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下泉井村

2020-12-24 蕭東說史

世界自然遺產地江郎山西南麓有一個名為泉井的古村落,始建於南宋中期,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泉井村中現存一泉二祠、古民居、鴉片教所等文化遺產,為秀美奇峻的江郎山增添了一抹厚重的人文色彩。

泉井村東依江郎山,西臨仙霞古道,村因泉得名,古村落的歷史則與以周美為始祖的江山「五坦」周氏有著密切的關係。據《學坦泉江周氏宗譜》載:周美,唐初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人,貞觀三年(629 )任衢州刺史,卸任後因江山「山環水秀,土沃風醇」而定居,生五子分居五地,以坦為名,分別為新、桐、麗、學、平。這就是「五坦」的來歷。宋嘉定十五年(1222),學坦顯華公遊獵江郎,宿於江郎山下,早起遠眺,見煙氣上騰,如紫霧交飛、青雲生地,遂前往察看,乃一窟清泉。該泉位於江郎山腳下,四周風景秀美,又加其附近留春塢即為周美墓地所在,顯華公遂決定將學坦一支自禮賢遷至泉井,此為泉井周氏之始。

自學坦周氏定居泉井後,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學坦周氏宗族繁衍生息,枝繁葉茂,並在生產生活和宗族文化建設中留下諸多文化遺產。

泉在古代不但是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農田灌溉的重要水利設施。我市雙塔街道巖下村就保存了一塊明代隆慶年間的碑刻,記載了村民為爭奪白馬泉灌溉權,縣知事進行調停的過程。學坦泉江周氏宗譜中也記載了周氏與祝氏為爭泉而訟之事,經三任縣主裁判、歷8年方確定泉井歸屬。可見古代泉井的重要性。泉井村之泉,經歷代整修,現由一井一泉二池一塘組成,自東向西依次排列,其功能分別是飲用、淘洗食物、洗滌衣物、防火塘,層層遞進充分展現了古人用水的科學智慧。其井狀似壽桃,當地人稱「壽桃井」。據說其水質宜人,村中多長壽者,正合其壽桃之名。

泉井周氏宗祠名為「學坦世家」,表明其雖遷居而不忘其根本。與江山其他規模相類似的宗祠相比,有其特別之處。宗祠大門為八字型磚雕大門,門額上以磚雕砌「學坦世家」四字,中間牆體高出屋面,屋面下飾以簡單鬥拱,兩側牆體比中間低一階,做法相似,與我市其他宗祠相比,門樓做法簡單大方,沒有繁雜的雕刻裝飾,系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進入門廳,是一戲臺。戲臺內頂部飾八角藻井,原有彩繪,現已剝落殆盡;戲臺前端兩翼屋面出挑,簷下牛腿、雀替、梁枋雕刻精美。兩牛腿對稱分布在戲臺兩角,內容為「劉海戲金蟾」,手執一-串銅錢,手足舞蹈,憨態可掬,惟妙惟肖。兩牛腿之間的梁枋上,均勻分布四隻對稱的小牛腿,雕刻鯉魚跳龍門題材,水波間,鯉魚一躍沖天,形態逼真。梁枋與雀替以花草和水果雕刻為裝飾,古味盈然。一座祠堂 ,最精華的雕刻部分往往除了大門門樓與戲臺外,就數中堂的門樓了。周氏宗祠中堂的門樓,據村中老人回憶原為多重挑簷,可惜在文革時毀去,現僅存一一重。 簷下以兩個鼓形垂蓮柱將三月梁兩鬥拱聯在一起,造型別致。月梁都浮雕纏枝紋,意喻子孫後代生生不息。中間月梁下,「周氏宗祠」匾尤在,雖斑痕累累「周氏宗祠」四字依舊清晰可見。左右兩月梁下,對稱分布兩塊雕花板,中間均雕「壽」字,周圍團簇纏枝紋。與左右兩月梁相連,是兩個對稱分布的鬥拱。以鼓形蓮柱為基座,以卷草狀出挑,如同一籃生機勃然的綠蘿,為古老的宗祠建築增添了絲絲春意。鬥拱下又有兩隻對稱分布的牛腿,雕鹿形,鹿與「祿」諧音,寓意吉祥。周氏宗祠戲臺與中堂門樓的雕刻繁雜華麗,工藝細膩,是清代中期的建築風格。中堂明間為抬梁式梁架結構。月梁、雀替、鬥拱雕刻細緻,柱上設鬥拱,支撐月梁和檁條,是清代中期古建築的顯著特徵。除了造型精美的梁架,中堂最引人注目的是柱礎石。南方多雨潮溼,木柱之下都要墊以柱礎石,古代工匠也將其作為施展才藝的地方,雕刻各種裝飾圖案,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例如唐代崇佛,柱礎多雕刻蓮花;清康乾盛世時建築富裝飾,審美多元,柱礎雕刻圖案豐富多彩。學坦周氏宗祠中堂的柱礎石碩大簡樸,沒有雕飾圖案,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與柱粗相當,接柱下延約20公分,中部最大下部漸小,狀如鼓。這種風格卻是元明時期柱礎的做法,元代上部較長,周氏宗祠中堂的柱礎石應為明代後期的風格。

