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寧|逃課|王學勤|教授|東南大學|華生|大學|周曉虹|樊和平

2021-01-09 騰訊網

交匯點訊 11月24日下午,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教授、著名歷史學家王學勤教授、著名社會學家周曉虹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徐康寧教授、著名倫理學家樊和平教授齊聚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潤良報告廳,與同學們展開了一場關於青春的對話,並受聘成為秉文學院「秉文導師」。

華生、王學勤、周曉虹、徐康寧、樊和平均是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78級馬列師資班的學生。據介紹,從1952年院系改革一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南京工學院文科都沒有自己本專業的學生,1977年馬列主義教研組被列為教學科研組織後,1977年、1978年招收了兩屆馬列師資班的學生,目的是為學校未來文科發展培育師資

打牢基礎,不必過早「設計」人生路

在對話活動中,華生、王學勤、周曉虹、徐康寧、樊和平回憶了上世紀70年代末共同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馬列師資班學習的青春歲月,帶領同學們探尋了以馬列師資班為起點的新東大文科的脈絡,他們表示,當年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包容的校園氛圍和濃厚的學習環境,為他們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樊和平表示,那時學校請來了非常優秀的老師來給大家上課。大家要學習很多基礎課,如數學、統計學、歷史等,課程很多,學習時也比較艱苦,光是數學作業就做了10本。但回過頭來發現,現在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就得益於當時打下的寬厚基礎。他說,學習就像是跳舞,寬厚的基礎就如同廣闊的舞臺,可以任你自由舞動。

華生則表示自己很早就明確了研究方向,工作一段時間後來到大學,很快就發表了經濟學方面的論文。在鑽研經濟管理的同時,他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研讀大量馬列著作,並因此積累下紮實的理論和語言功底。他憶起自己當時聽世界史、文學的課程如痴如醉,認為加寬基礎,不代表不深入,大學生應該多讀經典原著,學深學透,把基礎打紮實。

王學勤回憶起自己在東大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他認為寬厚的培養口徑,讓自己有機會去探索和追求愛好和理想。當時在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大潮下,學校給予了寬鬆的環境,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深受薰陶、得以立志。那時大量原著文集的閱讀,改變了他對世界的看法和價值取向。他表示,自己工作多年,最留戀的崗位還是教師崗位,最想念的生活還是讀書生活。

「時代在變,而且變化太快,人生也無法完全按照你預設的來走。」徐康寧談到,學生時代「設計」的職業規劃往往趕不上「變化」,而作為東大學子,應當擔起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唯有紮實學好基本功,才能提升適應時代變化的能力。他提到,在文科寬口徑的培養中,學習工科數學、工科英語對學生邏輯能力建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儘管當時在師資班,並沒有非常嚴格的專業訓練,但是這些多學科學習打造的寬厚基礎給了大家很大的施展空間。

周曉虹談到,師資班的寬口徑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他分享了自己「棄醫從文」和報考研究生的經歷,正是多學科的培養經歷,讓他比別人更能適應不同的學習要求。他說,年輕的時候不必要把興趣太固定,要廣泛地汲取知識,所學的所有都會在未來幫助到自己。

以學安身、以學立命的學者本色

在那個對知識如饑似渴的年代,學習和奮鬥成了他們青春歲月中最深刻的烙印。

無論他們後來走向政界、商界還是學界,以學安身、以學立命的學者本色始終是他們身上最閃耀的東大印記。

提到在大學的學習,大家都感嘆「學在東大」的確早有傳統。尤其在他們那個對知識的渴求已經到了極致的時代,學習和思考是所有同學的追求。

王學勤回憶,當時整個校園的氛圍就是學習,教室的座位可以說是「一位難求」。他每天一早就背著書包去教室搶座位學習,去晚了就搶不到,有時候中午稍微離開一下,座位就被別人搶佔了。

樊和平和徐康寧都提起,華生一入學就在南京大學學報上發表了論文,這給大家樹立了一個榜樣和追趕的目標。當時同學們寫了論文,還經常去請教華生。

提及舍友華生「逃課」的趣事,樊和平提到,華生學習非常有重點,他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成天看原著、學數學。有時候為了學習數學,他還會「逃課」。樊和平笑稱,因為華生「逃課」,所以現在自己上課時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究。萬一逃課「逃」出了華生那樣的著名經濟學家呢?

