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星譚松韻媽媽被撞身亡一案公開審理,牽動著千萬網友的心。
庭審現場,譚松韻哽咽地說:
「這一年八個月,我一直在治癒自己,去接受我母親已經離開人世的事實,我每天都很想她。」
飛來橫禍,母女分別,這種心碎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
而這起悲劇,原本可以有許多的挽救和彌補機會。
事發當天,肇事者馬某在聚會中喝了很多酒,執意醉駕,卻撞上了走在路邊的譚媽媽三人。
車前擋風玻璃破了一個大洞,可馬某卻選擇了逃之夭夭。
譚媽媽緊急做了開顱手術,之後的二十多天,掙扎在生死邊緣,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另一位受害者陳叔,全身腫脹的躺在病床上,救回了一條命,因為做康復,每天痛到聲嘶力竭。
陳叔的兒媳婦更是因為奔波操勞,失去了腹中5個月的雙胞胎。
▲受害者兒子庭上自述
一場酒駕,一死兩傷,3個家庭支離破碎,幸福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而馬某作為始作俑者,面對罪行的態度,激怒了所有人。
法庭上,他吊兒郎當,對傷者沒有絲毫的內疚,有的只是敵意和冷漠。
他囂張到數次打斷庭審,聲稱要上廁所,否則就當庭撒尿。
泯滅人性的程度,讓人心生膽寒。
每一起喪失良知的惡行,都不是憑空而來的。
看完馬某父母的行徑,就能明白他如今的罪行,背後有著一雙推動的手。
1.
護犢的父母
是孩子罪惡的推手
如果說酒駕逃逸,出於害怕是蠢,那事發後甩鍋就真的是壞透了。
直到開庭前,譚松韻和其他受害人家屬都沒能等到馬某或者家人的一句歉意。
相反,馬某的父親不遺餘力地替兒子撇清關係。對於別人等著救命的賠償,卻沒有任何表示。
2019年春節,受害者家屬試圖和馬某家人好好溝通,可受害者的理智換來的卻是惡語相向。
甚至,馬某的父親抱怨受害人讓兒子在監獄過春節!
造成一死兩傷,重傷者還在痛苦呻吟,他們卻只關心兒子的春節在哪過!?
護犢如此,真是叫人心寒。
對他們而言,自己的孩子才是命。哪怕是始作俑者,也要把髒水潑到對面去。
父母三觀不正,孩子在長期的縱容中,又怎會懂得尊重和敬畏他人?
18年8月,德陽安醫生在泳池遊泳,被一名13歲的男孩摸了屁股。
青春期的孩子不該不懂分寸,因此,安醫生要求男孩立刻道歉。
可是,男孩非但不肯認錯,還衝她吐口水,做鬼臉。
安醫生的丈夫看到妻子受辱,上前制止,爭執中打了男孩一個耳光。
就是這個耳光,讓安醫生墜入深淵。
男孩的父母先是辱罵和攻擊安醫生。隨後,他們又跑到安醫生和丈夫的單位大鬧。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男孩一家蓄意剪輯視頻,發布到網上,曝光了安醫生的個人信息。
5天後,安醫生不堪網絡暴力,吞下安眠藥自殺身亡。
一個耳光,抵一條人命。
男孩或許是好奇,又或許一時糊塗,可父母如此偏執的袒護,無疑是在告訴他:你沒錯!
孩子最終長成什麼樣子,都是父母允許的。
是非不分,一味護犢的父母,猶如滋養黑暗的土壤,最終必將催生出罪惡的種子。
2.
所有的縱容
終將由孩子買單
前段時間,成都一段暴力毆打8歲兒童的視頻,殘忍得令人髮指。
視頻中,電梯即將關門時,17歲的男子張某走了進來。
接著,他忽然鎖住旁邊男孩的脖子,拖進地下室毆打了兩個多小時。
男孩被找到時,渾身血跡,脖子滿是勒痕,身體被磚塊割傷,讓人揪心不已。
更難以理解的是,行兇者和孩子素不相識,可以說一念之間,就犯下如此歹毒的罪行。
事發後,張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被刑拘。
張某的母親痛哭流涕,稱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希望受害者父母能給她一個機會,也給她的孩子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而張某年邁的奶奶,為了孫子的命運,來到受害男孩家裡,直接給男孩父親下了跪。
張某自然罪不可恕,可他父母的痛心和憂慮也並非不可理解。
只是在漫長的養育中,他們若是能在孩子最初犯錯時,嚴厲制止,又怎會淪落到要靠法律來懲戒的地步。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李天一案」,2013年2月17日,17歲的李天一和4名同伴,性侵了一名女孩楊某,最後獲刑十年。
父親李雙江後悔不已,但為時已晚。
李雙江57歲才得子,自然從小對兒子李天一百依百順,他自己也回憶,即使有時候李天一犯錯了,他都捨不得嚴厲管教,打之前自己先掉淚。
種下什麼因,結出什麼果。
當父母放棄對孩子的管教時,就會有更嚴厲的社會,來替他們狠狠管教。
所有小時候的放任,最終都將反噬到孩子身上。
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說:
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縱容的本質是教育上的懶惰,是父母短視的自私。
終有一天,它們會釀成悲劇,而為罪行買單的人就是孩子。
3.
養而教之
是父母的必修課
李玫瑾教授談到青少年犯罪問題時,說過一句話:
成人的犯罪行為,倒退至他的童年,你就能找到原因。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造成的。
孩子剛出生時,處於一種空白的狀態,他們沒有規則,只懂得需求,而且總能得到即刻的滿足。
可當這種給予過了度、錯了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
孩子的心理有一種本能,渴望了解自己、認識世界的好壞和明確的邊界。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方式,決定了孩子今後的行為方式。
生而養之,養而教之。
只有在孩子性格塑形的關鍵期,告訴孩子規則、教給孩子敬畏,孩子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護。
網上一位虎爸的懲戒方式,贏得了網友紛紛點讚。
10歲小姑娘由於霸凌同學,被校車拒載。而這已經今年第二次的行為了。
父親認為霸凌是一種極其嚴重的錯誤,自己的家庭裡絕不允許出現這種行為。
於是,他拒絕開車載女兒,讓女孩步行上學,自己則開著車跟在後面看護。
戶外氣溫只有2度,女孩要在嚴寒中徒步8公裡,才能達到學校。
但是父親態度堅決,他表示:任何行為,都要付出代價。
女孩雖然犯了錯,但是擁有如此三觀正的父母,才是她最大的幸運。
生活中,小孩子造成的惡屢見不鮮:放火燒山、欺凌同學、高空拋物、甚至暴力致傷致死...
有些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錯誤無非是些孩子的小伎倆,不痛不癢就放了過去。
須知,小錯不改,大錯不遠。
不教導孩子尊重,孩子就會驕縱狂妄。
不教會孩子敬畏,孩子就會冷漠無情。
不告誡孩子底線,孩子就會乖張墮落。
許多時候,孩子的小錯,到成人的大惡,中間只隔著父母。父母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加拿大多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說過這樣一句話:
小孩子就像尋找牆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後才能發現邊界在哪裡。
沒有孩子在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是蓄意作惡的,他們大多在好奇的驅使下,試圖弄清行為的邊界。
為人父母,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和糾正,孩子才會明白教養和規則。
別讓一時的庇護和心軟,成為孩子無法回頭的背後推手。
*作者簡介:安歌。育兒之路漫漫,左手理論右手實踐,和娃鬥智鬥勇在線。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跟著青欖,學課本中的成語》音頻節目正在熱播,每天5分鐘,趣講一個成語故事,幫孩子解讀統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