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前言:學習志願填報知識的重要
月至行尾,歲入寒冬,人們在欣喜、悵然交織中送走了多災多難的2020年的同時也將迎來充滿希望的2021年。新的一年人們自然有各種各樣美好的期待與展望。對於家有高三考生的家長群體來說更是如此,新年的來臨意味著一年一度的高考進入倒計時,家長們最大的期望莫過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夠考出好的高考成績、有前程似錦的未來。但與此同時家長們的焦慮卻也變得與日俱增,如何做好高考志願的填報就是他們面對的一個最大的困擾。
「高考是孩子的事,填報志願是家長的事」、「七分考,三分填」這是當下二個流行的說法。這兩種說法儘管略顯偏激,但並非沒有道理。
對絕大多數高三孩子來說,他們一直生活在學校裡,從小到大都過著「家」——「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對社會的接觸少之又少,根本談不上有什麼社會閱歷,同時孩子們高中之前掌握的知識並不多,認知能力也有限;進入高中之後,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得到了豐富,具備了一些社會認知能力,但高中階段的孩子們可以說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人,他們整天埋在書堆中,巨量的作業,無休無止的考試與測試,他們甚至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都很少;在學校裡,儘管現在是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但為了高考,學校幾乎禁止學生上網,甚至帶手機都不行,所以孩子們亦然接觸不到社會。誇張一點,他們好像生活在真空世界中的人類。好多高三學生除了經常聽到老師用來激勵他們的清華、北大之外,好多名校都不知道,因此高考後怎麼來填這個志願他們自然也是一頭霧水,所以說填報高考志願的重任光靠孩子們自己自然行不通。
對家長來說儘管有比較豐富的社會閱歷,但每個人工作的專業領域不同、生活圈子有異、知識結構有限,特別是高考政策的改變——新高考制度的逐步採用,想要把孩子的高考志願填好可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面對全國成百上千的高校、紛繁複雜的專業,還有眾口不一的說法,家長也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倍感壓力山大,生怕孩子的高考志願沒有填好,影響孩子的一生。
正是基於這種狀況,社會上衍生出各種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機構,他們大力宣講、危言聳聽、舉出各類高考志願填報失敗的例子來引誘家長與學生接受他們的指導,從而收取小則幾百、多則幾萬的報考指導費。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用花錢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直接把填報志願的事交結那些所謂的專業機構;也有一些家長通過道聽途說或網絡信息獲取一些局限高考志願填報知識,然後就根據高考志願目錄表隨意填上幾個學校把問題解決;還有的去指望老師來指導填報;更有甚者乾脆就交給孩子自己來解決,還美其名說小孩長大成人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等等。
上述這些做法,在我看來都是對孩子的未來極極不負責任的行為,算不上是稱職的家長。那如何才能把高考志願填好呢?要想把高考志願填好,每個家長至少都應該像你的孩子一樣付出辛勞,把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戰略戰術掌握好,紮實做好相應的功課,有了這樣的準備,孩子的高考成績一出來就可以很輕鬆地將每個孩子的高考志願填報好而且會取得你期望的效果。
那麼如何來做這些功課呢?為了解決家長們的這些疑問,我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把我這幾年對有關高考志願填報的有關經驗與體會分享給大家,使大家逐漸了解並掌握高考志願填報的戰略制訂的要素;戰術實施操作的方法、要點、步驟等等。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點幫助,敬請關注下一篇:對全國大學不同維度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