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10為什麼裝23mm鏈式機炮?陸炮上機,受制於機體的最優解

2021-01-21 蔣蔣的兵工廠

      在我軍陸航戰鬥序列中,直-10武裝直升機絕對是其最強的突擊矛頭。而在直-10的所有武器當中,其裝備的23mm鏈式機炮似乎一直是軍迷詬病的一點,畢竟比起米-28和阿帕奇的30mm炮,23mm確實是小了點。事實真是這樣嗎?

說到直-10為什麼選擇23mm鏈式機炮,首先一個不可迴避的因素就是機體小。要知道米-28最大起飛重量11400千克,阿帕奇最大起飛重量10433千克,都是10噸級的直升機,而直-10最大起飛重量僅僅7噸,先天就不是一個級別的,自然選擇機炮也要小一號。

另一個原因,就是發動機不給力。當年直-10武裝直升機剛開始生產的時候,由於受到制裁,只能裝上最大功率950千瓦的渦軸九,動力不足導致缺裝了很多裝備,裝甲減薄、紫外線飛彈逼近告警器等也沒有安裝,隨著功率提升20%達到1200KW的WZ-9G安裝在直-10武裝直升機身上,直-10才能夠把缺裝的東西補上。這時候想要強上一個30mm炮也確實是難為我直-10。

第三個原因,在於我國的作戰需求與美俄都不一樣,這倆貨都研製於冷戰時期,天生就是給坦克開罐頭用的,機炮自然需要強調穿甲性能,為此付出了龐大的重量和備彈的代價,相比之下直-10研製的時代,我們真正假想的對手是對岸那位,那些老坦克用23mm炮也打的輕輕鬆鬆,反而是人家裝備的29架阿帕奇和63架較老的AH-1W是個強勁的對手。這種情況下直-10就必須強化對空性能和機動性,比如裝備專用的反直升機的霹靂90飛彈,那麼機炮就要具備大射界、大載彈量、高初速、高精度、高射速,以對抗敵武直、打擊近程防空目標、壓制敵軟目標、輕裝甲目標等,重裝目標可以靠反坦克飛彈和火箭,這樣低初速的30炮也是不合需求的。因此在機炮選型的時候,一款安裝在傘兵突擊車上的使用23×115mm炮彈的鏈式機炮就進入了設計師的視線中。

90年代末,空降兵部隊專門為4X4高機動傘兵突擊車研製了23毫米鏈式機炮。這種機炮選用了23x115mm炮彈,這炮彈是仿製自蘇聯,蘇聯人直接將14.5x114mm機槍彈藥筒延伸擴口裝23mm彈頭就研製成功,其中殺傷爆破彈彈丸重200克,裝炸藥13-15克,配А-23引信,穿甲燃燒彈彈丸重200克,裝炸藥5-7克,沒有引信。在200米距離,穿甲燃燒彈可穿透25毫米裝甲,我軍還發展了鎢合金穿甲彈、特種(貧鈾)穿甲彈等。


該型23毫米鏈式炮由23毫米鏈式自動機、炮彈及彈鏈、炮架、射控裝置組成,採用鏈條傳動裝置,由鏈條在外能源驅動的4個鏈輪構成的矩形軌道上循環運動完成射擊循環。該炮重55千克,射速可調單發、200發、400發/分,炮彈初速為780米/秒,射擊密集度1.2密位,有效射程為2000米,因為炮身前部裝有炮口制退器,其後坐力小於10千牛。這種重量輕、初速高、精度好、彈道平直、首發命中率高、射速可調、故障率低的火炮與直-10簡直就是天作之合,於是很快就被採用,但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比如延長了火炮身管長度,增加了單排制退器等。

