額的企業具有破壞性。

電視時代的人物訪談節目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節目都在電視上播出。然而,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技術給傳統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帶來顛覆性衝擊,訪談節目要想在網絡時代生存,就必須採取符合網際網路傳播邏輯的「顛覆性傳播方式」。

一、人物訪談節目及其特點

所謂訪談節目,就是主持人與一個或多個嘉賓在一定的媒體時空環境中進行談話、討論、交流、溝通、評價、質疑甚至爭辯,從而營造某種適合交流的話語場,通過有效的溝通、深入的探詢,展示人物人生經歷,揭示其內心世界,探究某些人或整個社會對於某一問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

人物訪談是訪談節目的一種。嘉賓往往是在不同領域具備較高知名度的人,或者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節目主持人在封閉式場景內單獨與嘉賓進行面對面交流,塑造交流氛圍,最終向觀眾展現人物,引起觀眾的共鳴。

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推出節目《今夜》,被學界看做是最早的電視談話類節目。 1993年上海東方電視臺開播《東方直播室》,開啟了國內談話節目的序幕。談話節目通過展現人物的經歷和個性,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通過訪談,深人受訪者的內心世界,挖掘不為人知的故事,引發觀眾共鳴。

在多年發展中,電視訪談類節目在內容和傳播技巧方面不斷創新。1996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推出《實話實說》,掀起談話節目潮,隨後產生許多人物訪談知名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的《面對面》《藝術人生》《半邊天》,鳳凰衛視的《名人面對面》《鏘鏘三人行》,李靜的《超級訪問》、《非常靜距離》;陳魯豫的《魯豫有約》等。

二、顛覆性創新:網際網路基因的人物訪談

按照以往的認知,包括媒體在內的企業或機構,應當以主流市場的需求為中心,不斷完善管理流程,保證生產和經營的延續。但是,現實中,許多成熟企業無法應對市場的突然變化,因而導致生存危機。克裡斯滕森認為,原有的價值認知限制了企業的資源分配,導致企業無法應對新技術與新市場的衝擊。企業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變通管理,尋求產品創新與用戶需求的交匯。

2017年3月,騰訊推出談話類節目《巔鋒問答》,主持人是何潤峰,第一期訪談的對象就是比爾?蓋茨,節目上線後,僅在騰訊視頻就取得1059萬播放量。截至2017年12月,《巔鋒問答》14期節目平均每期有1166萬播放量。

本文以《巔鋒問答》為研究對象,分析人物訪談這種傳統電視節目搬到了網際網路上,都具有哪些獨特的基因,希望為人物訪談類節目提供啟發。

1、價值網絡更新

克裡斯滕森認為價值網絡與創新驅動力密切相關。他發現「顛覆性創新」往往出現在新市場,然而在新技術到來時,大多成熟企業會拘泥於主流市場,缺乏對新市場的關注與資源分配,最終導致整個行業格局的變化。因此,價值網絡需要有更多的延伸,不限於主流市場,也要關注新的變化。

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份額首次超越電視廣告,網際網路成為第一大廣告載體。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網絡視頻廣告增長迅速,2016年網絡視頻市場規模為609億元,同比增長56%。

電視時代,人物訪談節目藉助電視平臺的資源優勢,佔據播放時段,有固定的觀眾群體。如《魯豫有約》,儘管節目整體形式、人物選擇、主持方式模式化嚴重,但仍能延續十餘年。然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種模式失靈了,電視平臺的資源優勢不再,觀眾從電視機前流動到手機端。

價值網絡的觀點認為,企業的發展策略需要在用戶與自身的綜合評價中制定。企業必須提供合適的產品和服務,以解決客戶的問題,客戶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模式。固守原有的用戶認知模式已不合時代要求。

網絡時代,內容呈現更加多元化,內容生產變化的背後是用戶的變遷,騰訊智酷認為新生代用戶是全新物種,他們在內容消費方面呈現鮮明的特點:興趣導向、社交伴隨、日常移動化、目的性弱。 面對新的用戶生態,人物訪談節目與新時代對接變得尤為重要。

