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是我們祖先生存的最早基礎,是祖先繁衍的避風港,是文明社會的早期產物。從選址到布局,它強調與自然景觀的融合,從而表現出景觀的特點。中國有3000多年的鄉村歷史,向人們展示了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特別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並能更好地反映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是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文化的結合體,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歷史科學價值和旅遊價值,成為所有人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800裡之外的雄偉的太行山中,有一條非常陡峭的「掛壁長廊」,記錄著一個古村落幾千年的歷史,那就是中國中部太行山的郭亮村。一個古村落有著幾千年的故事,也講述著古村落的發展變化。
郭亮村位於河南省新鄉市輝縣沙窯鄉,村裡只有83戶,300多人。山村生活在高山之巔,海拔超過1700米,這裡的山很奇特,有奇怪的山峰和巖石,自然環境優美。村裡的民房基本都是用當地的石頭做的,村民的民俗還是比較樸素的。
郭亮村最值得驕傲的是郭亮洞,事實上,郭亮洞是從山下峽谷到郭亮村唯一一條沿山切割的掛壁長廊。這條山路有一個艱難的故事,以前住在高山上的郭亮人,靠的是一個幾乎需要從山頂爬到山腳的梯子,這座山的險峻給村民帶來了極大的危險,只有堅強靈活的人才能上下。
這種生活持續了幾百年,1972年,為了改變現狀,村裡的人過著好日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下定決心籌集資金,賣牛羊和山區特產。老村長帶領一共13個村民,拿起鋼和錘子沿著山挖路。五年過去了,沒有大型的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只能靠村民的肩膀和雙手,秉承「愚公移山」的精神,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終於切出了一條高5米、寬4米、長1200米的公路。
2001年又投資40萬,道路拓寬為6米瀝青路,公路建成後,山村的面貌完全改變,從此山村與外界相連,再加上這裡的美景,郭亮村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太行明珠」。
郭亮村的起源也有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民間饑寒交迫,百姓生活貧困。一個叫郭亮的年輕人,不堪忍受各級統治者的壓迫,挑起義旗反抗統治者的壓迫,但畢竟寡不敵眾,就在這裡帶領義軍到了太行之巔。他據守此山,卻被內奸周軍出賣,義軍全軍覆沒,郭亮從山崖上逃到山西,死在山西。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英雄,把這個地方命名為「郭亮村」。郭亮村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許多人文故事,我們今天說的郭亮村已經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以前這裡的人很窮,只能靠放養一些牛羊,在山裡採一些藥材,把山拿出來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山外的人走不進古山村。其實山村的美景很精彩,可惜開發不了,自從政府要求農村地區改變治理結構,搞好鄉村旅遊,郭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從有了這個絕壁長廊以來,很多人不遠萬裡來到這裡,感受絕壁長廊給遊客帶來的震撼和驚嘆。想到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修建這樣一條公路是多麼偉大,真的是難能可貴。現在,當你來到郭亮村,你可以看到高聳的山峰,瀑布和泉水,深潭深谷綠,色彩斑斕的森林。