一座祠堂,自大門至內堂,分別具有晚清、清中期和明代後期的建築特徵,似乎讓人費解。古人以宗族為紐帶,宗祠是維繫這種小社會關係的重要場所。當某一姓氏的族人在一地定居下來,首要的大事就是營造祭祀和宗族議事的場所,初始大多為「廳」,家業稍興,族中富有者捐助田產等作為宗祠公產,稱為「祠田」,祠田每年收取的田租作為建造祠堂的經費來源。因田產經營壯大需假以時日,倘若遇上天災人禍,時間就更長。因此一個家族的宗祠建造,往往要用幾代人的時間,祠堂中不同的部分屬於不同的朝代就易於理解了。據《學坦泉江周氏宗譜》記載:泉井周氏明代時即已建有宗祠,「國(清)初遭寇焚掠,宗祠被毀」,經慘澹經營,於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建成後寢前廳(後堂),又過了整整63年,於清乾隆十二年(1747)建中堂並崇德報功兩廂房,一個宗祠建了半個多世紀,僅完成一半 ,由於財力有限,大門、照壁和協樓只能留待後人來完成。這一等又等了81年,到清道光七年(1827)時,才最後建成完整的宗祠。由這份記載可以推測,周氏宗祠明代建的宗祠被毀後,清康熙重建時將柱礎石等耐火的石構件重新利用,從而在清代建築中出現了明代的構件。這份記載也清楚地解答了祠堂不同部分建築風格不同的原因。

泉井村中除了周氏宗祠外,還有-座「康七公祀」。祀是指祭祀的場所,因此也是宗祠建築。像這種「一村二祠」的現象,也非泉井村獨有。鳳林鎮南塢村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氏宗祠就在一村中分為內祠與外祠,一建於明代,一建於清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多是宗族中支派間產生了矛盾,從而另立門戶,自建祠堂。周氏宗譜記載康七公系明代永樂時人,為學坦周氏外大門派之始祖。據村中老人回憶,該支派人丁興旺事業發達,家族聚會時常有喧賓奪主之勢,引起族人不滿,遂另建祀所。其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據調查,現存康七公祀由周氏利字輩文科公於民國十年(1921)左右領銜建造,前後花了8年時間才建成。康七公祀大門建築風格與周氏宗祠相類似,內部僅存後堂、廂房及門廳,戲臺、庭院圍牆、挑角等已毀,惟從外看其輪廓,依舊氣勢巍然,折射出往日的輝煌。

