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牌了,在家我已經很久沒管過地板。
在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基礎上,石頭在上個月發布了升級版 T7 Pro,其中最大的變化當屬兩顆前置攝像頭。掃地機器人有了「雙眼」意味著什麼?
單從硬體上沒什麼驚喜,雙 500 萬像素廣角攝像頭,這樣的規格放在手機上只能被當成湊數的。
然而,在掃地機器人上,兩顆攝像頭意味著掃地機器人可以看見拖鞋、電線、插線板以及貓。甚至,你還能把掃地機器人當成遠程移動攝像頭,在公司雲吸貓。
這一切都讓石頭 T7 Pro 顯得與眾不同。
「主人,不用救我了」
用過掃地機器人大概都有感觸,一分錢可以難倒英雄漢,一根線也能纏住機器人,然後你的手機就會收到一條消息——「主人快來救我,我被困住了 。」
今時今日,主流的掃地機器人大部分時候已經完全可以做到自己清掃、自己拖地以及自己回充,但複雜的家居環境實質上還是會出現意外,尤其是插線板出沒的地方。
但得益於兩顆攝像頭的加入的,石頭 T7 Pro 可以通過雙目立體視覺和 AI 物體識別技術實現智能避障。
更通俗的說法是,因為石頭 T7 Pro 可以通過攝像頭看到,並 AI 識別出物體,所以它已經有能力進一步判斷要不要繞過物體。
實際清掃過程就能看到,一旦識別到「線團」、「插線板」、「鞋子」等物體,石頭 T7 Pro 都會主動繞開,暗光環境下還有自適應紅外補光燈幫助看清環境。
當然,識別還不完美,有時候貓尾巴就會被識別成了貓屎,目前 T7 Pro 支持的也只是六種物體——風扇底座、體重秤、鞋子、插線板、線團以及寵物糞便。隨著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後續 OTA 第一期將新增襪子、簸箕和 U 型椅。
坦白講,這些物體已經差不多覆蓋日常地板最常見的幾樣,應付大部分了場景已經不再話下。
而這些,背後都離不開 T7 Pro 的指揮中心—— RR Mason 7.0 3D 算法系統,所有傳感器數據都會經過系統處理,最後才輸出清掃規劃、遇到障礙物的應對等。
過去幾代產品,石頭掃地人被稱讚「好用」事實上很大程度就是依靠 LDS 雷射導航以及這套引以為傲的 RR Mason 算法系統,而這回多出來的「3D」則是變化的關鍵。
人類通過兩隻眼睛看到 3D 的立體世界,同時也有更好的空間感。雙目視覺方案也是同理,不僅是石頭 T7 Pro,包括大疆無人機和特斯拉都在基於這項技術方案開發自己的「眼睛」。
不同的是,石頭 T7 Pro 還保留了 LDS 雷射導航方案 ,兩套方案,雙目視覺負責識別 3~8cm 高的障礙物,LDS 負責識別高於 8cm 的障礙物。
按照石頭官方給出的數據,與無視覺避障功能的機器人相比,T7 Pro 的避障成功率提升了 90%。
官方的數據坦白講很難有直觀的感受,而在過去幾周實際的體驗中,因為家中有貓,不管是貓砂、貓毛還是玩具都經常需要清理,而 T7 Pro 截至目前沒有一次因為纏住而呼救。
全天候吸貓
有了攝像頭,當然不能浪費。除了提高 T7 Pro 的避障能力,石頭還提供了「攝像頭功能」進行遠程視頻監控。當然,沒有誰只是拿來看掃地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吸貓才是正事。
想像一下:上班累了,心裡想貓,開啟 T7 Pro 遙控找到小祖宗,然後開始雲吸貓。甚至,T7 Pro 還支持像主流智能攝像頭一樣進行遠程傳音,互動感一下有了。
此外,紅外補光燈不光可以讓 T7 Pro 全天候避障,全天候吸貓也不在話下,在諸如床底等暗光環境下,也能以黑白畫面傳輸。
攝像頭的錢都省了。
不僅如此,由於 T7 Pro 可以進行遠程操控,相比智能攝像頭更多了靈活性,而且吸夠了還能一鍵自動清掃並回充。
安全問題也不用太過擔心。雖然攝像頭位於 T7 Pro 的機身前部,但前部的碰撞緩衝器是活動的,雙攝前面還有一塊強化玻璃,可以起到防塵放刮花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灰塵進入雙目結構內影響攝像頭工作,雙目與碰撞緩衝器之間的活動空間也設計了防塵緩衝軟膠及精密過濾呼吸系統,確保隔絕空氣中的灰塵進入。
機器人太聰明,人類太懶
T7 Pro 的其他部分,大體上繼承了 T7 的表現。
先說外觀。石頭 T7 Pro 只有一個曜石黑版本,除了前置兩個濃眉大眼,其他並無不同,三圍也是 353 x 350 x 96.5mm。
包括塵盒、水箱、拖布的設計也都保持一致,297ml 電控水箱完全可以滿足一周甚至更久的拖地,5200mAh 的電池也帶來 2.5 小時的續航以及 250 平米的清掃面積。
至於清掃表現,實際上反倒是我最不擔心的。在主流掃地機器人裡,石頭在同價位的表現幾乎是最好的,而在石頭的產品序列中,T7 系列作為旗艦級產品又是最好的。
T7 Pro 也確實沒讓我失望。
一方面得益於最高 2500Pa 的吸力以及恆壓浮動設計,T7 Pro 不僅可以更徹底地吸入灰塵和毛髮等垃圾,模擬人類拖地的洗拖模組也能更有效擦除地面的汙漬。
另一方面,RR Mason 算法系統的實力早在過去幾代米家和石頭掃地機器人裡就有提升,每一代還都有一定的進步,整體的路線規劃、斷點續掃也都不用擔心。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如果手動搬運進行局部清掃,T7 Pro 會有一定機率找不到回充點而求救,這也是有次我吃完晚飯,又懶得回房間拿手機操作才注意到的。
但大體來說,T7 Pro 日常幾乎不需要我進行多餘的操作,綁定智能音箱後甚至不太需要手機,而支持小愛、百度和天貓精靈也意味著覆蓋了大多數智能音箱用戶。
一定要挑毛病的話,T7 Pro 還是無法完全甩開人類。拖布久了要洗,水箱沒水要加,最重要的是塵盒滿了要清理,如果前兩者還好,後者則是我真的不想幹。
儘是貓毛
其實目前並非沒有解決方案,通過在充電座上集成一個有吸力功能的集塵筒,再加上自動打包技術,只要塵筒快滿的時候打包扔掉就好。當然,技術本身雖然不難,但其中涉及的成本、內部設計都是不小問題。
但作為用戶,還是希望石頭之後能夠給出的對應的解決方案。
購買建議
作為石頭掃地機器人旗艦中的旗艦,T7 Pro 當然也不便宜,售價 3299 元。如果家裡沒有寵物或者小孩,加之地面的環境也不至於過複雜,其實 T7 就夠了,核心能力上基本一致,不同都是基於攝像頭,在避障能力上稍弱些以及缺失視頻功能。
但如果反過來,你家裡有寵物或者小孩,家裡地面東西也比較亂,T7 Pro 確實是更好的選擇。清掃能力不用多,這次還大幅加強了避障能力,當然對我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吸貓。
隔著屏幕都覺得香。
ZAKER 科技出品文 / 江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