對此,華生談到,在當時如饑似渴學習的環境下,大家競爭也非常激烈。在東大時期養成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受益終生。而作為一個不太循規蹈矩的學生,他也十分感念當時學校寬鬆和包容的氛圍,給他充分的學習自由,也孕育了創新思維。他也希望,現在的大學也能夠為不同的人才成長提供不同的土壤,鼓勵和包容與眾不同,勇於挑戰自我。

可能很多人沒想到,學霸們也有不太「光彩」的歷史。華生高考時文科數學只考了46分,徐康寧高考英語僅得了6分。而他們後來一個在考中國社科院研究生時,數學得了滿分;另一個則成了研究世界經濟的專家,還開設全英文課程逾12年。這些都來自他們多年刻苦的學習。正如徐康寧所說,點點滴滴都絕非偶然,良好學習習性的養成,是終身受用的。

在講述到他們深厚的同窗情誼時,周曉虹提到,工作後,他和徐康寧、樊和平依舊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和合作,他們都被評為江蘇省社科名家,作為從東大走出的一個班的同學,也算成就了一段佳話。

活動的最後,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與秉文導師握手致意、合影留念,並指出,五位導師豐富的人生歷程充分彰顯了中國知識分子和一代代東大人在時代變遷中為黨為國的奮鬥精神和使命擔當,是激勵新時代青年學子肩負重任、接續奮鬥的楷模和榜樣,也希望青年學子傳承並發展東大精神和榜樣力量,努力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擔當引領未來和造福人類的領軍人才。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通訊員 唐瑭 高珺 冀文琦

