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昌吉4月18日訊 記者石鑫報導:種子的活力是種子品質的重要指標。如何獲得高活力的種子?近日,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專門成立種子標準研究院,與中國農業大學攜手尋找答案。
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玉米、小麥、棉花三大作物新品種選育、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種子企業,也是國家良種重大科研攻關成員單位。
4月15日,九聖禾種子標準研究院與中國農業大學籤訂技術合作協議的第5天,技術人員就今年的《實驗設計方案》展開激烈討論。內容涉及種子親本的繁育、制種、活力測定、包衣研究等環節。
農諺說,好種出好苗,壞種長青草。九聖禾種子標準研究院執行董事長魏國慶介紹,研究院的目的就是以種子應用技術研究和標準化技術服務為目標,全面推進種子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種子生產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國家已有種子質量衡量指標,企業為何還要投入巨資來做標準化研究?
魏國慶說,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創新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因此,積極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有利於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提高產品及服務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我們打造的是國家標準的升級版本。」九聖禾種子標準研究院副總經理趙海燕表示,目前我國商品種子國家檢驗標準中只規定了發芽率、含水量、淨度、純度四大指標,對種子活力指標未做任何形式的說明與要求。當前應用較多的種子活力測定方法仍然是基於發芽試驗的發芽速度測定。生產實踐表明,實驗室的發芽率與田間的出苗率之間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2018年,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開展國內、國際科企合作創新的同時,設立標準研究院,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在此基礎上,九聖禾種業的研發體系先後主持承擔了農業農村部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參加實施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作物育種」重點專項東北、西南玉米育種,西北玉米小麥育種等重大種子工程項目,擁有小麥、棉花、玉米品種資源10000多份,培育品種數量251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種56個。2018年位列全國小麥種子企業第3位,全國玉米種子企業第16位。
據悉,2019年,九聖禾種子標準研究院將與中國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開展新審定玉米品種雜交種最適宜制種生態區篩選以及高活力種子標準化技術研究與標準制定應用,主要農作物玉米綠色生產全程技術標準化研究與附加值提升、高效種子生產加工包衣等技術標準制定應用服務。
「明年開始,種子標準化技術研究將涵蓋小麥種子和棉花種子。」趙海燕說,目前,技術人員已經在奇臺、瑪納斯、塔城等地尋找種子實驗的最適宜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