《巔鋒問答》的節目主持人何潤鋒曾在鳳凰衛視和中央電視臺任職,與他之前工作的傳統電視臺不同,《巔鋒問答》這檔節目生於網絡,天生帶有網際網路基因。在傳播平臺上,以微博、微信、視頻等方式進行推送,不再受制於電視臺的限制;在傳播內容上,追求個性化,如採訪對象的確定,畫家幾米和導演諾蘭,在各自的領域有著極高的影響力,他們的節目容易激勵特定觀眾轉發,以加深自己與社交圈的交流,最終完成整個節目傳播力的擴大;在傳播形式上,根據不同渠道用戶的習慣和需要,例如針對微博用戶,將一期節目剪輯成短視頻分段推送。這種做法與克裡斯滕森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越早進入新市場越有利,率先聚集新市場內的用戶,對於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2、管理模式更新

電視時代,播放時段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一檔節目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在一天或一周當中,擁有固定的播出時段。在客觀技術條件限制下,人物訪談節目往往有著豪華的演播廳、齊備的人員組成,每一個環節都由嚴格的管理體系配合而成。

然而,新的傳播生態發生了巨大改變,年輕人不會守在電視機前等待某檔節目,人物訪談節目慣常使用的組織管理模式與新時代已不相適應,及早認請新市場,是管理的首要任務。

《巔鋒問答》定位為高端訪談,但在嘉賓的選擇上並不拘泥於某一類人,優質的嘉賓形成良好的互動,「嘉賓+話題」,令這檔節目在網際網路中聚集流量。以下是2017年《巔鋒問答》採訪的高端人物:

截至2017年11月,微信有9.5億月度獨立設備安裝,騰訊視頻獲得5.5億的月活躍度,騰訊新聞則以2.4億月活躍度在新聞類APP遙遙領先。 騰訊在網際網路市場擁有龐大的流量基礎,《巔鋒問答》獲得流量支持的同時,也對騰訊進行反哺。

網際網路平臺上,贏者通吃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騰訊的市場影響力令《巔鋒問答》能夠採訪到一流的嘉賓。何潤鋒表示,他在北京大學一個15平米的會議室裡採訪了62歲的蓋茨。 如果是傳統電視臺,可能會在演播間裡進行採訪,但網絡媒體對場地沒有特殊要求。

傳統電視臺的人物訪談節目在向網際網路轉移時,面臨的窘境是,節目即使有很大影響,但流量不在電視臺,而是轉移到網絡平臺上。如東南衛視製作的《大咖一日行》,對王健林的訪談在網絡上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無論是短視頻,還是文圖,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傳播時,流量都在這些平臺上,而沒有向東南衛視流動。

在訪談節目的製作方面,電視播出的人物訪談節目由於固定時段的限制,節目需要固定的時長與空間。進入網際網路,節目有了更多自主性,製作上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巔鋒問答》對吳京的訪談持續了一個小時,但對詹姆斯?哈登的訪談只有8分鐘。節目在時長上有很大的靈活度。其次,訪談的場地也不再受局限。在對阿米爾?汗的專訪中,節目組採用了網絡視頻連線的方式,主持人通過屏幕與嘉賓進行交流互動。此外,《巔鋒問答》主持人在採訪中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

3.傳播方式更新

克裡斯坦森認為,「顛覆式創新」面對新的市場和領域,未來往往難以預測,因此常常會面臨一種「不可知營銷」。面向新市場的營銷,企業需要進行價值更新,管理更新、機制創新。

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對於行動裝置屏幕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內容的爆炸性增長讓「碎片化」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關鍵詞,人們怠於在一個界面停留過長時間。

人物訪談節目因為訪談的特性,需要保持一定的時間,同時,人物訪談節目的畫面轉換較為單調,多是主持人與嘉賓的特寫或兩人的全景,新媒體時代的觀眾顯然無法忍受這樣的內容呈現。而《巔鋒問答》在內容的開發上,相比電視時代的人物訪談節目更加靈活。

