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上短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是獵豹,長跑最快的是它的獵物瞪羚,這兩種動物都是四條腿奔跑的,比兩條腿跑步的人要快得多。
獵豹追捕瞪羚
但是你知道嗎?生活在史前時代的恐龍,卻是兩條腿的比四條腿的跑得快。
食肉牛龍被稱為白堊紀獵豹,它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裡,食肉牛龍長著一雙大長腿,兩個前肢卻小得可憐,比知名的短手怪霸王龍還要小,是典型的兩足恐龍。
劍龍是典型的四足恐龍,重達數噸,背上長有大量堅硬的骨板,與它們魁梧的身體相比,劍龍的腿就顯得很短小,而且前腿特別短,它們的奔跑時速可能不足10公裡。
為什麼四足恐龍跑不贏兩足的呢?
跟它們的食性有很大關係。
除了棘龍等少數異類,四足恐龍大多是食草恐龍。相比於吃肉,樹葉和草的營養少、難消化,所以食草恐龍的飯量都很大,同時進化出了發達的消化器官,為了防身,有些恐龍還擁有厚重的護甲和頭盾。
這些因素都讓它們變得非常重,比如動輒數十噸的大型蜥腳類恐龍,這種情況下,兩條腿已經不能支撐身體,所以它們都是四足行走。
雖然跑不快,但食草恐龍們有另外的防身術:
①噸位壓制:就像獅子不敢惹大象,輕量級拳手很難打贏重量級一樣,在絕對重量面前,其它因素都顯得花裡胡哨。
②鎧甲和尖刺:三角龍的角和頭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犀牛,甲龍和劍龍則有點像穿山甲和刺蝟,它們都是擁有奇妙的禦敵手段。
兩條腿的獸腳類恐龍大多是食肉的,因為它們的食物會跑,所以速度不夠快的都餓死了,基因沒法傳遞,留下的都是速度快的。
兩足行走的食肉恐龍大多擁有長而強壯的後腿和保持平衡的大尾巴,這是它們跑得快的關鍵。
也有人認為,食肉恐龍保持兩足行走,是為了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因為肉不像樹葉那樣到處都有,兩足行走讓它們的頭能抬得更高,轉動更靈活,增加發現獵物的機會。
通過研究骨頭,科學家們發現了恐龍類和哺乳類跑步的不同之處。
恐龍的脊椎骨強壯但不靈活,哺乳動物則擁有靈活的脊椎和沒有肋骨的柔軟腹部,這讓它們能夠做出弓腰的動作,從而使前後腿的步幅變大,所以哺乳動物四足速度快,而恐龍是兩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