為了充分發揮這門炮的性能,直-10將其安裝在機頭光電轉塔的後下方的旋轉炮架上並與頭盔瞄準器聯動,採用機內彈倉鏈式供彈,因此獲得了極大的高低射界和180度以上的方向射界,彈艙在光電轉塔正後方,左右艙門在裝彈時都可拆下,內部安裝有彈箱,放有23mm炮彈和可散彈鏈。裝彈時士兵需要把彈鏈放入彈箱,再將彈箱放入直-10的機鼻部位,最後將輸彈接口和機身右側航炮的供彈結構結合,裝好彈艙艙門,這才完成裝彈過程。

我軍為了給23mm炮彈鏈裝彈,曾裝備了純人力正面壓彈的簡易裝彈機,但非常費力,後來裝備了專用的半自動壓彈機,由裝彈口、裝鏈平臺、壓彈機構和出料口組成,裝彈口和裝鏈平臺是錯開的,士兵在裝彈口放入散裝彈藥自動排列好,另一個人在裝鏈平臺裝空彈鏈,第三個人轉動搖柄帶動壓彈板推動一發炮彈從後向前鑽入彈鏈,然後撥彈輪轉動撥動彈鏈向前進行循環裝彈,能達到100發/分的壓彈速度,還非常省力。

2018年珠海航展中,我們在中航工業參展的外貿版直-10ME身上看到了一種改進型的機炮。這種機炮的炮身採用一種突出的箭形雙排氣口制退器,增大了制退效率減小了後座,機炮自動機外面的外罩拆掉減輕重量,採用了外部供彈方式,左側彈鏈通過一個非常長的直升機底部供彈軌道一直延伸到後艙飛行員下方的彈艙處,使直升機的重心更加穩定,還能增加備彈量。我軍裝備的改進型直-10已經有很多裝備了這種機炮,但依然還使用原來的機頭彈艙設計。

自用版

由此可見,我軍直-10直升機安裝的23mm鏈式機炮,是在直-10有限的機體空間內多種權衡下取得的一個最優解,它還會隨著我國軍工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雖然看起來沒有其他國家30mm炮那麼威武霸氣,卻是一款絕對舒服的好用裝備!