首先是傳播平臺的多元化,《巔鋒問答》每期節目都會在微信、微博、騰訊視頻、騰訊新聞等平臺推送。其次是內容的靈活處理,圖文預告、解讀、採訪手記等,從預熱到二次傳播,涵蓋整個傳播鏈條。以對幾米的專訪在微博的傳播為例,11月28日,節目組放出預告片;30日,問答「你最喜歡幾米的哪部作品?」,然後發出五條專訪短視頻,關於幾米的推送持續到12月7日。

為了在不同平臺上與觀眾對接。《巔鋒問答》在節目中設置了「快問快答」環節,問題提前從網友中徵集,節目組採取「全平臺」模式設置問題徵集入口,包括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知乎等。在正式訪談時,網友的網名會一同出現,增加了網民的參與積極性。

在比爾?蓋茨做客《巔鋒問答》前,節目組在知乎上發布信息,圍繞慈善話題,徵集網友問題,所有留言會提交給蓋茨本人。這個話題吸引了很多網友參與,提出如「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醫院建設」等話題。在對幾米的訪談中,節目組在微博開闢「與幾米有關的日子」話題,共獲得490.6萬閱讀量與8721條討論。

《巔鋒問答》滿足了用戶的娛樂、社交與利他主義動機,觀眾藉助問答形式,得以不在現場也可以直接與嘉賓進行溝通,快問快答的形式增加了節目的娛樂性,同時,節目與社會議題貼合也讓觀眾有更多的心理認同。最終節目滿足了觀眾的觀看需求,也刺激觀眾參與下一次問答,促進了節目活躍度。

三、總結

電視人物訪談作為一種節目樣式,在電視時代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進入網絡時代,新技術改變了傳播格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受眾更加主動,傳播更加個性化。

新的環境下,傳統的電視人物訪談節目需要進行新的思考與行動。本文以《巔鋒問答》為例提出價值網絡、管理模式、傳播方式三方面的更新,人物訪談節目不應當固守內容生產的創新,新的傳播生態,新的市場要求下需要注重觀眾的社交、參與等動機。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並不止於此,如大數據的發展為觀眾偏好分析的個性化推送提供更多可能,VR、AR等技術也可能提供更多的觀看體驗,人物訪談節目未來的發展仍需在學習中不斷創新。 

(責編:尹崢、趙光霞)

