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說說中國最年輕也是最有可能獲得的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曹原。
在曹原三歲時,他父母就舉家搬遷到深圳。90年代的深圳,有三多:錢多、商人多、電子產品多。成長於深圳濃烈電子氛圍中的曹原自打記事起,就對鋪滿各種元件和線路的電子產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正因為曹原從小對電子產品的興趣為他日後改寫世界科學進程埋下深深的伏筆。
2007年,11歲的曹原,考上「深圳耀華實驗學校」,這所學校是一所專門培養「天才少年」的學校,並以「超常教育」聞名於廣東省。
2009年,13歲的曹原升入高中,在一次物理實驗中老師黃佳堂告訴他:如果有人能在常溫狀態下發明出一種超導材料,就可以顛覆整個世界。
2010年,14歲的曹原參加高考,以669分的成績考入中科大,並進入定向培養未來頂級科學家的地方——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從此曹原進入了「開掛」人生,
2012年,作為中科院首批國際交流生被派往美國頂級研究型大學——密西根大學學習
2013年,獲得中科大「頂尖海外交流獎學金」
2014年,曹原再次獲得中科大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
2015年,推薦至當時全球第一大理工科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關於「超導體」這個概念,是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莫林·昂內斯在1911年提出。當溫度降到﹣273℃時流通的電子會無限接近於「無阻」通行,其在傳輸中對能源的消耗最低可以降至零。卡莫林把這個「零電阻狀態」稱之為「超導電性」。卡莫林因此於1913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2017年,在曹原攻讀麻省理工博士期間,他通過實驗發現石墨烯的排列結構中具有非規超導電性的因子
他據此推測出:當兩層石墨烯疊在一起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材料的特性會發生劇變並因此催生出超導體的性能。
經過六個多月的反覆試驗,最終確立起石墨烯傳導的全方位理論!當他把兩層石墨烯材料旋轉到特定疊加值時「超導體」誕生了!
2018年3月5日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收到曹原的投稿後就在一天之內連續刊登了兩篇曹原關於石墨烯超導理論的論文。
3月8日,關於石墨烯超導論文轟動世界的第三天,曹原回到中科大,這一天,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紀念日,那天,滿身霞光的曹原說了一句平淡的話: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學成以後要回到中國去。
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
少年雄於地球,則中國雄於地球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為曹原,點讚!
為祖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