相關焦點

  • 中國用23毫米,美俄是30毫米,武直-10需要換裝30毫米航炮嗎?
    武直-10的23毫米航炮中國的武直-10之前選用23毫米航炮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發動機功率有限,在重量控制指標允許的額度內,中國最終只能夠給武直-10武裝直升機安裝上了一門23毫米航炮。和空軍的23毫米航炮淵源頗深武直-10武裝直升機上搭載的這門23毫米鏈式機炮,實際上性能還算不錯。
  • 中國用23毫米,美俄都是30毫米,武直-10需要換裝30毫米航炮嗎?
    武直-10的23毫米航炮中國的武直-10之前選用23毫米航炮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發動機功率有限,在重量控制指標允許的額度內,中國最終只能夠給武直-10武裝直升機安裝上了一門23毫米航炮和空軍的23毫米航炮淵源頗深武直-10武裝直升機上搭載的這門23毫米鏈式機炮,實際上性能還算不錯。
  • 直10發動機升級了,渦軸9C很給力,為何不換裝30毫米機炮?
    直10為何不換裝30毫米機炮?直10自面世伊始,一直採用的是23毫米機炮,相比美軍阿帕奇,俄羅斯米28的30毫米機炮,威力自然是小一些,特別是在對付裝甲目標的能力上,一直受到外界的詬病。原先直10由於動力的限制,採用23毫米機炮,似乎是減重的不得已之舉,現在發動機功率上去了,為何還不見它換成威力更大的30毫米機炮呢?
  • 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機炮威力不夠強大,23毫米機炮能否換成30毫米
    一直以來,有部分人認為我國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機炮威力不夠強大,23毫米的機炮是否可以換成30毫米的機炮,就像目前美俄的主流武裝直升機安裝的都是30毫米機炮。首先看看美國的武裝直升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帕奇。
  • 美曾試圖封殺,「僅次於阿帕奇」的衛國戰鷹——武直10有多強?
    橫空出世的武直-10艱難環境中由自主創新成就的「霹靂火」新世紀以來中國軍工產業的造艦、裝甲車輛與戰鬥機 發展逐漸欣欣向榮,這幾個方面的新品曝光率高,也較受他國矚目。在1998至1999年,昌河公司先以直-8、直-9搭載武直-10預定使用的操控系統、導航與射控系統進行測試,並在2000年左右展開武直-10的試製。約在2000年代初期,中國將武直-10計劃中,原本由哈爾濱飛機公司負責的部分也一併轉交昌河。
  • 米28的30機炮口徑雖大,但實戰效能不如武直10
    ,中國武直-10的機炮口徑和威力最小。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系列武裝直升機在戰場上同樣功勳卓著,它採用的20毫米機炮也未遭到關於威力不足的過多抱怨;武直-10的23毫米鏈式機炮雖然不及AH64和米-28的30毫米機炮威力大,但是比AH-1系列的20毫米火炮仍然是有優勢的。
  • 美俄主流武直都用30毫米機炮,為何武直10不換30毫米機炮?
    將30毫米機炮更換成更小口徑的機炮/機槍的例子在解放軍三大軍種中例子都不罕見:在研製強-5時,原型機上的2門30毫米機炮便被更換成2門23毫米機炮;海軍在056上拆除了H/PJ-17 30毫米機炮;就連陸軍,也沒在武直-10上使用威力強大的30毫米機炮,而是選擇了23毫米機炮。
  • 這幾年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都做了哪些改進,性能有多少提升?
    專職武裝直升機,就是「空中坦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要有厚實的裝甲防護,而直-10最初就是受制於渦軸-9發動機的功率太小,無法採用裝甲防護。 直-10是我軍陸航部隊裝備的第一架專職的武裝直升機,我軍早期的直-9W型武裝直升機、米-171武裝型直升機等,都是由原先的運輸直升機改裝而成。
  • 在五代機中,為什麼只有殲-20沒有安裝固定機炮
    目前,戰鬥機已經發展到第五代,在火力攻擊設置上,美國F-35A、F-22都保留了固定機炮,F-22使用的是一門20毫米口徑的M61機炮,F-35A使用的是一門GAU-22/A 25毫米口徑機炮,俄羅斯蘇-57戰機沿用了蘇-27的GSh-301型30毫米口徑機炮。而在五代機中,只有殲-20沒有安裝固定機炮,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軍用直升機直8、直9、直10、直19、直20有何區別?
    直-10(5.5噸中型武裝直升機) 直-10是專用武裝直升機,主要參照美國「阿帕奇」直升機直升機自帶機炮口徑為23mm,外掛裝備天燕-90直升機專用短程空對空飛彈,紅箭-8線導反坦克飛彈、7聯裝火箭彈發射巢或32聯裝火箭彈發射巢等,具備反裝甲、密接火力支援、對付各式軟硬目標的能力。
  • 為什麼都2020年了,還有很多網友痴迷機炮的作用?
