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繆禾
格力最近在其官方網站上悄然發布了兩款5G手機,名為大松,6.81英寸,6 +128GB,售價2699元。8+256英寸的價格是2999元。姍姍來遲的格力5G手機最終還是來了!於是,就有人說,格力手機都做到無人問津的地步了,怎麼還不放棄做手機呢?而馬太效應在今天的中國手機市場上也越來越明顯。國內手機市場由少數幾家手機廠商主導,其餘的小手機廠商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
然而,如果我們把目光轉向五年前,中國的手機仍處於一個有爭議的時代。每年都有數不清的中小型手機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當然,大多數手機製造商已經消失了,但他們中的許多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談資。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那個時期出現的手機製造商——格力。據說,它背後的資本和它的力量不應該這麼快地就衰落的。然而,它最終成為了最「打臉」的手機。
2015年初,霸氣而自信的董小姐曾誇口說:我要做手機,那是分分鐘的事情,那太容易了!而且它還表示格力自己做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也不需要像小米那樣大搞飢餓營銷。格力將以多樣化取勝。雖然格力是一家製造企業,擁有大量的現金流,製造手機確實不是一件難事。另外,與小米相比,格力在硬體製造、加工和生產方面具有優勢。
在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軍表示小米的銷售額將在五年內超過格力,並為此下注10億元。現在5年已經過去了,儘管董明珠最終贏得了賭注,但小米的銷售額卻在短短5年時間裡翻了一番,這也很令人驚訝。有趣的是,在過去的五年裡,雙方都對對方最擅長的領域發動了侵略。
小米不用多說。為了打造自己的小米生態系統,該公司在過去幾年推出了小米空調。格力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手機,並表示將「在三年內消滅小米」。然而,格力手機的發展並不令人滿意。僅僅三年之後,格力手機就處於破產的邊緣。事實上,從格力手機剛剛發布時的一些評論來看,董明珠應該對格力手機充滿了信心。
然而,畢竟她並不「了解」手機,起步較晚,而且還堅持自主研發,在開始時自然很難做出爆款產品。前期投資比較大,生產批量也比較小,價格自然會比較高。也許董小姐認為自己家裡的空調是質量最好、賣的也最貴,但它仍然可以佔據龍頭地位。手機只要質量好,貴一點也應該可以吧。但是手機和空調的區別很大,手機更新快,大家對性價比有很高的要求。隨後,格力推出了首款「格力1代」手機。
然而,在董明珠的自我營銷下,格力1號獲得了更多的熱度。但由於處理器、攝像頭等方面的配置,與市場旗艦機主流配置有很大差距。而且,1600元的價格在當時確實有點貴。再加上手機開機動畫植入了董小姐的照片,令人費解,這款手機的銷量很差。此外,「三年內消滅小米」、「格力手機是世界上最好的」等字眼,讓消費者認為格力的手機只是噱頭。
配置本身並沒有那麼吸引人。格力的手機很快就成了大家的笑柄。相關數據顯示,自第二代格力手機發布以來,截至2016年,格力手機的銷量僅為10萬部左右,其中許多手機仍被格力集團消化。到2017年,格力推出第三代手機。這一款已經沒有亮點了。它主要是一款攝像手機,但價格高達3000元。最終的銷量當然不會太好。這結果跟董總的豪言壯志,真的差太遠了。算是妥妥的「打臉」了。
當然,我們也相信董明珠會從她的手機業務中吸取到到慘痛的教訓。雖然大家都非常喜歡格力的空調產品,但是在一個格力完全不熟悉的領域,消費者是不會認可格力的。無論如何,產品質量是決定銷售的最重要因素。消費者可以感覺到並最終對他們有意做的事情給予回報。
距離格力上一次發布新手機已經過去兩年了,5G手機低調上線,那麼,新的大松5G手機能否扭轉格力萎靡不振的移動業務?讓我們拭目以待。那麼你會買格力5G手機嗎?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