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竹縣園林局在日常巡湖時發現,被譽為「城市精靈」的紅嘴鷗來東湖過冬了。紅嘴鷗為冬候鳥,春季在中國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區及中國東北的溼地繁殖,秋季遷徙到南方地區湖泊過冬,對生態環境有很高的要求。此次系首次在東湖發現紅嘴鷗的蹤跡,也從客觀上說明東湖生態環境取得明顯改善。
近年來,大竹縣住建局在改善東湖生態環境上持續發力,東湖公園成為竹城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一是突出規劃建設引領。堅持生態宜居、科學規劃、分步建設、綜合治理,於2005年開始持續開展東湖公園生態修復和園林綠化建設,經過15年的持續發力,先後建成5公裡環湖健身大道,350畝東湖溼地公園一期,東湖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東湖公園整體面積擴展到1200畝,完成了由縣城「郊野型綜合公園」到 「半圍合中央公園」的華麗轉身。
二是加強日常管理維護。牽頭制定了《關於加強東湖公園管理的通告》,加大非法捕魚、偷排漏排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安排專人每天對東湖水庫進行巡查、勸導,清理打撈垃圾和漂浮物,確保東湖水庫不受汙染。
三是持續開展生態修復。終止東湖水庫及上遊石豬槽水庫養魚承包合同,實行清水養魚;在東湖水庫沿岸大量栽植各類水生植物50餘種,10餘萬株,每年不定期投放用於淨化水質的各類魚苗10萬餘苗,進一步豐富東湖水庫的動植物種群,切實改善東湖水質;配合縣級相關部門實施了烏木水庫—東湖河湖連通工程,從烏木水庫進行生態補水。
同時佔地300餘畝的東湖溼地公園二期即將開工建設,東湖公園已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讓我們共同期待東湖的進一步蛻變。
來源大竹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