    而同為五代機的F22、F35、蘇57都有機炮,唯獨殲20服役至今從來沒有公布過機炮訓練,網絡上的觀點基本都認為殲20已經放棄機炮,現代空戰機炮到底還有沒有用誰也說不清楚,但個人還是比較傾向於放棄機炮(預留機炮的位置),多裝點油難道不香嗎?
  • 美軍戰艦的最後一道防線 MK-38型25mm機炮系統
    其實這是美軍在上世紀70年代末研製的MK-38型25mm機炮系統(MGS),當時是為了取代從二戰時就開始裝備的厄利空20mm機炮。該炮其實就是一門裝在海軍炮架上的「大毒蛇」M242鏈式機炮,採用外能源自動方式。以人工方式進行瞄準,可以單發或以175發/分鐘的射速進行全自動射擊,能夠有效對付1830米距離內的水面、空中、地面的各種輕裝甲目標。
  •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英國「ADEN」30mm機炮小傳
    第一章:自由天空的危機1946年,雖然距離噴氣機首次應用只過去了兩個春秋,但噴氣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也讓世界各國意識到未來空中將不再是「電風扇」們的主場,而噴氣式飛機更高的空速(造成空戰的射擊窗口越來越短,故需要提升射速)與更堅固的機體(首先噴氣時代的機體要在更高的速度下飛行而不解體並且還要在前輩們的最大平飛速度下進行盤旋狗鬥,所以噴氣機相比螺旋槳戰機的機體強度更高是必然的
  • 魔獸懷舊服:防禦戰士現階段火抗裝最優解
    預知我點了2點,配合手套熔火護甲片,可提高7點防禦技能,這樣穿火抗裝生存壓力小點,算上附魔9+7+7+(100生命),人類無buff有5519血+62防禦等級常駐+13防禦等級觸發(奎劍)。 理論上算是最優解了。
  • 直-20裝上8發飛彈起飛,中國10噸級重型武直,終獲突破!
    在追求武裝直升機熱潮中,中國算是比較努力而且卓有成效的一個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發武直-9直升機開始,中國航空工業像下餃子一樣,連續研發了5款,武直-9,武直-10,武直-19,直-11WB,直-20W,最近出現的,就是直-20的武裝攻擊型號,這也打破了中國在10噸級別武裝直升機上的空白,從此可以對俄羅斯米-17武裝直升機說聲再見!
  • 是2挺機槍4門機炮的FW190
    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1942年6月23日晚,有一架FW-190A-3因為飛行員誤將英格蘭誤認為是瑟堡半島而降落在潘伯利機場——當即被英軍所俘虜!這架來之不易的FW-190迅速移交英國航空部。而FW-190的機頭極其粗壯,因此內置多達兩門MG-15 7.92mm航空機槍,兩翼各布置2門MG-FF 20mm機炮和2門MG-151 20mm機炮。後期的FW-190D型則將MG-15更換為MG-131 13.2mm航空機槍。在盟軍初期發動對德空襲時,不明所以的B-17或者"蘭開斯特"編隊總是被FW-190殺進殺出——它的火力太強了!
  • 我軍也要「秀肌肉」,武直10高原大練兵,換新發後戰力空前強勁
    這次參與考核的是我軍新銳的武裝直升機「武直-10」,武直-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在此之前我國空軍和陸航部隊一直使用法國海豚直升機的改型也就是武直-9型,武直-10給我軍陸航部隊的戰鬥力帶來了質的飛躍。武直-10可攜帶1500公斤的彈藥,包括火箭發射巢,紅箭系列反坦克飛彈。
  • 【裝備】地面裝甲的夢魘——A10攻擊機30mm機炮
    A-10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其前端伸出的粗短機炮口的「復仇者」30mm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機炮GAU-8/A復仇者機炮是由通用電器製造的30毫米口徑加特林式機炮,主要裝備在美國空軍A-10雷霆二式攻擊機上。該機炮是美國軍隊所使用過的最大,最重,以及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
  • 西部邊境作戰急缺,直20有一現實問題,中國再購俄制直升機
    它的前身米-8/17直升機是全球最受歡迎和應用最廣泛的俄制直升機,中國此前曾經進口過上百架,這也證明了該機技術的成熟可靠。不過,在中國直升機新型號大量出現的情況下,沒人會想到米17會再度飛入我國,畢竟從最後一批米17交付後,我國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購買過。
  • 印度國產武裝直升機萬國造,只有一項指標超過直10,堪稱業界笑柄
    為什麼要強調是印度空軍呢,而不是印度陸軍航空兵呢?原來,印度空軍和陸軍在直升機領域,長期以來混亂不堪。根據印度軍隊1986年《陸空軍聯合指導意見》,規定印度陸軍只能擁有5噸以下的直升機,只能擁有輕型的觀測和聯絡用直升機,而印度空軍則幾乎壟斷了直升機作戰任務,承擔運輸和攻擊任務,配備中型以上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