相關焦點

  • 企業家創業人物訪談節目如何取捨?
    現在同類型的企業家總裁訪談節目太多了,不管是電視還是網絡都可以找到大批同類型的節目,那麼這些節目都有什麼特點,作為企業家又該如何選擇?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同類型節目如此之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企業如果不打造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即便是產品再好也很難開拓市場,而參加一些訪談節目可以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全國,增加品牌知名度。有需求就必然會有市場,就這樣企業家訪談類型的節目猶如雨後春筍一般應運而生。
  • 一位高端人物訪談節目主持人的開掛人生---劉美希
    她是中國政要訪談節目主持人  一位高端人物訪談節目主持人的開掛人生---劉美希     劉美希早年間擔任過韓國首爾電視臺《旅遊在線》節目主持人、四川衛視《創業之路》節目主持人、中國教育電視臺《創業之路》主持人、央視《品牌影響力》節目主持人、央視《奮鬥》人物訪談主持人、《獨立經濟學家》訪談主持人、央視《影響力時代》節目主持人。
  • 管理學院舉辦《敘談青春》——「對話你心目中的榜樣」人物訪談活動
    12月10日晚,我院在綜合樓B區703會議室舉辦第六期《敘談青春》人物訪談活動。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辛曉龍、2018級輔導員趙建華、2020級輔導員秦瑤及學院團學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由鄒佩欣同學主持.
  • 乘風破浪人物訪談,創新奇智CMO高凌燕獲B2B營銷人物
    創新奇智副總裁、CMO高凌燕榮獲「2020年度 B2B營銷創新人物」,並接受媒體訪談,分享B2B營銷創新經驗。  本次峰會吸引了新經濟新技術等領域的創業者、企業家、創業愛好者共百餘人參加,得到了百餘家媒體的廣泛支持。
  • 企業家人物訪談——香港貝雅專業祛斑節目錄製
    企業家人物訪談--香港貝雅專業祛斑《聚焦品牌》節目錄製 聚焦企業品牌夢想,助力民族品牌成長,歡迎收看本期企業家人物訪談《聚焦品牌》欄目,我是主持人XX。企業家人物訪談--踏上美麗之路1、主持人:鄧老師您好,我一看到您就覺得氣質特別好,您方便透露一下自己的真實年齡嗎?嘉賓:好的,其實有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包括我的一些顧客,她們也是很多人都不太相信,在這裡透漏一下,其實我今年已經56歲了。
  • 娛樂至死風潮之下,有些訪談節目,淪為時代的祭品!
    現在真人秀綜藝節目越來越火了,今天黃河邊,明天淮河畔。藝人們撕名牌,談戀愛,做飯忙的不亦樂乎!曾經紅極一時的訪談類節目,怎麼就比不過這些嘻嘻哈哈的綜藝節目呢?現在能聊一些有深度的訪談話題很少了,大家都浮於表面。再說工作一天,太累了,看會兒輕鬆的綜藝節目,放鬆大腦也挺好。」跟公司小王的聊天,我們發現為何訪談類的節目慢慢的開始涼了呢?
  • 麵粉訪談 用網際網路去保衛聲音的「電波超人」李子揚
    —— 麵粉訪談 汽車的機械世界是冰冷的;但是「汽車人」系有溫度的!讓我們各位麵粉繼續走進這群有血有肉、一個個鮮活的汽車媒體人的故事中吧。熟悉《車仔面大叔》的麵粉們都知道,這兒主打的是原創測評類文章,每篇試駕或者發布會文章都是「車面號」團隊親身參與並且實拍的,「麵粉訪談」更是。
  • 新聲|深度人物訪談《新聲》今日開啟
    ,是時間前行的生存邏輯,是時代進化的變革基因。創新,是人類面對突如其來事件的應對反應;科技,是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共同武器;科技創新,是驅動人類社會對話世界的方式與脈絡。今天起,我們將用全新視角,推出深度人物訪談系列——《新聲》對話5位科技領域嘉賓,聆聽創新之聲。以「連接與未來」為主題,《新聲》將對話原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科學如何在「已知」的基礎上,探尋更多「未知」?
  • 國際在線《環球星訪談》《冠軍成長說》南京節目製作基地正式啟動
    國際在線《環球星訪談》《冠軍成長說》南京節目製作基地正式啟動2021年1月2日,國際在線《環球星訪談》《冠軍成長說》南京節目製作基地揭幕儀式在南京舉行。《冠軍成長說》是國際在線體育頻道策劃推出的體育類人物訪談視頻節目,欄目對話國內外優秀運動員,講述體育冠軍的成長曆程,分享他們賽場內外的故事。2020年,《冠軍成長說》欄目推出「冰雪季」系列節目,重點訪談冬奧項目世界冠軍,普及冬奧知識,為2022北京冬奧會預熱。
  • 青島能否擺脫「無網際網路基因」的標籤?
    每日優鮮便是其中一員,儘管進場稍晚,但卻最終以創新的前置倉模式後來居上。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在全國擁有1500多個前置倉,覆蓋近20個大中小城市。毫無疑問,想要留住一個企業的「心」要靠「真材實料」,本次出資「20億」攬獲「獨角獸」每日優鮮,也為青島擺脫「無網際網路基因」城市標籤,邁出積極求變的一步。青島能否擺脫「無網際網路基因」的標籤網際網路上半場創造了太多中國經濟幾十年來的不可思議。
  • 龍華區舉行「創業先鋒 龍華之光」人物訪談