泉井村古建築中,有一處外表普通的民居,淌白外牆,青瓦蓋頂,房中一小天井,前後二進。是民國時期「鴉片教會所」所在地。據村中老人介紹,清末民初,村人周尚獻在福建浦城打鐵,引人鴉片教,勸戒吸食鴉片,人教者眾多,鼎盛時在上海也設有辦事處。鴉片教會所舊址古建築內現存兩獅形燭臺,造型別致。據福建南平師專學報《建國前福建基督教的社會活動》一文考證,所謂鴉片教即為基督教。光緒九年( 1883),閩南基督教把禁菸定為教會幾件大事之一,嚴查教會內部人員買賣鴉片及種植罌粟之事。福建真耶穌教會在福清、莆田、涵江等地設戒菸所多處,並以勸戒鴉片促宣教,即先向鴉片吸食者宣傳、幫助戒菸,再以此為契機向他們宣傳基督教,發展為教友。由此可見,泉井村的「鴉片教會所」即是福建基督教戒菸所的一個分支。泉井鴉片教會所展示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古村落與外界聯繫的一一個縮影,同時對研究基督教在民國時期的傳播具有一定的文物參考價值。

巍巍江郎三峰,見證了山下泉井古村落的興衰。伴隨著仙霞古道的喧器與沉寂,泉井之水依舊綿綿流長,滋潤著一方水土。泉井村內周氏先人留存的文物古蹟有待洗去鉛華,以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相關焦點