相關焦點

  • 五位大師昨齊聚東南大學 回憶同窗歲月
    11月24日下午,東南大學秉文書院對話大師系列活動之「恰同學少年——我們在東大的青春歲月」熱烈舉辦,五位重量級學者聚首東南大學,與年輕的學子們分享當年在這座校園的青春與奮鬥。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著名歷史學家王學勤、著名社會學家周曉虹、著名經濟學家徐康寧、著名倫理學家樊和平,五位大師齊亮相,豔驚四座。作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78級馬列師資班的同學,他們如今已然成為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
  • 傑出校友華生捐建東南大學鐘山書院!
    傑出校友華生捐建東南大學鐘山書院!11月24日下午,東南大學鐘山書院捐建儀式在九龍湖校區行政樓會議室舉行。東南大學1978級校友、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1978級校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院長王學勤,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黃大衛,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出席儀式。儀式由黃大衛主持。
  • 新聞紀實 | 省委宣講團成員、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徐康寧多地宣講黨的...
    江蘇省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江蘇省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陸續前往蘇州吳江、中國石化儀徵化纖公司、南京林業大學、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蘇州科技大學等地作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省委宣講團成員、省政府參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徐康寧作宣講報告。
  • 微宣講③ |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徐康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更加開放...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江蘇省政府參事、江蘇民生幸福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徐康寧:要把握好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我們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它是一個整體,這就意味著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自我循環,不是不再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內部循環,而是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要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促進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有機發展、相互促進
  • 周曉虹教授正式當選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
    9月20日,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正式發出通知,公布該校第三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名單。其中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周曉虹老師名列其中,另一位當選的老師為哲學系張異賓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有南大版「文科院士」之稱,也是南京大學對人文社科學者的最高學術榮譽。之前,南大已先後舉行過兩個批次的評選,累計有7位知名學者當選。加上此次當選的2位教授,南京大學目前共有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
  • 東南大學鐘山書院捐建儀式成功舉辦
    11月24日下午,東南大學鐘山書院捐建儀式在九龍湖校區行政樓會議室舉行。東南大學1978級校友、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1978級校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院長王學勤,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黃大衛,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出席儀式。儀式由黃大衛主持。
  • 經濟學家華生夫婦向大學捐千萬
    東方網5月17日消息:今年6月2日,東南大學將舉行110周年校慶典禮。為了慶賀母校110周年生日,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東大校友華生和夫人鐵凝聯名捐贈1100萬元。這是東大建校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昨天,華生向記者證實了向母校捐款的事。業內專家表示,華生夫婦捐巨款不圖名,堪稱社會名流典範。
  • 知名社會學家周曉虹將成為浙大第十位文科資深教授
    周曉虹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通過權威渠道獲悉,即將正式加盟浙江大學(以下簡稱浙大)的知名社會學者周曉虹已通過該校文科資深教授評定。這也意味著,周曉虹將成為浙大繼2010年宣布設立文科資深教授崗位以來,產生的第十位「文科院士」。
  • 知名社會學家、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前院長周曉虹將加盟浙江大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獲悉,知名社會學家、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前院長周曉虹教授即將前往浙江大學任教。多位知情人士確認了上述消息,並透露該人事變動最快將在今年12月底或明年1月初落實到位。
  • 王學勤校長一行訪問西南大學
    9月17日,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學勤率隊訪問西南大學,就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課程質量評價等內容進行交流。校辦、教務處、理學院負責人陪同訪問。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對王學勤校長一行的到訪表示歡迎,並詳細介紹了西南大學的發展歷程以及在一流本科創建中的作法與探索。
  • 東南大學以校訓精神培育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圖)
    馬雲飛 通訊員 唐瑭)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取自《禮記·大學》,是對1921年老東南大學校訓的整體性繼承,反應了學校基本的價值理念和歷史底蘊,也彰顯了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東南大學「校訓育人」系列活動自今年10月下旬正式啟動以來,在校團委的科學組織、廣泛發動以及各院系團委的積極探索、認真落實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以「校訓育人」為主題的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且在廣大學生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活動,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出解讀校訓內涵、踐行校訓精神的良好氛圍。「校訓育人」活動也成為東南大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 如何看待東南大學最年輕院長陳永平教授出任蘇州科技大學校長?
    2016年,年僅41歲的陳永平教授被任命為蘇州科技學院院長,成為當時江蘇省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陳永平教授還曾經是東南大學最年輕的院長。那麼陳永平教授為什麼會如此受器重呢?他在蘇州科技大學的工作如何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東南大學舉辦2020年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年會暨「世界經濟新格局與...
    新近日,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主辦,東南大學承辦的「2020年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年會暨『世界經濟新格局與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新戰略』理論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黨委書記姚枝仲,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任利劍以及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相關負責人出席了開幕式。
  • 華生個人簡介
    華生,1953年生。198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現任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徐康寧:哪個時代的教授收入更高
    投稿郵箱:jg@pinggu.org作者:徐康寧,東南大學教授。 本文原載於《經濟學家茶座》2019年第2期(總第84輯)。出於職業的習慣,經常會想和這個題目相關的問題。雖然是一篇閒文,手頭急著要寫的「正經文章」不止一兩篇,但寫它的確是自己的一個內心衝動。
  • 研究生學術周末:聆聽周曉虹教授談文化反哺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陽 劉曉閱)近日,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做客南開大學「研究生學術周末」,帶來了題為《文化反哺:網絡化時代的代際關係》的專題講座。  周曉虹教授首先從文化的共有性和傳承性談起,認為在社會變遷與文化的發展中出現了中國社會代際關係的一個本土性概念——文化反哺,通過這一概念可以理解中國社會代際關係的顛覆或倒置現象,發現一種急速變遷時代所產生的新文化傳承模式。
  • 華生詳細資料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校長,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江蘇省揚州市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任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燕京華僑大學 (又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 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 河海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楊春福已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
    此前擔任河海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的楊春福已於近期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據東南大學法學院官網5月26日消息,5月25日上午,學院召開楊春福教授歡迎儀式暨法學一流學科建設研討會。學院黨委書記毛惠西首先對楊春福教授加入東南大學法學院表示熱烈歡迎,劉豔紅院長指出,楊春福教授作為全國著名的法理學家,必將推動我院法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快速發展,為實現我院法學一流學科建設目標發揮重要作用。消息稱,歡迎儀式上,楊春福教授表示感謝,並感言自己回歸教學科研即不忘初心。
  • 如何看待孫長銀教授在卸任北京科大院長後回歸東南大學?
    1992年他考入四川大學數學專業,本科畢業後短暫就職於三峽大學。此後,他考取東南大學研究生,師從於著名自動化學家馮純伯院士。從2007年開始,他擔任東南大學自動化副院長,博導教授,並逐漸成長為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知名學者。2012年,孫長銀教授出任北京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四年之後孫長銀教授回歸東南大學,擔任教授博導至今。
  • 專訪東南大學資深教授、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華生:獨立董事要...
    這場意義深遠的改革背後,有一個人一直在推動,這個人就是華生,現任東南大學資深教授、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其在198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華生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動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