    龍華區創業先鋒人物主題訪談。  富士康、梵思諾、國瓷永豐源、華傲數據、順絡電子……這是一家家大名鼎鼎的企業,也是龍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而在這一家家知名企業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李軍旗、陳國雄、劉權輝、賈西貝……11月5日,作為2020「深圳企業家日」龍華區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創業先鋒 龍華之光」創業先鋒人物訪談活動舉行,眾多企業的「領頭雁」「總舵手」共聚一堂。區委書記、區長王衛出席活動並為創業先鋒人物代表授紀念牌。
  • ...闖關式人物訪談來襲,《追夢人之開合人生》張天愛分享逐夢人生
    為引導大眾不忘初心、堅定夢想,倡導多元、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浙江衛視致敬所有奮鬥在追夢路上的追夢人,推出了全國首檔場景闖關式人物訪談節目《追夢人之開合人生》,節目由謝楠、池長庚擔當主持,張天愛、何冰、李雲迪、鄒市明已完成錄製,在首期節目中,青年演員張天愛分享了她的逐夢人生。
  • 「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推出第五期節目 市...
    天津北方網訊:12月8日上午,海河傳媒中心《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將推出第五期節目,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王建國將走進津雲中央廚房直播間,總結「十三五」,展望「十四五」,與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本市醫務工作者代表探討如何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 「創業先鋒 龍華之光」創業先鋒人物訪談活動舉行
    11月5日,作為龍華區2020「深圳企業家日」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創業先鋒 龍華之光」創業先鋒人物訪談活動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龍華區委大樓舉行。  據悉,龍華「致敬新時代」「致敬企業家」的活動將貫穿整個11月:創業先鋒現場訪談、龍華區2020年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創業先鋒故事集錦等。
  • 首檔場景闖關式人物訪談來襲,《追夢人之開合人生》張天愛分享逐夢...
    為引導大眾不忘初心、堅定夢想,倡導多元、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浙江衛視致敬所有奮鬥在追夢路上的追夢人,推出了全國首檔場景闖關式人物訪談節目《追夢人之開合人生》,節目由謝楠、池長庚擔當主持,張天愛、何冰、李雲迪、鄒市明已完成錄製,在首期節目中,青年演員張天愛分享了她的逐夢人生。
  • 吳井能開拓創新 用百鍊經驗賦《跨次元新星》「真香」基因
    (原標題:吳井能開拓創新 用百鍊經驗賦《跨次元新星》「真香」基因)
  • 副業如何收集關鍵信息,做對生涯人物訪談,3步給你講透徹
    什麼是生涯人物訪談?《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克裡斯·加德納是個聰明的醫療器械推銷員,但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這個經濟蕭條時期,他的日子很不好過。他每天奔波於各家醫院和診所,可醫生們對他推銷的昂貴的骨密度掃儀根本不感興趣。他的妻子琳達無法繼續忍受這樣艱難的生活,離開了他和5歲的兒子克裡斯·託弗。
  • 節目預告|聚焦脫貧攻堅!《在線訪談》等你來交流
    節目預告: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第六期節目將於近期上線,上線嘉賓為攀枝花市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 市政府門戶網站《在線訪談》欄目第六期訪談節目,將向大家介紹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攀枝花如何啃下脫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 私家車999聯袂群象島重磅打造 大型高端財經訪談節目「BOSS會面...
    2020年12月30上午,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私家車999聯袂群象島企業家俱樂部,共同打造的大型高端財經訪談節目「BOSS會面」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河南廣播大廈隆重舉行。在啟動儀式上,《BOSS會面》節目主理人、河南廣播電視臺私家車999節目主持人解飛首先為大家做了節目推介。
  • 《幸福新藍圖》系列訪談:為啥科技創新要佔「C位」?
    天津北方網訊:為學習貫徹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傳「十四五」規劃的裡程碑意義和重大趨勢,展現天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亮點舉措,展望未來發展的新目標、新方向,津雲新媒體《新聞會客廳》欄目推出系列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