  • 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三爿石」著稱,連徐霞客都情有獨鍾
    倒不是說江山託大,故意取一個如此霸氣的名字,而是得名於境內的江郎山。據《江山地名志》記載:「五代吳越寶正六年,吳越王錢鏐以縣南有江郎山,改名江山縣,此為今縣名由來。」江郎山古稱玉郎山、金純山,2010年8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
  • 大偉帶你走進中國丹霞第一奇峰——江郎山
    江郎山,古稱:玉郎山、金純山;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境內。2010年8月作為「中國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江郎山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5A級景區,由三爿石、十八曲、塔山、牛鼻峰、須女湖(青龍湖 曾用名)和仙居寺等部分組成,面積11.86平方公裡,景源類型以自然景觀為主,同時也有豐富的人文景觀。今天跟隨大偉來給大家介紹下江郎山的錦繡風景!
  • 浙江首個世界遺產,不是西湖,為國家級5A級景區對遊客免費開放
    過去一段時間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了決議,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蹟」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 你知道這55處世界遺產中浙江第一處世界遺產是哪裡嗎?
  • 5A級景區「江郎山」的導視標識系統怎麼設計的?
    朗域視覺科技以特色化、標準化、系統化、人性化為規劃設計原則,通過造型、色彩、文字的版面編排等調性,將標識系統融入到江郎山的自然環境當中,體現出江郎山獨特秀麗、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特色。「江郎山」導視標識系統設計不但表面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凸顯出國家級重點風景區,更是展現出如今國內不多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一。其次,形象地表達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 周末遊江郎山:親歷一番折騰,才發現有簡單利落的旅行攻略
    江郎山,5A景區,離我下榻的廿八都古鎮不遠,不去豈不可惜?當行程變得可有可無的時候,一切都會懶散。甚至懶得去打聽:從廿八都古鎮到江郎山,到底該怎麼走更方便。天氣並非很好,江郎山標誌性的兩塊巨巖,陷入棉花般的雲霧中,還在酣睡。早稻的葉子卻瘋長著。睡眼惺忪的江郎山遊客中心剛才還是空無一人,不知從哪裡,拉來一車夕陽紅旅行團。
  • 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已被發現有100多種珍稀動植物
    &nbsp&nbsp&nbsp&nbsp中國南方喀斯特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北與貴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相連,涵蓋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部範圍及其周邊部分國家級公益林地,總面積115.59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97.2%。
  • 埃及神光,世遺初現——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起源
    這兩份禮物一份是先祖們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另一份是大自然所創造的鬼斧神工的自然遺產。這篇文章將探尋古埃及的神光是如何將世界遺產帶到我們面前來的。《尼羅河慘案》這一部電影讓尼羅河名聲大噪,尼羅河上的亞斯文水壩也隨之為眾人所知。
  • 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藏羚羊迎來「戀愛季」
    世界自然遺產可可西裡藏羚羊迎來「戀愛季」 2020-12-09 17:49:58 格爾木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中新網西寧12月9日電 (馬曉梅 孫睿)深冬時節,在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迎來藏羚羊「戀愛季」。  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藏羚羊每年12月交配,翌年6月底至7月上旬產仔,妊娠期200天左右。
  • 揚名的世界自然遺產,重慶武隆天坑
    因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而揚名的世界自然遺產—重慶武隆天坑!天坑中的天福官驛。這裡,世界最大天生橋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相映生輝,坑與坑之間以橋洞相望,橋與橋之間以坑相連,規模宏大後坪天坑景區更有三座天生石橋,平均高度在300米以上,橋面跨度均在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群。
  •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清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
    (八閩千姿)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清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中新社福州12月9日電 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福建天寶陂:道法自然 澤被僑鄉作者 林春茵 滕端欽北京時間12月8日10時許,原定於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通過線上視頻會議舉行,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第七批)評選結果,福建省福清市天寶陂成功入選。
  • 中國人民銀行丹東市中心支行關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1枚。附件:中國人民銀行丹東市中心支行關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發行計劃中國人民銀行丹東市中心支行2020年1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丹東市中心支行關於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丹東轄區發行計劃
  • 絕對值得一觀的菲律賓自然遺產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下,去菲律賓遊學或者旅遊一定不能錯過的自然遺產!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前殖民時代,總面積達2萬公頃,有「通往天堂的階梯」之稱。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是唯一完全靠人工開墾出來的水稻梯田,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梯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的世界遺產。
  •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0年12月21日發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一枚。一、普通紀念幣圖案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普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為裝飾風格的武夷山圖案並刊年號「2020」字樣;背面主景圖案為武夷山玉女峰,以及九曲溪、金斑喙鳳蝶、茶葉、竹排、武夷精舍、石刻等,主景圖案下方刊「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字樣,右側上方刊面額「5元」字樣。
  • 現實版的天空之城 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若是你看過宮崎駿的電影《天空之城》,想必令你難以忘懷的除了那首憂傷空靈、聞名世界的「天空之城」,還有那座漂浮在空中的城市拉普達吧?但現實中真的有漂浮在空中的城市麼?據小旅兔所知,目前還沒有哦。不過,在希臘,有那麼一個地方被稱為「現實版的天空之城」。今天小旅兔就帶大家看看這個神秘的地方。
  • 助力打造世界遺產群落 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正式成立
    央廣網杭州6月13日消息(記者陳瑜豔 謝夢潔 通訊員李力行)6月13日,杭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幕。會上,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正式成立,「讓文物活起來」——十佳文物保護利用示範案例徵集活動也在會上啟動。
  • 重慶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天生三橋,秀美似仙人之居!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天福官驛取景地張藝謀導演首次來到天生三橋下時,感嘆地說:「真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獨特的地方」。2007年6月23日,在第31屆世界自然遺產大會上,重慶武隆與雲南石林和貴州荔波共同被評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觀世界自然遺產。而天生三橋風景區,便是武隆喀斯特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
  • 澳大利亞世界自然遺產弗雷澤島遇大火,近半土地被燒
    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的著名旅遊景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弗雷澤島沒能逃過一劫。在過去六周,該島已有近一半土地被失控的大火焚毀,大批遊客正被緊急疏散。 隨後在11月乾旱天氣的影響下,這場火災規模變得越來越大。 弗雷澤島是「澳大利亞獨有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介紹,弗雷澤島面積約1818.5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還擁有世界上唯一生長在沙中的茂盛雨林。1992年,弗雷澤島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 自然遺產,人類淨土,天空之城梵淨山
    在巴林麥納麥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根據評估報告,梵淨山:「展現和保存了中亞熱帶孤島山嶽生態系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梵淨山已成為中國第53個世界遺產和第13個世界自然遺產。
  • 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成立 打造世界遺產群落
    圖為與會代表在文創市集參與體驗活動 杭州市園文局供圖中新網杭州6月13日電 (江楊燁)6月13日,杭州市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拉開序幕。開幕式上,杭州世界遺產聯盟成立,進一步打造世界遺產群落,彰顯文化名城魅力。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
  • 美國12個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公園你去過幾個?
    美國自1973年12月7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5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美國世界遺產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